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不如在床上躺着?医生提醒:饭后两个“避免”需谨记

君毅说健康 2025-03-22 04:51:26

通常饭后你会干什么?去散步,又或者是躺着?

有人觉得“饭后运动会胃下垂”,有人又会觉得“饭后躺着会影响消化”,那真相到底是怎样呢?关于饭后习惯又有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呢?

一、饭后散步不如在床上躺着?

喜好养生或是追求健康的人,多数都有饭后运动的习惯,毕竟像“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类谚语流传十分广泛。

大家自然也就默认这一习惯对于健康是有益的,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从吃进食物的第一口开始,身体会将大部分的携带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流向胃肠道区域。

为高速运转的消化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完成食物的分解及养分的吸收。

如果饭后立即去散步,此时身体的血液就会进行重新分配,将原来集中在消化系统的,分向心脏、肌肉等与运动相关的细胞组织等。

消化系统得不到足够的能量,食物的消化及吸收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一些消化酶的分泌也会受到抑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营养不良等情况。

随着运动时间的增长,及强度的增加,面临的疾病风险就会更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消化功能本身就不怎么好的群体(如青少年、中老年及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等)。

比如,青少年群体多数时候掌握不好饭量,通常都会吃的很饱才会停止进食。肠道里积攒大量未来得及消化的食物,肠道的蠕动速度就会加快。此时再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很容易就会使各段肠道的位置发生改变,出现扭转。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腹痛、呕吐,严重的甚至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而中老年人受年龄及各项慢性病影响,血压的调节反应变得没有那么灵敏,餐后出现低血压的概率更高。此时一旦运动,外周血管就会过度扩张,收缩压出现额外的下降,两者叠加,只会让血压降的更低。就可能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是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而游走于各类火锅、烧烤、奶茶局的年轻人更应该警惕,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类餐后慢跑,按照5天/周,40min/天的频率。最后发现用于实验的动物心脏出现异常肥大、心肌纤维化等病变,与我们人类出现心脏衰竭的前兆十分相似。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和运动会使大量的脂肪转运到心脏,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能量去代谢这些脂质物质,随着它们的大量堆积就会出现心脏的损伤。也就说明了,在高脂饮食(如炸鸡、汉堡、奶茶、五花肉等)后盲目的运动,反而会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

那是不是就说明,还不如饭后就在床上躺着呢?其实也不然。

通常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食管到达胃肠部进行消化,这个过程主要靠的就是在重力作用下,消化道自上而下的蠕动。吃完就躺下,平躺的姿势首先影响的就会是食物消化的速度。

一般来讲,在进食后的一小时内是肠胃蠕动最活跃的时间段,大约四个小时左右可以完全的排空。改变体位后,消化速度慢了,排空的时间自然也会推后。如果这个时间刚好躺着睡着了,身体本身各项机能都开始进入休眠状态,消化系统却还有未消化的食物滞留,这就会给胃、肠等组织带来损耗,出现腹胀、嗳气等胃肠功能紊乱问题。

同时,也会给其他系统带来麻烦。就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会受到刺激,持续活跃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出现频繁惊醒、多梦等问题。这些又会反向影响正常的生物钟节律,诱发一系列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

再有就是,在此中间链接的地方会有一个防止食物倒流的结构,一旦重力作用减弱,装满胃部的食物和胃酸,就可能随着体位的变化反流回食道,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变得松弛,失去弹性。

与饭后适度活动的人群相比,饭后立即躺下的人群,发生胃酸反流的风险增加了约一半。这不仅会带来反酸、胸痛、烧心等不适感,长期如此还会损伤食道的粘膜,增加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慢性咽炎,甚至是食管癌、胃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同时,吃饭后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向消化系统,这时候可供大脑区域使用的血液,会降低约10%左右。老年人血管的调节能力本身就相对脆弱,如果饭后立刻躺下,回流心脏的血液随体位变化,与直立时候相比就没有那么顺畅,泵出去的血也就会减少,这时候血压就会降低。

而且平躺的时候,交感神经也会没那么活跃,无法及时准确的调节血压,对于老年人来说,就会下降的更明显。

就可能因为这种体位性低血压加剧脑部供血不足的发生,容出现反应慢、昏昏欲睡的感觉。

一旦发生在一些对缺血比较敏感的区域(如脑干、小脑等),就可能出现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等意外,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动脉硬化或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

而且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说,吃完饭后就躺下,能量的消耗,与慢走或是站着的时候相比,可能还达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摄入量一直都大于消耗量,就会使用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囤积在体内,加速超重、肥胖的发生。而肥胖又是很多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直接诱因。

那饭后立即散步也不好,躺着也不好,饭后想要长寿,又该怎么办呢?其实,餐后运动和休息是否有益于健康,重点在于时机、方式及方法。

就比如,吃完饭后先坐着或是站着休息半个小时,尤其是饭后可以贴墙静站5—30分钟。重力作用下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既可以把立即躺下食物反流的风险,降低了一部分;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消耗热量,有利于紧实身材,减脂、塑性。

如果有饭后躺着休息的习惯呢,这个时候就可以先选择半卧位(120度角最佳)来缓解疲劳,再次间隔半小时后可选择右侧卧位,促进食物排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午休建议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如果是晚间休息,则入睡时间最好与最后一餐间隔超过四个小时。

如果是有饭后散步习惯的人群,建议至少要从饭后一小时后开始,而对于一些消化功能弱的群体(如儿童、老年群体及肠胃道疾病患者),建议要再往后延长一个小时。建议以60步/分钟的步速缓步行走,最好将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这样既能帮助消化,又能促进血液循环。

