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一战史(1):以为三个月打完收工,却不想打成世界大战

佳霖谈历史 2024-02-03 12:15:48

110年前,欧洲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还要从普法战争开始说起。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诸邦王室和高级军事将领聚集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拥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

这件事,做的非常不地道。

打人还要诛心,法国人自此恨上了德国。

当然,德国人也没蠢到等法国来复仇。

所以早在1873年,俾斯麦便撮合德、俄、奥结为“三皇同盟”,共同孤立法国。

三皇同盟

同时,为了避免与英国发生摩擦,俾斯麦还限制德国海军发展,以示德国无意向海外扩张殖民地。

德国一心做欧陆霸主,法国一时找不到破解之道,只能专心开辟海外疆土。

对此,俾斯麦乐见其成。他认为法国把注意力放在海外,就没精力找德国报仇了。

其实以德国的实力,单挑法国绰绰有余。

俾斯麦的复杂操作,只是想买个保险。避免一旦与法国交恶,德国陷入双线作战。

后来,由于沙俄、奥匈帝国都想独吞巴尔干,并且都不让步,三皇同盟最终解体。

俾斯麦转而拉拢同样与法国有矛盾的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于1892年达成《法俄军事协定》。

根据协议,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意大利的进攻,沙俄将全力进攻德国;一旦沙俄遭到德国或奥匈帝国进攻,法国应以全力进攻德国。

法俄结盟时,德国的当家人变成了威廉二世。

这位二世祖堪称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

1890年代,德国经济超越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威廉二世认为自己武德充沛,富甲一方,而发展资本主义,又离不开殖民地。

于是,在挤走俾斯麦后,威廉二世决定全力扩张殖民地。

然而,当时的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德国入场太晚,已经挤不进去了。

抢不到殖民地怎么办?威廉二世盯上了英国。

为此,他三番四次地向英国挑衅。

比如第二次布尔战争时,威廉二世就公然宣称:德意志民族欣赏蔚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这种碰瓷,一次两次的,英国忍了。

可碰瓷的次数多了,英国人也烦了。

看到英、德矛盾激化,法国趁机拱火:现在德国这样搞你,要不,咱们一起盘他?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现在冒出德国这个新搅屎棍,英法遂于1904年缔结“挚诚协定”,化解了百年矛盾。

三年后,经法国的牵线搭桥,英、俄又达成和解,签订协定。

就这样,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欧洲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

当欧洲流行起拉帮结派的不良作风后,两边便开始组团搞事情。

1908年,趁奥斯曼帝国内讧,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强占了巴尔干北部地区。

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法、德两国在北非引发战争危机。

同年9月,意大利趁法、德在摩洛哥搞摩擦,从奥斯曼手里抢了两块地盘。

1912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和希腊在协约国支持下,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此战之后,奥斯曼失去了除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所有欧洲领土。

1913年,开团成功的巴尔干同盟因内部分赃不均,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被其他几国群殴,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经过这两场战争,塞尔维亚成为最大赢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叫嚣着建立一个以南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大塞尔维亚。

巴尔干半岛本来就是火药桶,现在又冒出一个刺头,这让意图南扩的奥匈帝国恨得牙痒痒。

于是,各方人马很快便在萨拉热窝上演了一出大戏。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索菲亚在视察萨拉热窝时,被一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当街刺杀。

斐迪南大公遇刺,被公认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但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英国这会儿因为爱尔兰问题,正忙得不可开交。

法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一位部长妻子的桃色杀人事件。

沙皇尼古拉二世则在担心他那血友病再次发作的儿子。

甚至于,就连奥皇弗朗茨一世对斐迪南大公的死,都有点幸灾乐祸。

这对叔侄,关系并不好。只是弗朗茨一世没儿子,这才册立斐迪南为皇储。如今这个让老皇帝讨厌的侄子死了,再找一个继承人就好了。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不过,奥匈帝国毕竟死了一个皇储,如果不报复,以后在江湖上怎么混?

所以敲打一下塞尔维亚,还是有必要的。

但由于沙俄自诩为塞尔维亚的保护国,如果开战,俄军很可能会介入。

因而,此时德国的态度就很重要的。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威廉二世不支持奥匈,世界大战暂时还打不起来。

7月5日,弗朗茨一世派人到柏林咨询威廉二世的意见。

威廉二世开出空头支票,对来人表示:无论奥匈帝国采取任何行动,德国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为什么说是空头支票呢?

