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缮性》: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人生无忧而已矣!

白二无伤文化 2024-04-17 07:37:44

现在的人们,对外所追求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因为大家学来的知识基本上也是统一的,想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刻苦学习,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去寻找智慧,从而返回那最初的原始本性,这本身听起来就有些傻。人们已经从原始自然状态走出了太远,上古时期日落而息,鼓腹而游,还是有可能深思出人类的奥秘的,但如今乱花渐欲迷人眼,再想损之又损回到无为大道,困难重重。

人们的思想是遵循着时代的背景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有着共同的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放到历史长河中,又都不同了。所以想要通过集体的智慧达到那大智慧之地,也许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返璞归真,寻得大道,绝不是对知识的极致追求,只有投机取巧之人才会这样盲目的追求。

上古之人是不需要求道的,他们不知,道为何物,因为他们本身就依循本性而为,活在自然道法之中。后来随着世道变化,偏离了正法,才有了修道归真。那前人是如何修道的呢?用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静下心来深思,才能够生出来自对生命本性的原始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去除更多的外在欲望,便能够懂得人生真谛,自然就会恬淡无为了。

智慧和恬淡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一种正向循环,静下来能够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便能够静的下来,在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之下,人便能体悟大道,顺应自然,有了真性情,便能够活的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万事能够做到顺心就是‘德’,遵循天理就是‘道’。德自然产生仁慈之心,道自然产生仁义之心,有了道德,便能够无障碍的融于万物,如此可谓忠于本性。所以道德的沦丧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没了道德的自然约束,一切都将陷入不自然、不和谐之中。

大道是永恒不变的,一切规则都取之于大道,而不能够代表大道,都是不完善的,随着时间的流动,细化后规则是要变味的。当礼乐有了误解和错行的时候,及时变通,顺应大道,那天下才能够和谐。

表面的宁静如果来自于外在所迫,而不是真实所求,那么强制的德行,也就如强扭的瓜一样,不会甜的,是不自然的,不和谐的。先古时代的人,能够动静之间获得安宁,万物自然不伤,众生平等无常,人虽有智商,没有计谋也就无处使用,那样的世界可谓是完美质朴了啊。也就只在那个时候,那么一瞬间,万物为一,自然而然!

随着道德衰败,人的淳朴品质开始消散,偏离了道,转而求善,开始通过外在修养来达到内心平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开始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然后又通过文字,学习礼节,世人都以拥有博学的知识而引以为傲,殊不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庞大的知识迷惑了人心,人们越向上学习越是困惑,逐渐在外在杂乱的知识海洋中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一旦开始迷失,再想从庞大的迷雾中找到回去的路,那就难上加难了啊。隐士,并不是藏起来不见人,也不是嘴巴闭上不说话,更不是刻意隐藏智慧不显露,实在世人一叶障目不得见,都是命运的安排罢了!

时势造英雄,人要学会顺势而为,而不是要逆天改命,大逆不道。人生苦短,对于结果倒也是要看淡。时间不会停止,人也不会有分身,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想要万事完美,只会徒添烦恼罢了。

人还是要保持内心淳朴,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如婴儿般,没有多余的弯弯绕绕的情感。如今社会,权力和钱财很容易让一个人迷失,这两样东西乃是身外之物,应当来之不喜,走了不悲,切不可本末倒置。身外之物,来的时候就来了,顺其自然。他要走的时候也不挽留,顺势而为,不悲不喜。人最宝贵的是精神,不要深陷名利中白白浪费!

权和钱不是活着的意义,人生所乐,其实不过无忧而已!他来时,得之我幸,他去时,失之我命,不悲不喜,逍遥不二。

我是两不相伤蜻蜓点水 润物无声拈花微笑 顺其自然

0 阅读:9

白二无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