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的春天
在这个超浪漫「早市」!
☕☕☕
/
买菜、砍价、吃吃喝喝
再一起逛逛最有春意的地方
PART。1
早市里的另类浪漫

早起逛早市,绝对是这个城市少数人的选择,但是偶然逛上一次,你就会在这里撞见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写字楼、上班路绝不会有的蓬勃生命力。

世子公园早市,在西安诸多早市当中声名不显,但是却有拥有了其他早市所缺少的最浪漫和柔软的一面。
清晨七点,西安航天的世子公园刚刚苏醒,一街之隔的早市却已经被勤恳、新鲜和朝气所占据。

人头攒动的人行道上,朝阳给瓜果菜蔬镀上金边,鸟鸣高唱时,叫卖还价声也协奏出了一曲活泼小调,熙熙攘攘,但并不吵闹。
“丝巾5块,媳妇能围,婆也能围,婆跟媳妇不打锤”,透着乡党独有幽默的吆喝,好于绝大多数广告词,在来往会心一笑间,人们已得出今日关于热烈生活的答案。


我们维系生活所需的物质,在这个早市看来并不多,甚至都能得到最基本的满足:既有便宜的蔬果,平时不易买到的各种小玩意,也有热腾腾的人情味。

新下市的嫩蒜,青翠新鲜的叶菜,小孩脸蛋一样泛红的苹果,食物的饱和度太高了,晨曦为它们罩上金黄轮廓,鲜明得仿佛让人视力都变好。
一块钱一斤菠菜,15块一盘鸡蛋,3块钱一斤桔子,面皮5元2份还带调料……丰富食物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笑容从一张脸传递到另一张脸,摩肩接踵的人们妥当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和新鲜的蔬菜泥土味、露珠味一起,构成了丰富柔软的春光。

生活里遇到的小问题当然也是可以解决的,卖花椒粉的大爷兼职修伞,修拉链,修牛仔裤的扣子,用很少的代价换一件物品“复活”,如此神通,才能对抗商品经济的浮躁——坏了就修,不是从早到晚都想着放弃旧的生活从头再来。

早市也是实用主义的天堂,平时买不到的针头线脑,鞋带纽扣,在这里几块钱任由你挑。老布鞋,老式的糕点,遮阳的帽子,甚至是枕头……这里是复古和极繁主义的潮流秀场。

这里交易的不仅是食材,更是一种生活默契:摊主记得张婶爱挑嫩豆角,李叔买的菜太多应该吃完了再来,细水长流里,藏着都市罕见的温度。

这里一切都很快,一秒钟,人要在拥挤向前的队伍里换8个身位;这里一切都很慢,挑好了东西,把比咱年纪还要大的老秤拿出来慢慢称量。
甑糕的热气在慢慢飘散,枝头的花瓣张扬出浅浅弧度,如何都要早起一次,来感受这样舒展和真实的生活肌理。
PART。2
晨光里的生命剧场

生活的模样在这里不止一种。当卖菜的吆喝声响起时,晨跑者的脚步正在叩响世子公园的步道。
世子公园,是明秦王世子朱敬珍的安眠之地,夯土抬高的步道下,沉睡着六百年前的藩王故事。神道两侧的石雕、地砖的纹样,悄然诉说着明代秦藩国的“天下第一藩”的威仪。

但历史从不曾止息于此——早春的红梅还没有落下,盛放的紫叶李已缀满枝头,如玉的萼片托起明亮晨光,又是新一年的春天了,在无比确切和真实的早上,感受看风一吹,花瓣如雪纷扬落下的浪漫,几乎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这里,是氤氲在晨光里的生命剧场,步道上,穿各色运动衫的人匀速奔跑,长椅边,一群人缓缓推掌,太极的弧线划破雾气,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走过,孩子伸手去抓空中飞舞的花瓣——这些画面没有滤镜,却比朋友圈的九宫格更动人。

九点,阳光驱散薄雾。卖菜车收起家伙事儿,还要上班的跑步者擦汗离去,公园正式进入“游客模式”。但那些清晨的瞬间早已沉淀:花瓣落在菜筐边缘,太极扇收拢时的脆响,以及卖豆腐脑大叔哼走调的小曲。它们构成了生活最本真的说明书:
或许一开始“逃离城市”就不太准确,我们应逃离的不是错的地方,而是错的时间——只需在恰当的时刻醒来,走进一场不事雕琢的晨光典礼,只管将生命力泼洒得理直气壮,就能收获久违的踏实感。


而世子公园的安逸并不止于春日,4月份,这里将迎来别处少有的芝樱花海,长达3个月的花期后,夏有浓阴,秋有银杏,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浪漫。

▲
我们无意说早市的好坏和是否必要,我们想说的是,在生活榨干了我们所有的力气而动弹不得时,或许应该从方方正正的格子间出来走走;在我们享受网络便捷、追求新鲜的时候,不妨去体验下那些“正在老去”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