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法,可延缓尿毒症进程,让50%肾友肾小球滤过率回升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5-02-20 08:54:02

与慢性肾病进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早期的尿蛋白,水肿症状,还有进展过程出现高血压,感染、缺血缺氧,毒素蓄积等等多项指征的变化。

今天我们重点要讲的这一项因素,与肾病进展关系不一般,其中50%肾友都会出现的一种身体状态变化,它就是“微炎症状态”。

微炎症状态与慢性肾脏病进展呈正相关!

原发性肾病患者多数在早期发病都会爆发免疫性炎症,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攻击肾细胞,使体内处于炎症状态,但其实这种状态不仅发生在早期,进入肾损伤中后期依然存在,会加速肾衰竭进程,增加尿毒症风险。

如何评估你的炎症状态情况?

一般通过检查免疫功能包括下面这些指标,可以弄清楚:

免疫十项,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可以明确血液循环系统中炎症因子的情况,辨别炎症状态的严重程度。

其实炎症发展不仅会加速肾脏细胞的损伤包括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还有肾小管纤维化发展,还会参与到多种症状的发生,比如酸中毒、肌酐、尿酸、血钾高等等,对于透析的患者还会加重乏力、贫血等情况。因此在治疗过程必须要去消除炎症,纠正这种状态。

有研究表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微炎症状态发生率逐渐升高。

1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率为8.2%,3-5期发生率则升高将近6倍,达到49%。

所以越到中晚期,严重状态越严重,也会反过来影响肾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水平。

此外,研究还发现除了会加速肾功能进展,还与升高肾病炎症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肾病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都有影响。

因此一定要重视去消除这种状态,解除肾脏内炎症持续干扰的困扰,恢复肾脏内肾细胞正常的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如何应对【微炎症状态】?

近几年在这方面也有了新的方法,即调节肠道菌群。

近几年,肠-肾轴理论是比较火热的,研究发现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失调主要与毒素蓄积相关,解决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的滋生是改善微炎状态发生的关键。

基于这一点,有了新靶点方案的出现,以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来解决微炎状态,延缓肾衰竭进程。

2020年,一项研究应运而生,解决了难题。

研究主题为“通过外源性补充复合益生菌可改善非透析 CKD 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

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益生菌组。

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

进行为期24周的基础控制,包括:

1、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口服;

2、纠正贫血

3、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0mmol/L以下

4、稳定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在<120/80mmHg。

益生菌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复合益生菌治疗24周 , 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g/次,3次/d口服;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1.0g/次,3次/d口服(d=天)。

研究结果反应:益生菌组微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局均明显改善!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如下:

①炎症指标:服用益生菌后,检查hs-CRP、IL-6、SAA水平均低于基础治疗组。

②服用益生菌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后的对照组。

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性补充复合益生菌可改善非透析CK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恢复滤过排毒能力。

此外在欧洲的肾脏协会大会上也公布过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肠道菌群,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炎症反应等,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所以益生菌的对肾病的辅助治疗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是改善肾功能,阻止病情持续恶化的方法之一。

1 阅读:482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絮絮叨叨,传播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