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毛主席作为领导,当年在延安是违拗众人之意接纳了江青的,进京之后,心里虽是忘不了休戚与共的贺子珍,但也不能无视她的存在。
有一次,他曾抱着女儿娇娇诉说心事:“她对我不好,嫌我老了,是个土雹子,不上我那儿了,她不爱我,同你妈妈完全不同……”说到这里,当着女儿的面,他眼里噙满了泪水。
井冈奇缘1927年,领导秋收暴动的前委书记毛泽东,面对着各路部队的失利与挫折,当机立断,放弃了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转而率领队伍朝着湘南的汝城退却,最终决定上井冈山,寻求新的革命出路。
10月7日的清晨,早饭过后,茅坪和邻近各村的农民们怀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成群结队地赶来,热闹的氛围弥漫在村头。农民自卫军的队员们脚步匆匆,进进出出地忙碌着,精心张罗着欢迎仪式。临近辰时,威震湘赣边界的“山大王”袁文才,领着农民自卫军的一班头领来到了村口。
在他的身后,站着一位气质出众的年轻女子,她身姿挺拔,眼神明亮而坚定,那便是山里人都熟知的“永新一枝花”贺子珍。
“毛委员,欢迎你!”贺子珍那声音中满是热情与真诚,袁文才在一旁赶忙介绍说:“她叫贺子珍,是永新县委的妇女部长,才满18岁哩。”
毛泽东微笑着,目光中带着欣赏与亲切,风趣地说道:“噢,我还估摸着是哪位首领的‘千金’呢,想不到是党内同志!好啊,穆柯寨出了个女中豪杰穆桂英,我们井冈山,也有个革命的巾帼英雄嘛。”
贺子珍听了,白皙的脸上瞬间飞起了红云,略带羞涩地说道:“我算什么巾帼英雄呀?以后还要毛委员多加指教哩。”
经过袁文才的介绍,毛泽东才进一步了解到,贺子珍出生于1910年的江西永新,高挑的个子,出众的容貌。15岁便参加了共青团,次年转为共产党。在中学时期,她就积极追求进步,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也因此得了“永新一枝花”的美誉。
1927年4月,丹桂飘香的时节,她参加了永新暴动,手持双枪,英勇无畏,亲手击毙过两名攻城的敌人。当反动派纠集大批兵力反扑时,她毫不犹豫地随着宁冈农民自卫军上了井冈山。
此后,毛泽东与贺子珍因为工作的缘故,接触日益频繁,逐渐相互熟悉,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滋长。
成婚之前,毛泽东曾神色黯然地告诉贺子珍:自己结过婚,妻子和三个孩子留在湖南老家,听说已经牺牲了。后来,在袁文才的热心撮合下,二人在井冈山喜结连理。此后的十年,贺子珍始终陪伴在毛泽东的身边。
长征路上,枪林弹雨,危机四伏。在贵州的时候,贺子珍不幸被炸弹炸伤,毛主席的眼眶泛红,掉下了眼泪,坚定地说:“她要留下来,准活不成。就是用担架抬,也要把她抬上走。”
于是,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担架腾出来给贺子珍,自己则选择骑马前行。就这样,他们一路相互扶持,一直到1936年到达陕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贺子珍性格倔强,最终离开了延安,这场来之不易的婚姻就此画上了句号。
辗转的不易贺子珍离开延安原因,较为复杂,不再赘述。但可以肯定是,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并不美好,甚至说艰难无比。
在大多数知情人眼里,年轻的贺子珍,性格敏感且好强,内心常常患得患失。她渴望毛泽东能像寻常人家的丈夫那般陪伴自己生活,甚至偶尔陪自己拌拌嘴。她恼恨自己的身体总是这般不争气,明明想要多做些工作,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她萌生出做手术取出体内弹片的想法,然而延安无法进行这样的手术。恰在此时,有位同志从苏联归来,她一番打听后,便决意前往苏联。就在这个当口,她惊觉自己再度怀孕,这使得她想要离开的决心愈发坚定。
在苏联,除了得知爱人再婚的震惊消息外,贺子珍在苏联还有两件事,让她十分悲痛。
第一,她的第六个孩子“廖瓦”不幸去世。
贺子珍到苏联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当时毛岸英多次去看完贺子珍,给孩子取名“廖瓦”,日后毛岸英回忆说,那个孩子长的很可爱,很像父亲。但由于当时莫斯科极其严寒,加上条件不好,廖瓦得了一场重病后,最后夭折,给了贺子珍巨大的打击。