因为德国当时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实际上,从事后披露的资料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个主要参战国,战前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最典型的就是意大利,从始至终没有完成战争动员,却赶鸭子上架,沦为笑柄。

既然没有做好准备,威廉二世为什么还要开空头支票呢?

原因很简单,他想以强硬姿态,吓唬尼古拉二世。

只不过,尼古拉二世没有被唬住。而奥匈帝国也会错了意

7月23日,自诩有德国撑腰,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

面对威胁,塞方基本接受了通牒条款,这让威廉二世都大吃一惊,说塞尔维亚人竟然能同意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

但尽管如此,奥匈方面仍然不满意。

7月28日,奥匈以未接受所有条款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三天,尽管尼古拉二世也不想将战争扩大。

但如果认怂了,沙俄在国际上将颜面尽失。

于是,尼古拉二世下达总动员令,并通知威廉二世,强调俄军的动员不针对德国。

可是,沙俄规模庞大的军事调动,已经对德国东部边境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且,也触发了德军“施里芬计划”的实施条件。

话说俄法结盟后,俾斯麦最担心的双线作战,终究还是来了。

为了破局,德国元帅施里芬提出一个带有赌博性质的作战构想。

冯·施利芬

大体就是说,俄国领土广袤,且铁路运输系统落后。俄军主力至少需要六周时间才能抵达前线。法国情况好一些,但也需要一周时间动员。

而当时德国,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总动员。

这样一来,德军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集中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中立国比利时,闪击法国,夺取巴黎。

按照施里芬的设想,德国在东线只需要十个师就能拖住俄军。

击败法国,最多也只需要六周时间。

只要解决了法国,德军主力再利用发达的铁路系统,回师向东,便可再次闪击反应迟钝的俄军。

7月30日,俄军开始总动员后,法国参战已是必然。留给德国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到六周了。

时间紧,任务重,每浪费一秒钟,德国都会输掉战争。

于是在8月1日,德国也开始总动员,并对法国宣战。

眼看德、奥纷纷启动战争形态,沙俄急了,连忙致电英法。

法国早就想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遂向德国宣战。

英国起初不想掺和,但英国人在比利时有大量投资。

因而当8月4日,德军入侵比利时后,英国也对德国宣战。

随后,奥匈帝国按照盟约,向沙俄宣战。

至此,两大军事集团中,除了意大利借口没有完成战备,没有表示外,其余五国都卷入了战争。

意大利坐山观虎斗,威廉二世暴跳如雷。

但回头一下,这个老六实力最弱,有它没它一个样,便也没太在意。

然而,德军对法国的全力一击,从一开始就玩砸了。

怎么一回事呢?

1913年,施里芬病故。

临终前,他千丁玲,万嘱咐:如果战争爆发,一定要加强右翼。

但接替其总参谋长职务的小毛奇过于保守。

这哥们担心东线守不住,便修改“施里芬计划”,在东线增加了八个师。

当然,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是霍亨索伦家族的龙兴之地。

小毛齐增强东线,也情有可原。可他接下来的操作,就非常作死了。

由于担心德军进攻法国的同时,法军会从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就是西线德军的左翼防线实施突破,攻入德国腹地,完成相互换家。

小毛奇又从右翼抽调十余个师,补强左翼。

一番骚操作后,西线德军的右翼,就比原计划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德军丧失了人数优势。没想到这时候,还屋漏偏逢连夜雨。

小毛齐本以为比利时会不战而降。

但德军开进比利时后,却遭到了顽强抵抗。

要知道,“施里芬计划”能不能成功,关键就是速度!速度!速度!