其实饭后适度的散步,对于肠道动力不足,或是吃的太撑等人群确实是有益的,但切勿将这种“百步走”理解为剧烈运动。如果要增加运动强度,那最好是应该在食物排空之后进行。

其实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不止受“动与静”的影响,还与许多不良的饭后习惯有关。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以下这些。

二、医生提醒:饭后两个“避免”需谨记

避免一、喝浓茶

“饭后一杯茶,解腻又刮肠”,相信不少人有饭后喝茶的习惯,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茶叶中富含丰富的有益成分,如抗氧化,减缓细胞老化的茶多酚;抑制脂肪合成,调节血脂的儿茶素;增强记忆力,分泌多巴胺的茶氨酸;帮助调节血糖的茶多糖;以及有助于新陈代谢的各类维生素及矿物质。

常饮茶的确有益健康,但饭后饮茶,尤其是在“高脂饮食”后饮茶,那可能就与健康背道而驰了。

当我们刚吃完大鱼大肉之后,想着喝杯茶水来解解腻。

当茶水进入肠胃道,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相遇,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鞣酸蛋白)。

相较于蛋白质,它们的结构更加的紧密,在胃肠道中很难被消化酶分解;同时这些复合物还具有吸收矿物质(如钙、铁、镁等)的能力,自然也就降低了食物中蛋白质及矿物质营养素的吸收率。

尤其是在浓茶中,单宁酸的含量往往超过20%。长期饭后饮用,不但无法“解腻”,还可能随着这些无法被分解的复合物越积越多,形成胃结石和肠道结石。

同时,胃酸PH值,会随着空腹与进食食物的变化而改变。

在进食后,根据进食量、进食食物难以消化度等,胃酸pH值会在1至3.5之间波动。

而大量的茶水中含有丰富的茶碱、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自主神经一旦出现紊乱,释放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就会刺激胃黏膜分泌更多的胃酸。

这种长期刺激会破坏胃黏膜结构,诱发炎症,可能出现胃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胃酸量增加,食物消化的自然也就快了,胃排空的时间也会缩短。又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对于饥饿的感知能力就会变的更明显。

人们往往会误以为这是茶水去油以后的效果,但其实脂肪应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反而这种饥饿感更容易刺激食欲,让人更想进食,长期下来就可能出现体重不降反升的情况。

饭后避免立即喝茶水,尤其是浓茶。如果实在想喝,建议控制到饭后一小时以后,并将茶量控制在10g之内。而且沏好茶的第一杯建议倒掉,可去掉一部分有害物质。

而对于想要通过茶饮来“解腻刮油”的人群来说,就不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脂饮食”(如炸鸡、汉堡、五花肉等)的摄入,多吃粗粮,富含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尽量选择加工程度低的天然食材,从源头上去杜绝“油腻”。

避免二、立即洗澡

还有的人在酒足饭饱之后,会有洗澡的习惯,尤其是晚饭后,非常解乏。

大家都知道,空腹洗澡容易晕,但其实,饱腹洗澡同样对健康不利。

前面我们有提到,在进食后,身体会调动大部分血液去维持消化系统的高速运转。此时如果开始洗澡,尤其是洗热水澡,皮肤在受到高温水流刺激后,皮肤表面的血管就会瞬间舒张,血流量会激增五倍以上。

身体为了保持血压平稳,又会将大量血液分流过来。此时消化系统可用的血液就会大幅度的下降,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各类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也会降低。

食物就会长时间停留在胃内,对于血管健康的人群来说,可能会出现腹胀、胃痛等消化不良问题。但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是血管调节能力变弱的老年群体来讲,本身饭后就容易出现低血压,再叠加上这种骤升骤降的血流波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约3倍以上,很容易就会出现头晕、意识模糊,昏厥等情况。

饭后应避免立刻洗澡,尤其是血管调控不佳的人群。

如果想洗澡,至少要在饭后两小时,水温保持在40℃左右,不易过热,洗澡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之内。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在洗澡前饮用适量的温开水,以防止脱水引起的血液粘稠。

总而言之,饭后的一些看似有益健康的日常习惯,把握不对时间反而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散步、躺着还是喝茶、洗澡,都尽量要控制在饭后一小时以后,等到食物消化的高峰期过了,再循序渐进的进行。

这不仅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更可以降低各类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马小军.饭后10个坏习惯影响健康[J].人人健康, 2016(15):1.DOI:CNKI:SUN:RRJK.0.2016-15-042.

[2]袁玲芝,唐丹,彭进,等.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调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5).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17.05.013.

[3]王凯.饭后散步,以慢为主[J].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2(6):38-38.

[4]何丽娜.饭后不宜马上喝茶[J].营养与食品卫生, 2015(5):15-15.

65 阅读:2226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11
2025-03-30 12:43

饭后死最好,好歹也做个饱死鬼。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7
2025-03-31 14:03

忽悠來又忽悠去 不知道该听谁的 专家全凭两片嘴 骗取流量是真的

用户16xxx48

用户16xxx48

6
2025-03-22 16:12

有些专家对身体有好处的建议或告知的方式方法!不知道是学科还是科学?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五花八门!正确的引导才能值得体验!

我已在西藏

我已在西藏

4
2025-03-26 22:17

都是你们的专家学者说的就是正确的!

用户13xxx07

用户13xxx07

2
2025-03-25 16:57

动也不好,不动也不好,顺其自然好了

君毅说健康

君毅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