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总统与毒贩“携手”,大MA合法化为何在美国势不可挡?

以丹聊历史 2025-01-11 01:54:41

在人类构建的众多学科体系里,伦理学宛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极为不稳定。

2012年,刚历经第57届总统大选的美国,同时发生了两件看似毫不相干却又暗藏关联的事。

副总统拜登从华盛顿飞赴墨西哥,斩钉截铁地向三位总统候选人发出严正警告:在打击毒品犯罪这场硬仗里,他绝不休战,更不会投降。

拜登

同一时间,曾为美军效力的伊拉克翻译阿拉・阿拉维,踏入了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国际机场,满心期待开启全新生活。

谁能料到,十年之后,二人都背离了最初的立场。

阿拉维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暗网上毒品销量最大的毒贩,而拜登已然身为总统,却签署了美国历史上首个独立的大麻改革法案,大力推动大麻合法化。

这两位出身迥异之人,恰恰见证了人性是怎样在美国社会的剧烈变迁中,陷入一场普遍且深刻的危机。

当美国从工业国逐步转型为金融消费国,消费场景鸠占鹊巢,取代生产场景,成为新伦理学的孵化地,旧有的伦理体系随之土崩瓦解。

在全新的消费伦理语境下,那些过去因有损人的生产能力,而被严格限制使用的成瘾类药物,迫不及待地想要撕掉旧伦理标签,堂而皇之地登上货架,成为备受追捧的商品。

阿拉维和拜登的命运轨迹,无疑是这场伦理学乾坤大挪移的最佳注脚。

故事的源头,还要追溯到万里之外的伊拉克美军基地。

2002年,海湾地区再度被战争阴云笼罩。

10月11日,时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拜登,投下关键一票,赞成入侵伊拉克。

半年后,美军在小布什的带领下,沿着八号高速公路长驱直入巴格达。一路上,美军几乎没遭遇像样抵抗,战车上百无聊赖的士兵,把朝路边伊拉克部队丢弃的装备射击当作消遣,废弃卡车被打得火光冲天,成了他们炫耀战功的“勋章”;还有士兵用25毫米机炮轰击远处房屋,或是点燃枣椰种植园,纯粹为了打发时间。

彼时,年仅13岁的阿拉维生活在巴格达郊区。他的叔叔是当地见多识广的医生,战乱年代,医生这一职业从不缺生意。阿拉维在叔叔诊所帮忙,不仅学到基础医药知识,还练就一口流利英语。

除少数叛乱分子外,多数巴格达人已摸索出和美国大兵的相处之道。凭借语言优势,18岁生日那天,阿拉维成功申请成为美国拉希德空军基地的翻译,月薪1350美元,这份收入让绝大多数伊拉克人眼红不已。不过,这份工作也有揪心时刻。

一次突袭行动中,美军搜寻与基地组织勾结的叛乱分子。搜完一座房子后,一名大兵发现手机不见,长官便带士兵折返,让阿拉维在门外等候,向屋内几名妇女问话。几分钟后,一名妇女哭着冲出来,哀求阿拉维制止美军,很快又被拽了回去,阿拉维站在门外,满心无奈。

但多数时候,阿拉维与美国人相处融洽,多年观看好莱坞电影,让他熟悉美国文化。即便大兵做出在阿拉伯世界被视为侮辱的叉腿、露脚底动作,他也只当作文化差异默默忍受,而这种理解的“义务”似乎总落在伊拉克人肩头。

叛乱分子不时偷袭,虽没给美军造成重创,却让部分士兵焦虑暴躁,药物滥用在美军内部蔚然成风。阿拉维利用翻译之便,为大兵倒卖精神类药物,事情败露后丢了工作。好在伊拉克懂英语的人稀缺,几个月后,他又在巴格达附近一家美国私人承包商负责的维修站谋得翻译差事,整天坐在小隔间翻译悍马操作手册,闲暇时就上网憧憬那个传说中富裕又文明的美国。恰逢美国推出特殊签证计划,阿拉维不少同事都选择赴美。

大洋彼岸,乔・拜登刚当选副总统,可他也并非诸事顺遂,小儿子亨特服役不久,就因药检不合格被踢出海军预备役,此后还频繁陷入药物滥用泥潭,不仅个人前途尽毁,还沦为对手攻击拜登的把柄。因亲身领教过毒品对亲人家庭的戕害,在近40年参议员生涯里,拜登一直是民主党内推动美国禁毒的关键人物,还公开批评共和党前总统老布什禁毒力度不够。

亨特

拜登想不到,十年前自己一票改变命运的伊拉克少年,已登上飞往德克萨斯州的航班,数百万美国人和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写。

“要是在理发店晃悠久了,迟早会换个发型。”

