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一村庄意外发现白肢野牛,凶悍程度令老虎都畏惧三分

裘克谈史 2023-07-03 04:08:40

2019年,在云南边境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红外摄像机无意间拍下了这样的一幕,八头长相怪异的野牛不慌不忙地穿过公路,慢悠悠地走到对面的灌木林中觅食,它们体型壮硕,四肢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着白袜子一样,当地人称之为“白袜子野牛”。

它们头上的弯角十分厉害,可以将同类的头骨撞碎,甚至就连凶猛的老虎见到它们也只能避而远之,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所谓的白袜子野牛究竟是什么物种?老虎真的惧怕这种动物吗?

据了解,这种野牛名为白肢野牛,中文学名叫作印度野牛,有的地方也被称为亚洲野牛,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叫法。

白肢野牛最具辨识度的就是它四肢上的白色皮毛,目前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伊朗、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等地区也有分布,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以及西藏的南部地区等。

这种穿着“白袜子”的野牛,别看它们长得人畜无害,但实际上战斗力非常惊人,比非洲野牛的体型还要大,和美洲野牛的体型差不多,在亚洲地区体型仅次于亚洲象。

除了粗壮的体型外,它们的战斗力也是非常惊人,身体强壮结实、高大威猛,皮毛油光锃亮,比非洲野牛要凶猛得多。

其中,雄性白肢野牛的体长为2.5米到3.3米之间,体重最高能够达到1.5吨,光肩高就有1.9米到2.5米左右,几乎是家养黄牛体型的两倍,不过雌性的体型要比雄性的小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它们看起来像个憨憨一样,但是健硕的肌肉配着锃亮的皮毛,无不透露着它们的力量之美。

野生的白肢野牛,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它们都有着一对非常厉害的牛角,这是它们用来防御和进攻的主要武器。

白肢野牛的角在额骨上长出,先是垂直向上,再向外弯曲,接着又重新向上长出,角尖向内并拢后弯转,非常具有力量感。

虽然看起来外表和家牛类似,但实际上它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独特,没有固定的栖息地,走到哪吃到哪,四海为家。

主要活动时间为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以及傍晚太阳落山后,白天的多数时间都是躲在密林中休息。

虽然没有固定的栖息地,但是它们却有着垂直迁徙的习性,在夏季的时候回到一些海拔较高、气温相对凉爽的山上活动,而冬季时期则会来到海拔较低的地方过冬,一年四季它们都不会缺乏食物。

与众不同的是,白肢野牛雌性最喜欢群居生活了,通常每个牛群有着8到25头成员,其中两到三头母牛负责照顾族群中的幼崽,体型最大的母牛一般是牛群的首领,牛群中的其他成员必须听从首领安排。

不过,成年的公牛则不一样,它们更喜欢独自生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独自觅食,虽然偶尔也有几只会聚在一起休息,但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到了每年的九至十月份,公牛们就会返回牛群中生活、交配,如果几头公牛不小心来到了同一个牛群,那它们就会爆发争斗,一决高下。

被打败的公牛轻则失去配偶权,重则失去自己的生命,而战胜所有对手的公牛,就可以和牛群中的所有母牛交配。

完成交配后,公牛就会离开牛群独自生活,生养幼崽的重任就全部落到了母牛的身上。

虽然公牛性情凶猛,但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主动惹祸,不过当它们暴怒的时候,就算是南亚大陆上的霸主孟加拉虎和它们遭遇,最终也只能退避三舍。

作为目前世界上已知体型最大的牛种,一旦孟加拉虎被它的牛角顶到,也会落得一个非死即残的下场,所以白肢野牛也有着“老虎杀手”的称号。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一些体型健壮的孟加拉虎会利用自身优势隐藏在灌木丛中,等白肢野牛靠近的一瞬间迅速出击,利用高超的捕猎技巧,一口咬住白肢野牛的脖子,尖锐的牙齿刺入野牛的咽喉,最终一击必杀。

虽然在正面对抗中,白肢野牛并不惧怕孟加拉虎,但是在实际的野外丛林中,一些白肢野牛还是没能躲过孟加拉虎的暗杀,但只要老虎不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它们一般也不会对雄性白肢野牛下手,其主要目标还是一些母牛和小牛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孟加拉虎的捕猎过程会一帆风顺,因为白肢野牛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再加上同居的母牛群彼此之间非常团结,在数量领先的前提下,它们在面对猛虎时也不会逃避,更不会丢下幼崽独自逃命,反而会与老虎进行殊死搏斗,这种团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确实有值得令人称赞的地方。

曾经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州,有四只白肢野牛在水边吃草时,一头成年的孟加拉虎慢慢地靠近了它们,不过还没等孟加拉虎进入攻击范围,白肢野牛就凭着嗅觉发现了老虎,还没等老虎下手,暴躁的白肢野牛就迅速对老虎展开了反攻。

发现情况不对的孟加拉虎只能迅速逃离,但是白肢野牛并不把老虎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地对老虎展开了一场生死追击,所以老虎不敢轻易地招惹白肢野牛并非没有道理。

据统计,我国境内已知的白肢野牛数量为200头左右,比野生的亚洲象还要少得多,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白肢野牛在我国面临绝迹的风险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人类造成的。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白肢野牛的主要活动区域正不断缩小,一些地方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它们长满肌肉的身体,一些偷猎者为了尝鲜,纷纷来到深山密林中进行偷猎。

据资料显示,1979年西双版纳地区就曾发现有33头白肢野牛被杀害,在1980年到1983年期间,被杀的白肢野牛数量将近40头。

甚至有的村民曾经尝试抓一些白肢野牛的幼崽进行人为驯养,但是白肢野牛的野性非常强,人工状态下很难将其养活,而且还会遭到白肢野牛的报复,所以当地人也放弃了圈养白肢野牛。

为了保护白肢野牛的种群数量,我国在西双版纳等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证白肢野牛的生活环境不被破坏,同时还建造了一千多亩的食物来源基地,满足白肢野牛的生存需求,希望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白肢野牛的数量能够尽快的恢复过来。

1 阅读:362

裘克谈史

简介: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