1949年10月某天一大早,新上任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跟平常一样,在西花厅的沙发上睁开了眼。
这个地方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地点。很长时间以来,周恩来总理经常在这儿忙到很晚,累了就直接在沙发上打个盹儿。毕竟那时候新中国才建立没多久,国内国外都有一大堆事儿得忙,对周总理来说,时间真的太重要了。
洗完脸后,周恩来慢慢走到窗户前,看着远处想让自己清醒点,嘴里不由自主地小声说着:“秋天真凉快呢!”
现在的北京啊,已经不再是那个热得让人受不了的夏天了,天气变得凉快多了,让人感觉从心里到身体都舒畅极了。
蓝天白云铺满天边,看不到头,阳光还是跟好几个月前那样亮堂堂的,可就是不再让人觉得热得受不了。
清爽的小风从窗户溜进来,轻轻碰到人的脸上,给人带来一丝丝凉快。本来还有点打瞌睡的周恩来总理,一下子精神了不少。
他刚回到办公桌旁边,打算继续搞定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结果这时候,门外传来了敲门声,真是来得不是时候。
“欢迎进来。”
周恩来把文件放到一边,就在这时,他的年轻助手推门进来了。
他急匆匆地走到办公桌旁,轻轻地把一个信封搁在周总理的桌面上,紧接着说:“总理,这封信是从澳门那边过来的,人家特别强调得亲手交给您。”
周恩来拿起信封,助手走后,他便着手拆开来瞧。
但就在那么一眨眼的时间里,他本来挺淡定的脸突然间就变了,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里头还带点兴奋。
这封信确实是澳门那边寄过来的,寄信人还是以前我们党里的一个大变节分子!
他大老远寄来这封信,就是想求得原谅,好能再次加入党组织。
这事儿实在太大,连平时特别稳重的周恩来也一下子没了主意。他琢磨了好一阵子,然后就站起来,往菊香书屋赶,想去问问毛主席的看法。
毛主席看完那封信,琢磨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叹了口气说:“恩来,你告诉他,想回来也行,不过得答应一个要求。”
那么,这个写信的人到底是谁,居然连周恩来总理都心里没底呢?
那么,毛主席提到的那个具体条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要聊起这段不太为人知的旧事,得从革命那会儿的一次大变动讲起。那时候,局势动荡不安,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要想知道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就得从那个“变局”的时刻开始聊。那时候的变革,真的是翻天覆地,让人印象深刻。
蒋介石那时候手握国民党军政大权,一心想搞独裁,结果他突然搞了个大动作,发动了场让全世界都震惊的政变。这么一来,国共两党的合作就彻底玩完了,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也被他给打断了。好多共产党人和支持民主进步的人,都遭到了他的打压和迫害。
大风呼啸,预示着山雨即将来临,整个楼都仿佛被风撼动。这时候,包惠僧正和妻子隐居在上海,他觉得日子特别难熬。心里的压抑和烦躁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他头脑一热,做出了一个日后让他后悔不已的选择:退出共产党,去找蒋介石谋求一个舒服点的职位。
不过,当他哆哆嗦嗦地把那封求职信写完时,突然忍不住放声大哭。
听到屋里传出奇怪的声响,妻子赶紧跑到书房瞧瞧咋回事。这时候,包惠僧带着哭腔说起来:“其实我也是个死心塌地的革命人,但现在……这形势让人心里没底,没办法了,看来只能向那些‘对立面’服软了……”
包惠僧说的话不假,他以前也是个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而且还是共产党成立后,头一批加入的党员呢。
1921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那个地方举行了。当时只有27岁的包惠僧,是受了陈独秀的指派去参加的这个大会。
在那之前,包惠僧已经挺有名声的,他加入了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还在武昌帮忙搞起了共产党的临时支部,自己还当上了支部书记。
他参加了中共一大之后,认识了好多想法一样的年轻伙伴。
之后,为了让我党和工人阶级的关系更加紧密,咱们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包惠僧呢,就被大家选为了长江支部的头儿,他手头的事儿还不少,既是中共北京区委的秘书,也是中共武汉区委的委员长。
1922年那年的秋天,毛主席在长沙这些地方领导着工人运动,结果惹恼了湖南的军阀赵恒惕,赵恒惕下令要抓他。没办法,毛主席只能跑到武昌去躲一躲。
包惠僧一听到那个消息,立马就叫了两个同志去把毛主席接到自己家里。他拉着毛主席的手,很诚恳地说:“润之兄,你就先在我这儿住下吧,等事情平息了,咱们再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毛主席心里清楚对方是出于好意,但又顾虑到可能会给对方带来麻烦,想了一会儿后,满脸担忧地说:“我住你家,怕是要给你添不少乱子啊……”
听到这话,包惠僧立马回应:“别担心,我要是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那还算啥革命者啊。”
