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流感仍在不少地方多发,以甲流为主,甲流袭击人体都是起病突然,本来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感觉不对了。甲流中招后,不少患者选择用药来缓解症状。
甲流引起的症状有咳、热、涕、泻、呕等表现,最难受的是“痛”,全身上下都痛,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很多人想用现代药物止痛,但病情容易反复,还可能伤肝肾和脾胃。中医为你介绍3个止痛的优秀药材,功效主治各不相同,它们是元胡、香附、附子。
元胡、香附、附子的性味归经都不相同,元胡是活血药,香附是理气药,附子是温里药,由此决定了各自的功能主治并不一样,它们为何能去痛止痛?

元胡、香附、附子有4个共同点,很多人不了解:
1、都是响当当的名药,元胡是中药“止痛第一药”,香附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药”。
2、都是中医热门药,疼痛很常见,具有止痛功效的药材大受青睐。元胡、香附在《本草纲目》有很高评价,附子在《伤寒杂病论》出现共49次。
3、都是多法炮制药,3个药都以根茎入药,元胡有清炒、炙炮、煨制、醋治等方法,香附有生品、酒制、醋制等类别,附子有盐制、黑顺片、白附片等区别。
4、都有“独行侠”本事,元胡单独使用能缓解心律失常,香附单独用能治胃痛,附子能治风寒湿痹,等等。

人体疼痛有多种部位,多个诱因,辨证有多个病位病机。元胡、香附、附子归经不同,药材种属不同,它们调理痛证的部位、起效的路径也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
元胡除滞止痛,香附行气止痛,附子逐寒止痛。或者理解为,有的止痛是“全才”,有的是“通才”。
一、为何说元胡除滞止痛?
元胡在中药里又叫“延胡索”,其味辛、苦、温,入心、肝、脾三经,历史上元胡最早收录于宋代《开宝本草》,叫“延胡”、“玄胡”,后来避宋真宗、清康熙名讳而改称“元胡”,以浙江为道地产地。

元胡在中药界有两个流传很广的俗语:“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不怕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能松”。可见它止痛、镇痛名号由来已久。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的根源是邪气痹阻,经络气血堵住了。痛症多见于痹痛、关节疼痛、脏腑病痛等,归根结底是气血津液滞和瘀的问题。
元胡靠疏通气血止痛,其辛可散,苦能泄,温能通,入气分和血分,气血共调,行气中之血,促血中之气,通畅了就不痛了。《本草纲目》评价元胡“利气、活血、止痛、通小便”,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

由于气血是通行全身的,所以元胡治痛,是全身上下都适用,单用能治心痛、头痛、痛经、胃肠闷痛等。经摸索总结,经典配伍有:
元胡+生地,顽固痛症;元胡+白芍,慢性胃溃疡;元胡+瓜蒌,心胸疼痛;元胡+大黄,治胆囊疼痛;元胡+川芎,反复头痛;元胡+当归,腹痛和痛经,等等。元胡和白芷两味药组成的“止痛片”,堪称止痛“神药”,见效快,副作用少,不比布洛芬差。
二、为何说香附行气止痛?
香附是疏肝常用名药,疏散总体功效比柴胡还好。其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脾、三焦经,《医学启源》认为香附“可调一切气”,《本草纲目》认为香附“利三焦、解六郁”。

香附的药气,浓香和清香兼具,香气是发散和走窜的,辛能散、苦能降、甘能缓,这个特点,有的人马上想到了“疏肝”。香附入肝经气分,可治肝气郁滞引起的胃脘胀痛、胁痛、情绪不佳,而且还能消食止呕。
香附最拿手的是调气病和妇科,理气、解郁、疏肝、散肝火;通经、缓解痛经、解乳腺胀痛,临床因肝气郁结,或过度紧张,引起失眠,用香附能解决,因肝气不舒引起上火、长痘和溃疡,也是用香附。
香附行气、疏肝、散郁,名方有柴胡疏肝散、良附丸、越鞠丸、快气汤、香附归芎汤等。

三、为何说附子逐寒止痛?
附子是中医“十大主帅药”之一,甘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可通行十二经,像“一把火”一样,内温脏腑经络骨髓,外暖肌肉皮肤头面。
附子在一些中医眼里是“猛药”、“虎狼药”,但熟悉其药性脾气的人,却认为是“良药”、“救命药”。附子临床多用于急症、重症、痛症、积聚、精神萎靡等问题,主要是阳气严重亏虚,寒证严重。
附子的作用,就像火柴、火把一样,引燃阳气,促阳气升发,主要任务是回阳救逆,治疗过程中顺带把郁、瘀、痛等问题解决了。

凡是寒证严重的人,都有寒湿夹杂的问题,由表及里,凝聚在关节、脏腑等处,以关节等部位更明显,突出表现是痛风、湿气重滞,下沉到膝、脚踝等处,引起疼痛。
附子有生附子、炮附子等区别,但共同点是可逐寒、逐湿,生附子是先把内寒拽出来,然后赶出体外,代表方是四逆汤系列;炮附子是先温阳,把风、湿、寒从里到外赶出来,然后收敛气血,代表方是甘草附子汤、桂附汤等。
总之,元胡除滞止痛,香附行气止痛,附子逐寒止痛,是中医临床治疗痛症的经验总结,可止痛的中药不少,还有白芷、芍药、川芎、甘草、三七、青皮、独活、木香、吴茱萸等,关键是辨证用药,找准病位,痛证能解。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因为中医还没有做到完美变态.中医的品德如何呢。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这品德高不高。中医动不动反中医就是汉奸之类。搞的国人应该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才是对.中医品德得高到什么程度。从上所诉中医就是一个品德之高高出宇宙级。那么中医智商水平如何呢。别人用中医如果有效那么证明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中医不去反驳反而来強调中医能治病。这种用别肯定的条件来证明别人结论错的。这是要多大的智商水平才能做的事.还有中医特別喜欢用案例证明有效.不说是否真实吧。就一个反证法是用来证明结论错误而不是证明正确都不知道。这初二的知识学两年还不知道不证明中医的无敌智商吗。当然中医也可能没上过学.那不是证明中医文盲吗。结论中医的智商水平天下无敌。中医还有一个最可怕的地方连医学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养身都不知道.还口口声声说中医药食同源。连何为药何为食分不清也不证明中医智商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