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性疫苗临床研究全军覆没!未来何去何从?

泽庆健健 2024-03-14 09:23:45

在我国,几乎人人都是谈“艾”色变。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迄今为止,艾滋病已夺去了全球约4000万人的生命,另有近4000万人已经被感染,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非洲。我国近年来也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防控。目前来看,艾滋病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有效,它们能在减少给药频率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病毒控制效果,但是,终结艾滋病的终极手段仍是疫苗。近期,全球仅剩的一项大规模艾滋病疫苗人体临床试验宣告失败,让我们再次看到“抗艾”道路上面临着的巨大挑战!

相关试验宣告失败

治愈艾滋病仍面临挑战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2024年12月,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南非进行的实验性艾滋病毒疫苗提前终止了临床试验,因为初步数据显示该疫苗无法有效预防感染。

据介绍,这项试验于2020年12月启动,已持续约3年,招募了超过1500名18~40岁的健康成年人,参与者大多来自性工作者、男同性恋者和渔民等感染高危人群。

该试验也是迄今为止全球仅剩的唯一一项针对艾滋病疫苗有效性验证的大规模人体试验。而早在2020年,南非研究人员也终止了另一项艾滋病疫苗的5000人临床试验,原因也是试验未能显示出接种疫苗的好处。

这些试验的失败表示开发有效的艾滋病毒疫苗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但研究人员仍未放弃努力。

研究人员仍在努力

好消息不断在更新

香港大学医学院于2024年1月31日宣布,港大医学院开发的PD-1增强型DNA艾滋病疫苗取得突破,动物试验显示,在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下,可实现超过6年艾滋病预防及病毒控制。

据介绍,该研究由香港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临床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和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港大深圳医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进行,一期临床试验结果预计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发布,旨在研究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有效的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艾滋病病毒高度的变异性,其次是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这增加了疫苗的设计难度;此外艾滋病患者缺乏有效的天然免疫保护,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卢洪洲表示,这些挑战让艾滋病疫苗研发变得非常困难。

他进一步解释称,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大多数HI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旨在预防人体感染HIV病毒,这类疫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HIV的抗体和T细胞反应,以防止病毒入侵和扩散。

而港大团队研发的属于“治疗控制性”疫苗,目标是帮助已感染HIV的人体控制病毒感染,减缓疾病进展并降低传播风险。这类疫苗的原理是激活免疫系统,希望通过增强宿主HIV特异性免疫应答,帮助宿主清除病毒、实现治愈。

对于艾滋病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卢洪洲表示,结合暴露前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依然是艾滋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两者可以协同作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和控制病情;疫苗则是艾滋病防控的理想目标。从长远来看,预防性的疫苗策略与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包括单抗联合治疗)将是未来艾滋病防控并最终实现“彻底控制”的重要途径。

已有5位艾滋病患者被治愈

控制艾滋病前景可观

2024年2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个康复案例。68岁的美国加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宣布,在骨髓移植5年后,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时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患者,也被称为“希望之城病人”。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只报道了5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他们分别为:2009年,科研人员公布了第一例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例,被治愈的患者名叫蒂莫西·雷·布朗,在当年发布的研究成果中,他被称为“柏林病人”;2019年,“伦敦病人”被治愈;2022年,“希望之城”和“纽约病人”被治愈。

埃德蒙是这几位中携带艾滋病病毒时间最长的患者,其治疗过程也具有典型意义。

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1997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但HIV并未在其体内消失。2018年,埃德蒙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在加州诊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

由于埃德蒙接受的供者骨髓有一种罕见的德尔塔32突变基因,能抵御HIV入侵免疫T细胞。5年后,埃德蒙体内几乎查不出HIV,因此医生宣布他被治愈。

这些被宣布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殊途同归,都接受了骨髓移植,并且接受的都是来自德尔塔32突变基因供者的骨髓或干细胞,其中“纽约病人”接受的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

这说明,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可能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艾滋病的方式和技术。但是,拥有德尔塔32突变基因的骨髓或干细胞供者数量太少,全球大约只有1%~2%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但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通过基因疗法或许能根治艾滋病。但目前看,防治艾滋病还需要采用ART疗法,这也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推荐的方式之一。

艾滋病仍未被攻克

有效预防仍是关键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而同性恋或者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或者配偶及性伴侣为HIV携带者,属于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潜伏窗口期一般在6~8周,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有持续的发热、乏力、虚汗、周边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则更为明显,体重减轻,特别是高危性行为后的3个月内,体重可降10%甚至40%,消瘦特别明显。艾滋病长期发展会危害患者的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同时还会导致皮肤黏膜的损害。

其主要预防措施有:(1)保持正常性行为,保持唯一性伴侣,不滥交,拒绝一夜情,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从而避免性接触传播;(2)不吸毒,不共用针具;(3)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应要求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4)产妇孕检中发现HIV感染,应在生产前及时予抗病毒治疗,并对胎儿和新生儿预防性治疗,阻断母婴传播;(5)若发生高危行为,请尽快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检测,早发现早治疗。若必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72小时内采取药物预防措施,观察性研究数据表明,坚持用药连续28天后,可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降低80%以上。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巨大,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攻克艾滋病一直是全民的共同目标之一。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30年全球消除艾滋病”目标,具体内容是实现“三个95%”:即95%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5%已诊断的感染者接受ART,95%接受ART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这也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措施来预防HIV感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HIV感染给人类社会造成更大困扰。

来源丨第一财经

0 阅读:173

泽庆健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