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黎波里(Tripoli,阿拉伯文为)一字原意为三城,由三个城市组合而成,位于利比亚西部的Tripolitania地区,原住民柏柏人早就居住于此,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殖民于沿海岸地区的Oea(今Tripoli)、Leptis Magna、Sabratha等地,受迦太基人控制,接着有希腊人来此活动。公元前146年被Numidia取得,100年后易主,由罗马统治,深入南方,经济繁荣,成为贸易和农业中心。
公元455年沦于汪达尔人之手,毁坏外墙与堤岸,河沙使海港淤积。6世纪柏柏人围攻,拜占庭大将Belisarius远征。7世纪起阿拉伯人来定居,12世纪时诺曼人(Normans,或称维京人)入侵,1553年鄂图曼土耳其人统治,1911年被意大利占领,1947年受英国管辖,利比亚1951年独立后归属之。这个地区的统治者更换频仍,真是历经沧桑,但也因而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
罗马人怀着恐惧与嫉妒看待掌握地中海商业霸权的迦太基,终于在公元前146年以武力将它消灭,之后即与西边的Numidia战争,Tripolitania地区的诸城市与罗马结盟,开始经济扩展。但到了罗马发生内战时,因支持庞培,选错边的结果是战后受到胜利者凯撒的重罚,须向罗马年纳三百万磅橄榄油。
Leptis Magna是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193-211在位)的诞生地,他为了回馈故里,大力兴建,留下量多质佳,且受叙利亚风格影响的罗马古迹。
最著名的是他于202-203年间衣锦还乡时兴建的凯旋门,是个四面皆有拱门及浮雕的方形建筑,两条通道垂直相交。原先的大理石镶板已失,石灰岩核心尚存,每边入口都有科林斯式圆柱。四面大的长方形装饰浮雕分别代表凯旋行列、献俘、Severus在幼子之前,执着长子之手,显示皇家和乐的景象。拱门内部为较小的垂直镶板,大多是常见的神祇。柱墩外面装饰着被俘的蛮族和战利品浮雕。
拱肩为手持王冠和棕榈枝的胜利女神。四角的方柱有葡萄藤蔓,上有众鸟栖息,其雕刻师来自小亚细亚的Aphrodisias,显示受该地艺术的影响。在Leptis Magna这个很富裕的城市里,由皇帝、官员和公民捐赠的公共建筑物还有半圆形的剧场、椭圆形的斗兽场、赛马场、⑦浴场、广场拱廊、长方形会堂、神殿、道路、蓄水池等,提供市民过着罗马人一般讲求舒适的城市生活方式。Sabratha最早的建筑群如祀奉埃及神祇的Serapis神殿,和凡是大城市都有祀奉罗马三主神(天神Jupiter、天后Juno、天神之女Minerva)的神殿。
广场建于奥古斯都时代,根据考古发现,原先是布匿(Punic)城镇的公众聚会场所,罗马人只是沿用旧例,建立广场。广场的神殿建于1世纪中期,不久受到地震严重毁损。安敦时期建造柱廊,4世纪重建广场神殿。
Cyrene是公元前631年由来自Thera岛希腊移民所建的贸易站,为Cyrenaica王国的首府,被马其顿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之后,有浓厚的希腊特色。由于是建在高于海平面550公尺的侵蚀河谷区高地,可免受风沙肆虐,定居者在此建造阿波罗神殿、宙斯神殿、地母神Demeter神殿、祭坛、剧场、市集、堡垒、石墙和住宅,也因土壤肥沃,农牧产量多,盛产著名的马匹、药草之外,丰富的贵金属用于铸造货币,Cyrene因而非常活跃富裕,在运动、文化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又成为罗马化的重要城市,增建浴场、广场、道路、别墅等,重建剧场,但遇365年的地震破坏,几乎成为废墟。643年阿拉伯人征服后,展开另一番的文化风貌。Cyrene历经沧桑,不同时期留下的建筑物见证各时代的盛衰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的痕迹;考古出土文物包括大量的陶俑、大理石雕像、青铜器、宝石、钱币等,就近放在Banghazi(利比亚第二大城)博物馆里。