在那段时间里,毛主席和包惠僧一起待了二十多天,两人之间慢慢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1925年年初的时候,周恩来刚从欧洲回来没多久,就接下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还同时管着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和副党代表的活儿。
那时候,占据粤东地区的军阀陈炯明老跟革命政府对着干,更过分的是,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期间,他居然自己封自己为“救粤军总司令”,打算带着兵马去攻打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一看这架势,决定派兵东进,收拾陈炯明,周恩来也加入了这场战斗。
不过,周恩来一走,黄埔军校就没了主事的人,这让当时管着广东省的廖仲恺特别发愁。
可是因为前线战斗激烈,实在没办法把周恩来调回来。考虑再三后,廖仲恺决定找包惠僧,让他临时接替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工作。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那时候的包惠僧,不论是名声、经验还是真本事,在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后来的日子里,他因为一个糟糕的决定,把自己的大好前程给毁了。
就在他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周恩来的指示,让他大概在7月20日左右赶到南昌。
在电报里头,周恩来没细说为啥让他跑一趟南昌,也没讲到了那边具体要干啥活儿。
包惠僧尽管心里犯嘀咕,但还是照着吩咐,随便打包了点东西就坐上了去南昌的火车。
包惠僧接下了这个任务,心里头也在琢磨,组织上打算办这份报纸,那肯定是要跟反动派死磕到底了。
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复杂情况,那份报纸最终还是停了,包惠僧也因此暂时没了工作,处于空闲状态。
8月1号那天,周恩来、贺龙、朱德他们带头搞了一场武装反抗,接着就带着队伍一路往南,顺着抚河前进。
这时候,包惠僧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病得挺厉害,实在没办法,周恩来只能让他先在南昌歇着养病,等身体好利索了,再去武汉找组织。
包惠僧休息了十多天后,身体慢慢恢复了。他就拿着周恩来给的介绍信,和老婆一起去武汉。可到了武汉,半个多月都过去了,他一直没找到那个要接头的人。
到了大半夜,他心里头开始嘀咕,武汉那边的同志们,该不会全让反动派给抓了吧?
琢磨到这,包惠僧不由自主浑身冒冷汗。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老婆跑到高邮、黄冈这些地方转了好几圈,最后还是决定在上海安定下来。
这一路上,包惠僧亲身经历了“白色恐怖”有多吓人。每到一地,军警们都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就连那些没有武器的普通老百姓也没能躲过一劫。
这让他心里直发憷,慢慢地,他心里那团革命的火也灭了下去,最后,他打定主意要退出党组织。
包惠僧在大革命那会儿,既是共产党的一员,也是国民党的一份子。他琢磨着,自己跟何成浚有点交情,就去找了何成浚。
何成浚那时候是国民党湖北省的头儿,还兼着政治行营的一把手,手里的权力挺大。
他一看包惠僧来找自己,二话不说就收留了他,还直接让他当了自己的助手。
包惠僧对这份差事心里头挺不痛快的,所以在1931年秋天,他给蒋介石寄去了一封想找工作的信。
蒋介石一听包惠僧有事相求,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包惠僧这人,名号可不小,他不仅是中共早期那58个党员里的一个,而且后来还成了党组织里的头面人物,领导着大家伙儿。
要是把他拉进咱们团队,那宣传效果肯定杠杠的。
接着,蒋介石立马把他叫到身边,给了他一堆职位,像是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的参议、军事委员会的秘书,还有中央军校的政治教官等等。
接下来的几年,包惠僧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先后坐上了防空委员会第四处副处长、户政司的一把手,还有人口局局长的位子。
说实话,从包惠僧担任的这些职位来讲,他看似一直在往上升,但实际上呢,全都是些跟军事、政治大权不沾边儿的空头衔。
这也看得出来,蒋介石对他那是相当戒备,一举一动都显得不放心。
1948年年底时候,全国快要迎来解放了,包惠僧心里也明白,国民党早晚得全面垮台。因此,他悄悄带着全家老小溜达到了澳门。
新中国宣告成立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全球传开了,传得到处都是。
包惠僧在澳门瞧见那份报纸时,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想想看,这曾经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呢。
瞅着照片里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他们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他心里头突然有了回大陆瞅瞅的念头。
不过,他那时候走了叛党的路子,以前的战友们还会不会接纳他呢?
