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童趣:还记得你的“勤工俭学”是交的什么物品吗?

清风挽明月 2024-03-08 13:36:47

走过村里小学原址,看着已经变成一层板房的教室,关门闭户,已经没有学生和老师了。不由勾起了自己的记忆。我在村里读小学是92年到97年,之后到了中心校。那时候小学、初中是要交“勤工俭学”物品的,我们这里十几年都是交桐子米(就是油桐籽),不知道你们交不交,交什么呢?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交“勤工俭学”,具体多少斤不记得了,反正是逐年级增加,就算一年级通过自己收集也能完成,量不大。那时候,村里油桐树不少,家家户户都有一点,也是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价格不低,农户可以直接卖油桐籽给加工坊,也可以交加工费自己收桐油。地多树多的家庭可以卖一两千块钱,少的家庭可以卖两三百。

学生的“勤工俭学”必须自己动手到山上去捡,而且不能去捡人家没有收的树,那算偷,被抓到了会被骂,也不能耍滑拿家里的,会吃“竹笋炒肉”。一般我们会放学后就去捡,需要三四天才能捡够,有时候走的路非常远,与几个小伙伴一起爬山、进林,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危险,家大人基本属于放养模式,只要晚上能回家就行。

现在回想,当时交的“勤工俭学”就是给老师的福利。村小老师分两类,一是正式老师,他们有正式工资,当然也不算高;二是代课老师,没有正式工资有点补贴,更低了。我们的老师放学后都要下地干农活,不然养不活人。所以,学生的“勤工俭学”也算是一种福利收入,家长学生都认可。

包括我们交的学费,一部分作为课本费、一部分上交学校、还有一部分就是老师教一学期的补贴。那时候的农村老师挺不容易,收入不高,但很负责任,如果碰到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会免课本费,借旧书本就行,书本几年不换版本,不像现在经常换版本;哥哥姐姐用过的课本完全可以留给弟弟妹妹。

学生交“勤工俭学”也会和老师耍心眼,比如规定是8号必须交,有学生故意拖到10号才交。8号不交,老师就不让上课,学生巴不得有理由逃课了,8号、9号两天几个人约好逃课,不回家找个偏僻又能看见学校放学的地方,就打牌。扑克很难得,都是捡大人丢弃的,几付牌才凑齐54张,实在凑不齐用硬纸画。看到学校放学,才和大家一起回家,不敢时间长了,会被家长发现,又是挨揍。别看这样,学生整体成绩都不错,期末考试也不比中心校学生差。

0 阅读:1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