第二,娇娇也得了一场大病。
廖瓦去世后,毛主席把4岁的娇娇送到莫斯科,让娇娇陪伴贺子珍。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对贺子珍格外不公,又一桩不幸之事降临了。她的亲生女儿娇娇(李敏),年仅7岁竟染上了急性肺炎,生命危在旦夕。可无情的保育院长却将孩子放进了太平间旁边的小屋,任其等待死亡。饱经生离死别之苦的贺子珍,心急火燎,脚步踉跄地赶到保育院,一把抱起尚未断气的娇娇,急匆匆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急救。当时身边没钱治病,她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变卖。她自己则日夜守在病房,悉心照料。
娇娇经过全力抢救终于脱离了危险,贺子珍见女儿转危为安,犹如放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松弛了下来。但她清楚,女儿虽然从鬼门关逃了回来,病却并未完全康复。她希望娇娇能在自己身边多待些时日,加强营养,等病彻底痊愈了再返回儿童院。那段日子,是贺子珍在苏联最为艰难的时光。
贺子珍在苏联经历了艰苦的10年,1947年踏上回国的路途。得知贺子珍回国,毛主席派人把娇娇接到了北京,还给她取名李敏,但是贺子珍无处可去,最后选择留在南方。
晚年时光从1947年回国,到1984年去世,贺子珍在这里30多年时间里,只见过毛主席一面,那还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时。
毛主席无意间从曾志口中得知贺子珍就在江西,便派人把贺子珍接到庐山见了一面,22年后的重逢,贺子珍因为没有任何准备,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贺子珍此次上庐山与毛主席相见,或许是在感情上投入得太过深沉、厚重,以至于她那本就羸弱的身体和脆弱的神经难以承受这巨大的情感冲击。下山之后,她神情恍惚,常常出现幻觉,再度病倒。好在有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她的病情才得以控制,逐渐有所好转。
1962年底,贺子珍前往福州哥嫂家中住了一阵子,而后又回到了上海市溧阳路。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贺子珍悲痛欲绝,身心遭受重创,因此一病不起。直到1979年,她才去了一趟北京,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
1984年,贺子珍离开了人世,所有家人们都簇拥到她的遗体前悲痛不已。李敏和孔令华更是哭的气也喘不过来。
按照当时的规定,根据贺子珍去世前的职务,他的葬礼为省级待遇,骨灰安置在上海的陵园就可以。但是有人提议,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夫人,而且功劳很大,是不是应该请示一下中央。
当时贺敏学等人一边在悲痛中哭泣,一边联系中央,看看怎么处理合适。最后,孔从洲去见了习仲勋同志,然后和胡耀邦等领导同志商量后,最后做出两点决定。第一,把贺子珍的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二,贺子珍是井冈山的老同志,又曾和我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同志相伴十年,功劳大,威望高,资历极深,应该在权威报纸上发表去世消息和简历。
就这样,贺子珍同志的葬礼规格,终于被确定下来,最后经过领导人的最后决定,同意把贺子珍的骨灰放在八宝山,而且党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表示慰问。
从贺子珍生病到最后离开人间,贺子珍的家人们无时无刻不再身边照顾着,贺子珍的骨灰火化后,李敏和孔令华等人,专门带着贺子珍的骨灰,来到北京八宝山,让贺子珍永远安息在了这里。
本文参考:孔淑静《我的哥哥孔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