犹豫之时,包惠僧打算先探探路,于是就给以往交情挺好的周恩来总理写了封信,看能不能得到他的谅解。
北京政府周总理恩来先生:您和各位同仁历经二十多年艰难拼搏,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真是让人敬佩又欣慰。希望接下来能用胜利来赢得和平,再用和平让百姓过上新生活,惩罚恶人,让天下都充满仁爱。我在南方时刻盼望着与您相见,心情急切。只要有机会,我定会搭乘便船前来拜访求教。弟包惠僧敬上。
信发出去以后,包惠僧心里七上八下的,老往邮局跑,一天得去好几趟,就问邮局的人有没有他的信。
在北京那头,周总理接到信后,可真是左右为难,心里既高兴又犯愁。
让人开心的是,过了这么多年,终于又听到了以前战友的消息,他说他还想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让人头疼的是,包惠僧以前走错了路,但现在他醒悟过来了,大家还会不会接纳他呢?我到底要不要给他个回应呢?
关于这事儿,周总理没了主意,就直接去找了毛主席,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毛主席看完那封信,好一会儿都没说话,估摸着这时候他心里头跟周总理一样,五味杂陈,啥滋味都有。
过了好一阵子,这位了不起的领导人终于叹了口气,跟周恩来说:“你要是想回来,也行,不过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听到这话,周恩来赶紧追问:“那得是啥要求啊?”
毛主席揉了揉太阳穴,认真地说道:“他回来以后,得拿出真本事,给党和人民一个实实在在的答复!”
得到毛主席点头后,周恩来立马回到西花厅,迅速起草了一封回信,催他快点来北京见个面。
包惠僧拖家带口抵达北京那会儿,周恩来、董必武这些老朋友都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当天晚上,欢迎宴会上,董必武忍不住唠叨起来:“你那时候跑去国民党那边当官,是不是就把我们这些老伙计给忘了?”
说完之后,包惠僧的眼神变得迷离起来,没一会儿,他就把杯子里的酒一口气喝干了,然后不好意思地垂下了脑袋。
想到以前干的那些事儿,他心里头真是惭愧得要命。本想开口说点什么,可到了嘴边,愣是一个字都蹦不出来。
就在场面有点僵的时候,周恩来站了起来,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帮他打圆场:“大家也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嘛,到北京后感觉咋样?这些饭菜还吃得惯不?”
包惠僧满怀感激地瞅了瞅周总理,然后乐呵呵地说:“恩来,北京真不错,这些菜肴也挺美味……”
接着,周恩来很诚恳地说:“以前的事儿,你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也不能全怪你,咱们就让它翻篇吧。以后啊,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人民做事,还是可以得到大家谅解的。”
随后,周恩来表情严肃地说:“这是毛主席同意你回到队伍里的要求,不管啥时候,心里都得装着老百姓!”
听完这真诚的话语,包惠僧使劲地点了点头。
后来,包惠僧先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政治研究所进修了一阵子。学业完成后,他就开始在内务部研究院工作,还成了国务院的参事。
毛主席提的那个要求,他一直牢牢记在心里,算是给自己以前犯的错找个补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