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西安闹市秘境!每月完全开放2天,90%本地人没去过

风宏聊生 2025-02-18 14:18:03

西安,还能有啥秘境吗?

当我们在新开放的郊野公园都能看见一拉溜的钓鱼大哥时就应该明白,在信息如此通畅的时代,所谓崭新的、神秘的、发现人不多的“秘境”就已经是个伪命题了,在西安这样人潮如织城市中心,就更不可能有啥知道得人少的地儿了。

不过凡事不绝对,咱们今天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一个基本满足以上条件的地方,就在闹市区“大隐隐于市”,很多人根本没听过。这里,就是西五台云居寺。

ONE ,

藏不住的千年秘境

西五台云居寺,就在洒金桥的小巷子里。巷子小,不起眼,低调得连开导航都容易错过,但却仿佛是一道结界,分隔出两种境地。

巷子外是人声鼎沸的人间烟火,往里走几十米,赫然是红墙金瓦的古寺山门。

和大部分游客可以自由出入的寺庙不同,西五台云居寺是近些年才对大众开放的,且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才会连同后院一起开放,因此参观过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往里走,更会被它的规模震撼,完全想不到一条如此小的巷子,竟能藏住如此之大、如此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寺院。

TWO ,

平地起高台

西安城方正如棋盘,偏这云居寺“平地起高台”,在不依托地势的情况下层叠而上,这样的格局我还是第一次见。

高台上都有殿宇,而高台和高台之间也有大殿,环环相扣,无法一览无余,高墙与飞檐斗拱交相辉映,实在是够特别。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由山门拾级而上,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天王殿,殿前还有石碑写着“唐长安城南墙遗址”。

转过天王殿,后面即是灵应台,颇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趣。

再往后,就是大雄宝殿了。店门前有两棵极高的银杏树,可以想象如果是金秋时节,必然又是一番耀目的美景。

整个前院,最高的大概就是文殊台了。其中供奉着文殊菩萨,文殊台的步道是在中间,一步一步上去颇有朝山的庄严感。

在文殊台,就可以看到位于后院部分的地藏台了。

二者以天桥过道相连,可以直接走过去。地藏台是一个单独的院落,两边是僧寮,是尼僧的生活区域。

想去最后一台,则需要从地藏台出来,经过小巷继续往后走。小巷之中到处都是指路的提示。

最后一台,也是一进院落,进门是卧佛宝殿,据说系明代燕王朱棣所建。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及侍立的十大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塑像珍品。

这一院风格与前两院不同,紧凑精致,尤其是弥勒佛两边的玉兰树看着颇有年头,现在已经结出了小小的花苞。再过一段时间,定是极美的风景。院内绿植繁盛,与前两处院落的萧瑟形成不同的景象。

THREE ,

皇家寺院的前世今生

逛了一圈,不由得让人想,云居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数来数去,为何只有灵应台、文殊台、地藏台和千手观音台四台呢?

云居寺原名安庆寺。关于它的来历也有几种说法。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的南五台朝山拜佛。太宗为了避免母亲旅途劳顿,便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以西,太极宫南墙上沿地势起伏筑造了五座佛殿。

因共有五个高台,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而称之为西五台。建好之后,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因此称为云居寺。

这段故事,多少有些传奇的味道。

而据《西安府志》记载,云居寺“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由于年代久远,战火频繁,屡毁屡建,究系何代建造,众说不一。

最初的云居寺确实有五座高台,不过时光荏苒,千年风霜后,仅存三台,却成了研究长安城历史的“活标本”。而我们如今能看到这座较为完整的建筑群,也是不断修葺的结果。

与一街之隔的洒金桥相比,这里的时光流速都仿佛很慢很慢,香客虔诚叩拜,修行人步履轻缓,漫步寺中,抬头是鎏金鸱吻刺破晴空,低头是斑驳石碑镌刻沧桑。卧佛殿的明代彩塑、文殊台的唐风遗韵,连台阶缝隙里的青苔都写着故事。若是偶遇诵经声起,恍然间竟分不清今夕何夕。

0 阅读:0
风宏聊生

风宏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