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气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从来不会因为无人垂爱而失意,也不会因为清寒而畏缩,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
兰花大部分品种原产于我国,因此兰花又称“中国兰”。我国的兰花主要分为春兰、薰兰、建兰、寒兰和墨兰五大类,有上千个品种。
我国培植与观赏兰花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儒家文化始祖孔子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他还称兰花的芳香为“王者之香”。
古人最初种植兰花,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人工培植兰花则是从宫廷种植开始的。魏晋以后,兰花栽培从宫廷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用来点缀庭院,美化环境。到了唐代,兰花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院。
兰花清雅高洁,被誉为“君子”。宋代是我国兰花艺术的高峰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众多。南宋文人赵时庚于1233年创作完成的《金漳兰谱》一书,是我国留至今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南宋画家赵孟坚所绘的《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
后世的画家们在画兰花的时候,经常会画“露根兰”。“露根兰”亦称“根草”,以露根之兰花构成图案。关于“露根兰”的来历,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宋末画家郑思肖性情刚直忠义,平生善画墨兰。宋亡之后他隐居吴下。每当与前朝的朋友相聚时,他总是面向南坐,以示不忘故土。入元以后,郑思肖在画兰花的时候,总是疏花简叶露根。有人不解,便询问原因。他愤然答曰:“土,已为番人所夺!”
元朝官吏有求其画兰者,他都断然拒绝,并答以“头可断,兰不可得”之语。后人感佩其高风亮节,也多以“露根兰”为饰。
明、清两代,兰艺进入一个新的昌盛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已经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以及应用于瓷艺、雕刻、刺绣等民间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不胜数。如明代高廉的《遵生八笺》、张应民的《罗篱斋兰谱》等,都有对兰花生动细致的描述。
清代也涌现出不少艺兰专著,其中,以《兰薰同心录》的影响最大。《兰慧同心录》分为两卷,卷一讲述栽兰的知识,卷二描述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共记载兰花品种57个,并附有他亲手绘制的白描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以“美好”“高洁”“贤德”“典雅”“坚贞不渝”的品质,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师益友喻为“兰客”。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具有民族精神上的深层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当中,兰花与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它象征的是知识分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内敛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