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高不高,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用不着平常测血糖?

君毅说健康 2023-11-27 11:24:14

51岁的张先生因为自己长期食用高糖食物,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这让他非常焦虑。为了控制糖尿病,他不得不每天测量血糖。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很麻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听说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不在自己检查,而是定期去医院测量糖化血红蛋白。

然而,这一天,他开始觉察到自己的视力变得模糊,有时甚至出现了闪烁的光芒。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因此立即预约了眼科专家进行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了解了张先生的问题后,怀疑是眼部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到具体问题,便让张先生去一个眼底检查,同时为了判断准确有安排了一个眼底照相,在眼底照相的结果中,张先生眼睛里的视网膜出现了出血点,血管异常,这些都是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经过进一步的诊断和讨论,医生最终确诊了张先生患有视网膜病变。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医生制定了治疗计划,并要求张先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复诊和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事实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是不可以取代血糖的测量。因此,张先生以后还是需要继续测量血糖,以确保糖尿病得到有效管理,避免出现并发症。那么为什么单独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不可行,还需要测血糖?

一、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糖控制指标。在血液循环中,血糖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水平,能够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使得糖化血红蛋白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指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还可以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约在4%至6%之间,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表示患者在过去的数月内血糖水平越高,其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越大。

然而,尽管糖化血红蛋白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其结果可能会偏低;而在血红蛋白增多的情况下,其结果则可能会偏高。

总的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更为准确地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它提供了一定时间内血糖平均水平的估计,而不受饮食、运动或其他瞬时因素影响。

二、在做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还需要平常测血糖吗?

当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同时,是否需要平常测血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理论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测血糖实践。进行日常的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数据,这对于了解血糖在不同时间段的波动以及对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反应至关重要。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自身的特性可以告诉人们2月至3月的平均血糖值。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血红蛋白异常的情况下,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其次,糖化血红蛋白并不能提供日常血糖波动的信息,而这种波动对于患者的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无法提供与饮食、运动和胰岛素注射等因素相关的实时血糖变化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对血糖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包括饮食选择、饮食时间、运动强度以及胰岛素注射量等。这些因素难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获取,并且非常重要。而日常血糖监测可以提供这些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模式,并且在调整饮食和胰岛素注射量时提供指导。

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血管损伤及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高血糖还会使血管收缩功能受损。

除了心血管疾病,高血糖还可能导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神经病变导致神经传导出现问题,进而导致人体出现感觉异常等症状;而视网膜病变则更危险,因为眼睛血管过于狭窄,修复难度大;而肾脏病变则可能导致肾衰竭。

总结来说,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足以取代日常血糖监测。日常血糖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提供有价值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实时数据。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进行日常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三、我们如何综合测试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医生通过多种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连续血糖监测等,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糖尿病管理效果。除了这些标准以外,个体化的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状况、运动习惯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共病情况。

第一个指标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通常在3.9-6.1mmol/L的范围内,长期高血糖容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合理控制空腹血糖至关重要。对于综合评价,空腹血糖需要结合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和其他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

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它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如果超出这个水平但低于11.1mmol/L,则可能表现为糖尿病前期;而高于11.1mmol/L则可能是糖尿病。餐后血糖的监测需要从进餐开始计时,在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再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另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它反映了过去2至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能提供更全面和长期的血糖监测,因此它在糖尿病管理中至关重要。

另外,连续血糖监测(CGM)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连续血糖监测设备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模式,有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

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监测方法。然而,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糖测量至关重要。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以及临睡前分别进行测量,以便掌握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情况。其次,在进行血糖测量前,需确保双手洁净。残留在手上的食物、化妆品或其他物质可能影响测量结果。此外,对于使用血糖仪的人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总之,通过周先生这一病例,意识到单一的测试并不可取,是因为单一的血糖监测指标并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而糖尿病管理需要更全面的视角。不同的指标反映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情况下的血糖水平,通过多元指标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宇平,李勇,陆菊明.(2010).《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糖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糖尿病杂志,18(10),745-748.

2. 张文静,徐凤翔,邓丽君.(2015).《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中华糖尿病杂志,7(8),561-564.

4 阅读:4238
评论列表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