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60万只候鸟越冬!汛期反枯后,60万只鸟儿如何觅食?

钟铭聊科学 2022-12-26 00:09:28

鄱阳湖又被称为“候鸟王国”,每年冬季大约有60万-70万只冬候鸟在这里越冬,根据11月28日的统计数据,今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只。

60万只候鸟之所以跑到这里来越冬,是因为往年这个时候,鄱阳湖刚好是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大量的浅滩和湖底,湖底的草籽发芽,生长出的植被刚好处于最嫩的状态,方便植食性鸟儿觅食;浅滩里有许多鱼,也方便以鱼虾螺蚌等生物为食的水鸟觅食。

鄱阳湖是冬候鸟生存的关键,如果它没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冬候鸟无法储存足够多的能量,将会影响来年迁徙,甚至很难撑过这个冬季。

可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对冬候鸟的影响非常大,那该如何保证冬候鸟安全越冬呢?

鄱阳湖如何成为候鸟王国?

鄱阳湖能成为候鸟王国是有理由的,鄱阳湖内有许多“碟形湖”,也就是湖中湖,在汛期,水位上涨。整个湖泊就会连成一片,犹如“海洋”一般;在枯水期,水位下降,形成多个独立的洲滩和碟形湖。

来这里越冬的候鸟们就会围着浅水区的洲滩和碟形湖边缘觅食,就这样水位慢慢下降,候鸟们慢慢吃。

洲滩完全露出水面后,藏在淤泥里的植物种子和根系将会苏醒,生长出植被,原来湖区的地方将变成大草原。而且刚长出来的植物鲜嫩多汁,是白鹤、鸿雁等植食性的主要食物。吃完了一茬之后,新露出的洲滩又长出了鲜嫩多汁的植物,就这样一茬茬的吃,等到吃的差不多了,到来年春暖花开了,候鸟们就可以启程回北方了。

春暖花开之后,鄱阳湖又要迎来汛期了,水位慢慢上涨,又淹没了原来露出的土地,同时还能分洪,调节长江洪峰,为防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鄱阳湖汛期反枯对冬候鸟影响比较大,首先是水位提前下降,植物过早萌发,等到冬候鸟越冬时,这些植被已经纤维化,不适合采食,留给它们的觅食空间变小了。

其次,汛期反枯又遇到了高温天气,不少鱼儿已经死亡,或者被夏候鸟觅食,等到冬候鸟越冬,这里的鱼虾螺蚌等食物已经不足,难以满足这么多候鸟的需求。

那,今年枯水期,又是如何解决60万只越冬候鸟的食物问题呢?

60万只候鸟如何越冬?

为了让候鸟们安全越冬,鄱阳湖周围地区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行动,有些地方投放了鱼苗,比如:常湖池,它是鄱阳湖吴城保护区的一个子湖泊,每年在这里越冬的候鸟可达10多万只。

今年常湖池除了进行生态补水之外,还投放了7000斤左右的鱼苗,这些鱼苗既可以为鱼类资源繁殖起到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冬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青岚湖是鄱阳湖的卫星湖之一,今年9月,进贤县将360万尾鱼苗投放到鄱阳湖青岚湖段,投放的鱼苗个头均在3厘米以上,也有利于候鸟取食。

来鄱阳湖越冬的鸟儿中,还有许多以植物果实和植物嫩茎为食,为了给它们提供口粮,鄱阳湖周围地区也和农民达成协议,每块田只收割1/3,留2/3给候鸟,帮助它们越冬,其中单单是江西,就预留了4000多亩稻田,用来保障各类候鸟的食物补给。别担心,这些预留的农田都给予了补偿。

对于在农田,鱼塘觅食的鸟儿,当地也在引导公众善待它们,并按照“损失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生态补偿。

鄱阳湖露出的浅滩长出了很多植物,这些植物大多都是苔草,是豆雁,鸿雁等鸟儿们的食物,可今年苔草提前100天左右萌发,而雁子喜欢取食8-28天的苔草,提早萌发的苔草等到鸟儿们到来时就已经老化了,不适合采食了。

为了让远途而来的鸟儿能吃饱饭,当地还在鄱阳湖大草原上开展苔草刈割试验,让苔草长出嫩芽让雁类觅食。

也就是说,为了保护越冬候鸟,其实鄱阳湖周围的政府和居民都在努力,尽量让它们在冬季能吃饱喝好,来年有充足的能量回到北方。

其实,每次写咱们如何保护鸟儿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网友质疑:长江汛期反枯对农民影响也很大,为啥人们只关注鸟,不关心农民。

事实上,这篇文章主要谈的就是保护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保护农民,世界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保护农民的措施也有,只是没在这篇文章写出来,如果真的想了解,可以搜一搜新闻和论文。

0 阅读:183

钟铭聊科学

简介:一本不正经的文案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