罗马帝国在北非边疆的防御设施有石墙、壕沟、瞭望塔、通道的堡垒,构成线形的防线,这些堡垒或城墙附近的通道设施,供应蓄水池的水源,同时具有灌溉功能,可以种植谷物;罗马人在边境河谷地区建造横向的与纵向的矮石墙,可用来控制与调节沙漠地区本来就很稀少的季节性雨水,以资河谷地方肥沃土地的灌溉之需。
罗马帝国设在北非绿洲和关隘的驻兵往往不到一千人,数量不多,要靠威信来控制山牧季移时游牧民的北上。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于靠近沙漠的地方进行利比亚河谷考察(Libyan Valleys Survey)计划,对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防御情形有许多新发现,Ghadames等地即有3世纪时罗马士兵建筑的堡垒。
突尼西亚境内罗马古迹的数量较利比亚多。罗马在北非建造近600个城市中,突尼西亚北部Bagradas河沿岸的城市就有200个,城市之间距离颇近。(11)迦太基遗址是最著名的,废墟里有罗马时代兴建的斗兽场、浴场、村落等古迹。
El Djem在罗马时代称Thysdrus,也是个建立在腓尼基人遗址上的城市,在北非是仅次于迦太基的第二大城,2世纪时因输出当地制造的橄榄油而特别繁荣。3世纪初,当时的省长,后来称帝的Gordian建造了可容纳35,000人的椭圆形斗兽场,外部长轴直径149公尺,短轴直径124公尺,高30公尺,内部舞台长径65公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有16个关野兽的房间,为世界第三大的斗兽场。
EI Diem的其它罗马古迹、别墅等建筑,也因长期狂吹的风沙埋没而保存得相当完好。Bulla Regia除了长方形会堂、斗兽场外,还有适应当地气候的独特两层中庭(atrium)的住宅(domus)建筑,地面层的大门迎向温暖的冬天阳光,建在地下层之上,洒水地板上不仅因蒸发带来凉爽,且可使地板镶嵌的颜色生动。可惜受地震毁损,楼上崩塌物掉落到地下层的地板上。它也受流沙保护,1906年开始发掘,方才重见天日。
中西部的Chemtou (古名Simithus)以生产极贵重的黄色大理石著名,罗马时代大量开采各色大理石,供应全国的建材,留下20公尺高的切割岩壁,极为壮观。Chemtou保留的罗马古迹有:罗马桥(约100年建,毁于3、4世纪的洪水,只存两个桥墩)、涡轮水车(非洲最早的水力涡轮机)、剧场、广场、会堂、浴场、哈德良引水道(此地既有突尼西亚最大的Majardah河水之便,还建引水道,可见需水量大,只剩部份柱墩)、采石区、采石场行政区(监督矿区劳工)、农神(Saturn)殿、竞技场(为矿工建造,小而粗)、墓地、运石材到河畔之路、石墙。
罗马崛起之际,Utica由于与迦太基竞争而支持罗马,罗马回报以Utica当非洲省的省会,在3世纪时曾经很繁荣,后因风沙堆积使海岸后退,即使在当年所建一些迄今保存尚称完好的别墅外面,也见不到海岸,让人兴沧海桑田之感。
腓尼基人初建的Thuburbo Majus也是一处有很重要的罗马古迹遗址,留下壮观的三神殿、和平神殿、Mercury神殿、广场、浴场、斗兽场、蓄水池等建筑。
奥里略(Marcus Aurelius)时代成为罗马殖民地的Mactaris(今名Makthar,),尽管经历为时短暂的繁荣,后来衰落,仍留下不少罗马的印记:广场、两座凯旋门、长方形会堂、浴场、酒神殿、引水道、石碑等。Sbeitla (,古名Sufetula)虽是罗马时代发迹的小镇,却遗留不少著名的罗马废墟:庆祝四帝统治的凯旋门(Arch ofTetrarchy)、广场、浴场、剧场、喷泉、三神殿等古迹,有些保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