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众所周知,李敏、李讷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女儿,二老至今健在,通过身体力行,向后人传承伟人遗志与红色精神。
不过,大家是否好奇,毛主席明明不姓李,为何他的两个女儿却姓李?
有人说这是因为江青本名李云鹤的缘故。其实这是一句谣言,因为只有李讷是江青的亲生女儿,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所生。
其实,李讷、李敏的姓氏,与毛泽东早年间的一段经历有关,那是在1947年至1948年间的转战陕北过程中,毛泽东为自己取了一个化名“李德胜”。
图|在延安窑洞工作的毛泽东一、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运筹帷幄1947年初,蒋介石在“全面进攻”惨遭失败后,向陕北和山东革命根据地发起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与中央军委的指示,运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另一边的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与胡宗南率军十七个旅约25万人,欲摧毁中共领导中枢延安,驱赶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1947年3月,国民党从西安派出大量飞机,对延安及其附近城市进行狂轰滥炸。
饱和攻击结束后,胡宗南率领数倍于西北野战军之兵力,运用左右夹击的作战方针,于1947年3月15日发起总攻。
在如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决定暂时放弃延安。
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这么说:“将来人们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很快就要倒霉了。”
在公开场合,毛泽东进一步对军队干部说道:“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还是要回归人民的手中。”
不过,对于毛泽东暂时放弃延安的决定,少部分同志包括莫斯科方面都认为是错误的决定,一时不能理解。
毛泽东再次做出了解释:“蒋介石占领的不过是几座空窑洞,丢掉这些有什么关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
只要我们好好地打上几个胜仗,不只是延安会回到我们手里,西安、上海、北平都会回到我们的手里,全中国都会回到人民的手里!”
1947年3月17日,即撤离延安的前一天,毛泽东接见了新四旅的领导人,向他们讲述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
3月18日下午,敌人向延安逼近,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汪东兴一再催促他赶紧撤退,毛泽东却说:“吃完晚饭再走,敌人要来就请他来,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桌椅放正,茶杯茶壶放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
18日黄昏,毛泽东得知机关干部和群众已经安全撤离,才从容不迫地离开了王家坪,踏上了为期一年零五天的转战陕北征途。
走在路上,他风趣地说道:“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就在这个山头。”
青化砭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决定留在陕北,许多领导同志从安全考虑劝他渡过黄河。
毛泽东摆了摆手道:“这正是胡宗南进攻延安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我毛泽东不会上国民党这个当。
我是一块臭肉,走到哪里苍蝇就盯到哪里,倒不如留在陕北和大家持续打击敌人,缓解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毛泽东从容不迫地根据陕北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指示彭德怀、习仲勋要根据军委制定的方针,运用“蘑菇战术”与敌人进行周旋。
图|转战陕北时的毛泽东等到国民党军人困马乏之际,我军主动出击。
彭德怀、习仲勋遵照毛泽东与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西北野战军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把敌人弄得疲于奔命,完全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与党中央首脑机关东渡黄河,结束了为期一年多的转战陕北。
一个月后,即1948年4月22日,延安又回到人民的手里,实现了毛泽东“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要回归人民”的预言。
此时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国民党反动派的末日即将到来。
二、李得胜与胡必成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攻打延安时,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前往河北平山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中央委托的其他工作;杨尚昆、邓颖超等组成中央后委,到晋西北开展土地改革和保护好各方面的人才和有关档案。
“前委”这一块形势最为紧张,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胡宗南统率的25万大军,当时在陕北留下的由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仅2万多人。
为了让野战军收放自如,“前委”不和西北野战军在一起,而是由汪东兴带领的四个警卫连护卫单独行动。
为了麻痹敌人,他们一会儿叫九纵队,一会儿叫三支队,而且主要领导人都取了化名,毛泽东叫李得胜;周恩来叫胡必成;任弼时当时是“三支队”司令员,取名“史林”;陆定一是政委,取名“郑位”;叶子龙是参谋长,取名“一号”;汪东兴是副参谋长,取名“二号”。
其实,在战争年代,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给自己取了很多化名。
一代伟人周恩来曾经大量使用过不同的化名,如大家熟悉的伍豪、飞飞……
毛泽东在其一生之中也曾经使用过不少的化名,如他在青年时期给《新青年》杂志投稿时使用的“二十八画生”笔名。
以及在转战陕北时期所使用的李德胜这一化名。
关于毛泽东为何要在转战陕北时期化名李德胜,如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中共中央于1947年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为了保密的需要,毛泽东化名李德胜,谐音“离得胜”。
毛泽东一生非常喜爱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代表了虽然撤离延安,但最后一定会胜利的预测。
事实也果然如此,仅一年时间,人民军队不仅收复延安,且迎来全国战略决战。
1949年,随着辽沈、淮海、平津决战大获全胜,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
图|长胡子的周恩来所以毛泽东将自己两个女儿的姓氏全部从“毛”改为“李”,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之后,他需要通过一种方法振奋和鼓舞工作人员的信心。
为此,毛泽东连续做了数场公开演说,号召大家要暂时放弃延安,把拳头缩回来,再继续重拳出击。
效果是有的,但是在转战陕北过程中,毛泽东一行屡屡身处险境,同志们难免情绪会有波动。
所以毛泽东采用化名李德胜,表明他本人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必胜信心,也是通过这样的举动,缓解队伍里的紧张情绪,自己做了个带头榜样。
因此,毛泽东为何化名李德胜的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可信度。
由于他老人家已经作古,且当事者留下的回忆录的说法五花八门,所以大家只需知道毛泽东在转战陕北过程中所采用了化名李德胜,不必过分拘泥细节。
此外,在转战陕北过程中,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同志也效仿毛泽东更名。
周恩来当时留着一幅长长的黑胡子,战争年代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胡须,干脆让它长个够,所以周恩来以“胡”为自己的姓氏,取了个胡必成的化名。
这个名字意思很好理解“革命将来必定成功”。任弼时化名有着谐音“司令”的意思,陆定一的化名取“政委”之谐音。
总之,这几位中央领导。为了保密、安全起见也好,为了鼓舞军民的信心也罢,他们都在转战陕北过程中取了化名,
事实证明,历史进程正如这些化名一样,将来必定成功,旗开得胜。
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为了旗开得胜取个好兆头,拟定了这些化名,其实与任何封建迷信都扯不上联系。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虽然出生于旧社会,但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
图|云淡风轻的毛泽东毕竟在转战陕北过程中,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为自己和同志们讨好彩头,心里更加稳定一些,取个吉利点的化名,也是一件未尝不可的事情。
结语仅从毛泽东、周恩来启用化名这件事上,便不难看出伟人们的胸襟比天高比海宽。
能在如此困难的战争年代,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当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既保护了党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同时还把敌人耍得团团转,这份气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样非常人所能企及。
伟人的伟大之处,或许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