2015年,阿拉维来美国第三年,被警察拦下时,这句美国俗语在他脑海一闪而过,他预感该来的躲不掉。当时车上几百颗药丸足以把他送进监狱。

初到美国时,阿拉维梦想成为像叔叔那样的医生,为此自学美国高中课程,通过结业考试,还参加圣安东尼奥学院护理预科课程。为挣学费生活费,他找了份机器操作员工作,可房租不断攀升,让他头疼不已。

这天,合租屋搬来年轻女房客,常和朋友聚会嗑药,这场景让阿拉维想起伊拉克美军基地的类似画面,原以为那只是极端环境下人性偶尔脱轨,没想到美国大学校园因监管更松,学生使用成瘾药物现象比军队还严重。2021年一项针对41所大学、11787名学生的调查显示,约36%的学生表示近三个月内服用过大麻等精神依赖类药物,其中三分之一几乎每天服用。

阿拉维很快嗅出商机,凭借丰富经验,他自制的小药丸在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学生聚会中风靡起来。起初,他只想卖点药丸付账单,然后继续学业,结果一切逐渐失控。2015年,因付不起590美元房租被驱逐,学业也被迫中断,流浪街头的他与毒贩混在一起,直至被警察截停车辆,因制造、运送管制药物被指控,好在此前无犯罪记录,最终被判社区服务。

与法律的初次交锋没吓退阿拉维,反而助长他的野心。2016年,从新朋友口中得知暗网——这个普通搜索引擎搜不到、专为非法活动“开绿灯”的神秘网络,阿拉维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不再满足街头交易,而是觊觎更广阔市场。

他花600美元买手动压丸机,后升级成5000美元的电动设备,每小时能产21600粒药丸,那年秋天,他彻底辍学。

三年后的某天,美国西部城市的文森特・乔达尔吞下几粒蓝色药丸后陷入昏迷;不到一个月,东海岸海军陆战队员马克・曼布劳在派对接过朋友递来的药丸,吞服两小时后,被发现死在客厅沙发上。

这些致命药丸,都出自阿拉维之手。

与此同时,2019年4月,一台被水浸坏的笔记本电脑被送到拜登老家附近维修店,客户没留联系方式,也迟迟不来认领。几个月后,店主查看内容,里面不仅有拜登之子亨特令人咋舌的药物滥用、情感绯闻,还有涉及拜登本人的可疑商业往来邮件,彼时拜登与特朗普的总统竞选激战正酣。

拜登本人的可疑商业往来邮件

2021年1月20日,78岁的乔・拜登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国会大厦西侧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史上最年长总统。可他的个人生活却满是遗憾,六年前寄予厚望的长子、特拉华州首席检察官博・拜登因脑癌离世,小儿子深陷药物滥用泥沼,差点断送他的总统之路。

博・拜登

拜登上任不久,白宫就传出风波,数十名年轻工作人员因背景调查查出吸食大麻,被集体解雇。这引发强烈反弹,30名民主党国会议员联名致信抗议,两党国会大麻核心小组联合主席厄尔・布鲁曼诺尔批评白宫做法与社会脱节,连民主党参议院领袖查克・舒默也表态,本届国会将全力推动大麻合法化。

厄尔・布鲁曼诺尔

在各方压力下,拜登选择妥协,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含糊解释解雇另有隐情。美国急于为大麻洗白,经济账是关键考量。据美国大麻政策研究小组2022年5月数据,截至当年3月,美国18个大麻合法化州靠销售共获112亿美元税收,华盛顿州2019年起大麻零售税就超酒精税,2015-2020年,该州大麻企业年收入平均增23%,成新兴朝阳产业,有专家称,每征10亿美元大麻销售税,能产生约6亿美元用于提升社会福利。

只是,这笔账没算上大麻对健康的损害。

美国本土保留高利润产业,大批基层劳动者丧失工作价值,只剩消费价值。在这种经济逻辑下,消费成大众文化核心,上层用全球剥削的利润买底层选票与服从,致幻麻痹类制品能驯化民众,自然受青睐。

阿拉维是被社会洪流裹挟的小人物,拜登儿子则是大众文化对上流社会的反噬。

2022年,阿拉维已在纽约北部联邦监狱度过三年,回忆往昔疯狂,他自己都觉不可思议,不明白这个所谓最发达、最文明国家的人,为何对药丸有如此强烈精神依赖,曾经想象中的富裕文明国度早已不见踪影。

同年10月,为争中期选举年轻选票,拜登宣布大赦天下,释放所有因持有大麻获刑的罪犯。

美国正朝着愈发疯狂的未来一路狂奔,无人能挡。

文本内容源自@棱镜说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以丹聊历史

以丹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