比利时不让道,这导致德军攻入法国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半个月。

趁着这个空档,英国远征军登陆法国。回过神的法军也赶紧调整作战计划。

8月8日,根据法军总司令霞飞战前制订的第17号计划,法军以两个集团军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发起猛攻。

德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重创法军。

不过这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决战在右翼。

8月21日,英法联军集中22个军和7个骑兵师,沿凡尔登至蒙斯一线展开,向德军右翼发动进攻。

德军集中五个集团军应战。

这一战,被称作"法国边境之战"。

双方大战五昼夜,最终英法联军战败,被迫全线向南撤退。

可前线德军获胜后,却并没有按计划从西南方向对巴黎施行迂回,然后配合左翼,完成对法军主力的合围。

而是陶醉于一时的胜利,中途放弃迂回巴黎,由西南转而向南,追击英法联军。

与此同时,德军统帅部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边境之战的同时,45万俄军在东线发起进攻。

事实上,俄军是仓促上阵,这次进攻根本就是送死。

但统帅部认为俄军来者不善,加之又判断法军已被击溃,只待歼灭其残部,西线作战便看结束。

因而在8月25日,小毛齐从西线抽调了2个军和1个骑兵师,开往东线;

同时还另调3个军,分别派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要塞和法国北部的莫伯日。

这样一来,西线德军的右翼,兵力就严重削弱了。

话分两头。德军追击英法联军,杀到距离巴黎仅24公里后。巴黎城内是一片惊恐。

法国政府不出意外,首先开溜,迁往了波尔多。

民众听说政府开溜,有条件的也纷纷收拾金银细软,逃出巴黎。

不过,政府虽然跑了,但增援而来的法军开进了巴黎。

9月4日,缓过一口气的英法联军与巴黎法军取得联系。

随即,法军与英国远征军从巴黎沿马恩河以南的库尔塔孔、索姆苏,一直到凡尔登的曲折正面上,展开6个集团军。

而当面的德军,只有第1、第2两个集团军。兵力仅为对面的一半。

鉴于有兵力优势,法军第5、6集团军和英国集团军,组成突击集团。

按计划,第6集团军从西向东进攻德第1集团军的后方;英国集团军从西南向东北进攻德第1集团军的翼侧;第5集团军则由南向北进攻德第1、第2集团军的正面。

与此同时,法第4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9集团军,担任牵制当面德军的任务。

第3集团军从巴勒杜克以北向西,进攻德第5集团军的左翼。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在向巴黎东北与德第1集团军第4军发生遭遇战。

由此也拉开了马恩河战役的序幕。

这一天的战斗,法军一度溃败。

关键时刻,巴黎城防司令加利埃尼征集一千多辆出租车,将一个师的法军快速投入战场,最终挽回了危局。

有意思的是,精明的巴黎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忘记挣钱,他们开着计价器,把部队送上前线,然后保留账单向政府索要报酬。

9月6日,战斗继续。

法第6集团军渡过乌尔克河,强攻德第4军。

由于此时德第1集团军主力都部署在马恩河一线,孤立无援的第4军被迫向东退却。

法军突击成功后,德第1集团军司令官克拉克很快意识到,自己要被包饺子了。

为求自保,克拉克将部队全部调往乌尔克河以西。

德第1集团军的自行北调,德第2集团军的右翼顿时门户洞开。

为求自保,第2集团军司令官皮洛夫也被迫将其右翼侧部队调往北面的蒙米雷伊。

如此一来,德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便出现了一个缺口。

9月8日夜,英军和法第5集团军楔入德第1、第2集团军之间,德第1集团军受到了英军和法军从西、南两个方向的夹击。

同一时间,法第9集团军也成功将德第2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分割,致使德第2集团军也处于两面受敌的困境。

9月9日,感觉败局已定的皮洛夫指挥德第2集团军率先撤退。

此时虽然德第1集团军仍在战场上占据上风,但第2集团军撤走,克拉克也只得在第二天下令撤退。

到了9月11日,德国所有集团军全都后撤。

马恩河战役历时八天,双方参战兵力约200万人。

英法联军伤亡14万,德军伤亡21万。

此役,虽然双方都没能围歼对方主力,但对于法国而言,守住巴黎就是胜利。

因为这意味着,德军战前制定的速胜计划彻底破产。

而随后的"奔向大海"作战,德军未能突破法军防线,又被拖进入德国人所承受不起的堑壕战和消耗战的模式。

这正如战后小毛奇向威廉二世报告时所说的那样:“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8 阅读:1250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7:15

    大鹅“特别军事行动"预算也不会是到今天还没收工!

    柔杀绝乐灵魂热情之戒 回复:
    都已经被乌克兰恐怖袭击,彻底有借口炸乌政府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