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一人名唤王莽,自幼丧父,由叔父照顾长大。王家算得上是当时的豪门大族,王莽平时为人谦卑,且颇有才干,家中长辈对他很是重视。在叔父的提携下,王莽在朝中身居要职,很快在百官中声誉大振,人称“周公再世”。
西汉末年,朝廷动荡不安,而此时的王莽资本雄厚,声名显赫,便生出了谋逆之心。趁着时局不稳,王莽伺机毒杀汉平帝。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若此时急于登基,反而容易坏事,于是扶持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将他作为傀儡,自己独掌大权,静候时机取而代之。很快,王莽便将称帝一事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帝位天授”的祥瑞之兆。有此天兆,王莽方能名正言顺地披上龙袍,冠冕堂皇地坐拥“天授”的江山。于是,他便开始同手下党羽四处找寻“天意”。
据闻当时果真有许多人上表参谏,称有天意显示王莽确为正统皇帝。其中有一人声称自己梦中听得有言,上天下派王莽来此做皇帝,若有不信者,出门时就会掉入井中。偏生他不信,岂料睡醒一出门,恰恰就掉入了一口新打的水井中。
还有一大臣名叫袁章的,不辞辛劳地杜撰出一本书,书中大抵写了关于天降使命之说,其中便有上天命汉高祖刘邦将帝位传给德才兼备的王莽一事。甚至列出一串大臣的名单,道是这些大臣皆是辅助王莽登基之人。王莽见到此书后甚是欣喜,认为得了这书,便足以名正言顺地称帝。但他仔细翻看书中内容,却发现有二人名叫王兴、王盛的,不在文武百官之列,于是下令加急寻找二人,意欲赶紧请进朝中为官。
在众人的苦苦探寻之下,那名叫做王兴的,正是一位看守城门的大爷,而王盛,也是一个卖烧饼为生的平民百姓。自此二人加官进爵,平步青云。如此一来,王莽便具备了所有登基的条件,一举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新”。
众所周知,王莽登基后,为巩固江山、获取民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大多与实际情况相违背,且推行手段和方法有失偏颇,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至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愈发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而引起了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终究是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客观来说,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甚至有着超越时代束缚的新兴思想。但他刚愎自用、不切实际的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实事求是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会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