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皇帝的饮食以野味为主,虎、狍、鹿、野猪等野味经常出现在餐桌上。这些野味多采用简单的烹饪手法,如用海盐生姜等调料浸泡入味后,经过简单的蒸煮即可食用,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风味。清中后期,由于广泛的猎取和气候环境的变化,皇庭之间的野味逐渐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燕窝、鱼翅、鲍鱼、虾蟹等海鲜开始频繁登上皇室的餐桌,烹饪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在食材选择上,清代宫廷对海鲜、山珍等高档食材的需求极高。乾隆皇帝就特别钟情于冰糖炖燕窝,这种食材不仅口感细腻,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功效,符合皇家对饮食品质和养生的追求。此外,宫廷厨师们技艺精湛,能够将简单的食材制作成美味佳肴。如乾隆皇帝喜爱的鸭丝肉丝粳米面膳,就是将鸭肉和猪肉切成细丝,与粳米面一起烹制而成,厨师们巧妙地掌握火候和调味,使这道菜品口感细腻,味道鲜美,成为宫廷美食中的经典之作。
每个皇帝都有各自的口味与爱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廷饮食的特色。康熙帝饮食相对简单,但对辽东的野味和江南的鲥鱼情有独钟。乾隆帝则堪称资深老饕,他对江南美食极为喜爱,大力引江南菜系入宫廷。他尤其喜欢吃鸭,每餐必备,而对鱼类则不太感兴趣,所以鱼类在其餐桌上只是偶尔出现。光绪帝则对海鲜颇为偏爱,在他的影响下,清宫菜系中的海鲜菜品逐渐增多。慈禧太后出自民间,发达之后仍不忘民间饮食,将各种日常饮食引入宫中,同时她对饮食又极为挑剔,这促使厨师们不断创新,为她琢磨出各种新鲜菜品,丰富了清宫食谱。
清代宫廷宴会种类繁多,名目各异,主要分为宫中家宴和外廷大宴两类。宫中家宴通常在节庆、帝后寿诞、婚嫁等特殊时刻举行。春节、元宵、端午、冬至等传统节日,帝、后、妃等人的生日,皇子成婚、公主下嫁等喜庆场合,都是家宴举办的契机。若太后在世,皇帝还需时常择日陪太后开宴,太后寿诞更是有内廷家宴和外廷大宴两种形式,尽显皇家对孝道的尊崇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内廷家宴中,节日期间皇帝恭侍皇太后的家宴礼仪最为尊贵,太后寿辰家宴则最为隆重。逢太后整寿圣诞,如六十、七十岁寿诞,大宴礼仪更为繁复,从筹备到举行,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体现出对太后的敬重与祝福。
清宫家宴以节庆期间乾清宫家宴最为隆重。宫殿监先期奏请,获批后饬令各部门备办。宴会当日,尚膳监备馔、尚茶具茶、司乐陈乐,“承应宴戏人等毕集”。御筵设于乾清宫皇帝宝座前,皇后宝座宴位于御座东、西南向稍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依次排列。届时,皇后率皇贵妃以下人等身着吉服,按序入宴,随后奏请皇帝升座,奏乐。宴会进行中,后妃们在祝酒、进膳等时刻多次向皇帝行跪拜礼,严格遵循等级尊卑。
外廷大宴亦是清宫大宴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员多有外廷大臣、官员,举办地点多在太和殿、圆明园等处。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万寿节(皇帝生日),科举考试完毕,大军凯旋,修书完成等都会举行。有时也会因特殊事件临时举行群臣宴会,如乾隆二十六年正月紫光阁武成殿落成,大宴群臣,一百七十人入宴。
在众多外廷大宴中,千叟宴无疑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宴会之一。它是清朝国力极盛时期的产物,由清帝钦命举行,旨在挑选全国老年人参加,以彰显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适逢康熙帝六十岁寿诞的万寿庆典,各地老人专程到京城为皇帝祝寿,康熙有感于此,下令在畅春园宴赏这些老人,这便是第一次千叟宴,与宴老人达一千余人,规模空前。康熙六十年(1721 年),再次举办大宴,并御制《千叟宴诗》,“千叟宴” 由此得名。
乾隆五十年(1785 年)和乾隆六十年(1795 年),乾隆帝效仿祖父,两次再举千叟宴。尤其是乾隆六十年的千叟宴,规模达到了顶峰,参加宴会的老人达五千多人,而且经乾隆帝多次谕令筛选,不少无官职的平民老人也得以参加,充分体现了 “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千叟宴的席面设置严格按照赴宴者官职品级的高低预先摆设。宴会开始时,首先皇帝在中和韶乐声中步出暖轿,升入宝座,赞礼官宣读行礼项目,接着奏丹陛大乐。管宴大臣引两边及阶下的大臣由两旁分别走到正中,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回到自己座位,再向皇帝行一叩礼后入座。随后,皇帝给王公大臣及 90 岁以上的老人赏茶、赐酒、赐给食品,每一次被赏赐者都要离座向皇帝行一叩礼。最后由内务府护军人等执盒上膳,分赐各席,乐声也随即停止。宴会完毕后,全体赴宴者向皇帝行一跪三叩礼。皇帝在韶乐声中起座回宫,至此,宴会结束。
以乾隆五十年第三次千叟宴为例,赏赐参与宴会耆老们的银制养老牌从十两到三十两重不等,分发给从七十至九十岁的老人们,仅手杖就购置了三千根。千叟宴耗费巨大,不仅展示了清朝的盛世繁华,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然而,随着清廷国力的渐趋衰微,如此规模宏大的宴会再也无力举办。道光帝旻宁曾于道光三年(1823 年)八月在万寿山玉润堂赐宴耆老,预宴老臣仅十五人,与乾隆六十年皇极殿千叟宴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清王朝的衰败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外交流的增多,西餐元素也开始悄然进入清宫饮食文化之中。爱新觉罗皇室其实对西洋吃食并非完全陌生,康熙皇帝就喜欢吃巧克力,光绪皇帝酷爱喝咖啡,慈禧还特意尝了尝香槟和咖啡,末代皇帝溥仪婚后不仅点外卖让六国饭店送西餐进宫,还在御膳房里设置了番菜房专门制作西餐,这标志着西餐在清宫饮食中逐渐站稳脚跟,也反映出时代变迁对宫廷饮食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清代宫廷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的罗列,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存在。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