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预制菜,如今又摊上血脖肉“官司”,这下热闹了

东东耕耘三农 2024-03-16 12:19:28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安徽阜阳市多家预制菜生产厂家违规使用槽头肉作原料生产预制菜品“梅菜扣肉”的事件,迅速登上网络热搜,引发大家广泛热议。

我想这么迅速便引起网络热议的原因,一个是违规使用违规肉类做原料,另一个便是“招热体质”的预制菜。

害人不浅的“血脖肉”

槽头肉,咱老百姓又称为血脖肉或淋巴肉,就是猪颈脖处肉,常附带有大量淋巴、甲状腺以及脂肪瘤等组织。咱们都知道这肉不能吃,因为里面这些组织不剔除干净,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比如血脖肉中未剔除甲状腺,人食用后可能会因摄入过多甲状腺素而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人会说我们烹饪时会将肉给加热,不能破坏这里未剔除干净的甲状腺吗?是的,因为甲状腺素性质稳定,需要连续加热至600℃以上才能破坏掉,而很多时候我们烹饪的过程并不具备将其完全破坏掉的条件。

还有肉内的淋巴结是猪的机体用于过滤、消灭病菌的,因此里面会积累有一定量的病毒,还有些淋巴因此发生病变,在加热时长不足、温度不够高时很可能无法灭杀这类病菌,人们食用后很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病症。

因此在生猪肉类相关屠宰、分割检验检疫中规定分割肉应经过修整,去除淋巴结、伤斑、出血点、血污、脓疱、肾上腺和残留甲状腺等才可以上市销售。

梅菜扣肉是预制菜中“顶流”般的存在,“独得”咱们消费者和市场的“恩宠”,如今被曝光出来这里面大都是含有病菌和甲状腺素的血脖肉,你想想这将引起多大的震动甚至恐慌。

饱受争议的预制菜

刚过去的2023年,是我国预制菜“高光”发展的一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将发展预制菜写入一号文件: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这一年我国预制菜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其产业链已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

然而“预制菜”本身也饱受争议。受我国国民饮食习惯影响,预制菜本身缺乏天然性,被人们定义为“过期剩菜”,加上其添加剂、营养问题,这吃进嘴的东西,人们不得不小心。

另外,虽然国家在大力倡导和支持,但是目前预制菜行业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定义、标准和规范,这就难免预制菜品质的保证,卫生达不达标?食品添加剂是否过量?没有标准就无法监管,无法监管何谈品质保障?

这两点决定了公众对预制菜的信任度不会太高,也是预制菜的争议所在。

饱受争议的预制菜,如今又摊上血脖肉“官司”,这下热闹了

就是这么饱受争议的“预制菜”,如今又摊上血脖肉“官司”,是否意味着预制菜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断了?

我认为,预制菜产业既然能够在“饱受争议”中崛起,国家政策支持只是其一,更大的原因是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我想预制菜中使用血脖肉,不只是央视曝光的阜阳市独有,很可能已是全国预制菜市场的“标配”。但是梅菜扣肉只是众多预制菜品的一种,还有其他众多菜品可供市场选择。

“一道菜”断送全国范围内的一个产业,我认为不会达到这个程度。

但是本就饱受争议的预制菜产业,再受如此重创,也够它喝上一壶的了。看吧,这段时间社会上再谈起预制菜,就如曾经央视3.15报道湖南酸菜产业后的那样,最起码梅菜扣肉是要凉一阵子了。

而那年央视3.15报道湖南酸菜产业后,带来的是行业的整改和整体提升,而对于预制菜和分割肉类来说,我想也将加速促进分割肉类产业的整改提升和预制菜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出台。这也是央视3.15晚会报道揭露市场黑暗的初衷和目的。

市场上不止梅菜扣肉里的血脖肉,还有更多的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添加了血脖肉的预制菜,其实市场上可不止这些。可是“凌乱的”市场已经锻炼得让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想不起为净了,但是躲是躲不过的。

不信我问你来答原因:

市场上的3元一斤的猪肉馅、牛肉馅饺子如何解释?要知道猪肉价格一斤十几元,牛肉一斤三四十元。

2021年中国食品报就曾曝光过这一问题,里面除了有猪血脖肉外,还添加有更便宜的鸡脖泥和鸡架泥,还有猪碎肥、猪肥膘等冻品肉。可是如今市场上这样的水饺还不是在大行其道?

反过来再想一下市场上3元一斤的冻肉饺、摊位上5元管饱的水饺,你还敢吃吗?

血脖肉、预制菜、便宜水饺,无不刺痛着我们公众的神经,这源于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思考,愿通过今年央视3.15曝光这预制菜中的血脖肉事件所形成的舆情,能够带给市场整体的提升和规范,这既是发展的阵痛,也是发展的必然。

0 阅读:1

东东耕耘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