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哪怕是一些不那么见得了光的职业,也会对某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崇拜,以此来达到某种装点自身形象或获取精神力量的目的。
而这中间,就有一些奇特的崇拜,比如“盗墓拜曹操,黑道拜关羽,太监拜岳飞,青楼拜管仲”,这些行业的“祖师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一道来。
盗墓拜曹操曹操大家都很熟悉,但他和盗墓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曹操盗墓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东汉末年陈琳声讨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提到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意思就是曹操又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种官职,来为他盗墓,洗劫坟墓中的财富。他经过的地方基本没有坟墓不被盗的,没有骸骨不露出来的。
不但如此,檄文中还具体描绘了曹操指挥盗墓的情景:
“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意思就是曹操亲自指挥了多场盗墓行动,往往亲自到现场观察发掘,把棺材破开,尸体露出来,肆意劫掠死者身上的金银珠宝,这令怀有正义感的人都十分悲愤。
据说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一开始地盘也不大,事业也很不稳定,经常刚刚打下一座城池,就因为有更强的敌人打过来而只能撤退。
结果曹操的军队经常缺乏粮饷,曹操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他又无法和那些强大的敌人争夺城池。抢不过活人,曹操就把目标放在了“死人”身上。
在两汉的长期“承平之世”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从皇家到民间都兴起了“厚葬”的风气。
墓穴中往往有大量的陪葬品,尤其是富商巨贾、皇室贵胄更是如此,比如著名的“中山靖王墓”,就有多达一万多件的随葬品,并且这还仅仅是已出土的部分。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岁月洗礼,墓地中尚且有如此惊人数量的随葬品。当时在墓穴中能找到多少随葬品,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曹操早年征战的河南一带,更是墓穴的集中区域。
于是这些墓穴就成为了曹操的“第一桶金”,为其发家提供了条件。当时天下的局势刚刚乱起来,许多势力还对朝廷有所忌惮,不敢公然盗墓。
曹操却不同,他不但盗墓,还组织了“专业团队”来盗墓,这就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曹操所过之处的墓地往往被席卷一空,以此来补充军费。
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却是曹魏集团的领袖和长期的实际统治者,他的这种行为给盗墓贼们提供了依据,既然曹操这样的人都曾经盗墓,那他们盗墓又有什么呢?
并且曹操时期“摸金校尉”们都是公然盗墓,得到军队的支持,有着一套完整的组织,还能得到系统性的培训。而曹操之后盗墓行为被逐渐禁止,成了非法行当。
这就让盗墓贼们对这段曾经的“黄金时代”无比怀念,集体祭拜曹操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这段记载其实有点问题,那就是讲曹操设立摸金校尉来盗墓的记载仅仅出自于陈琳声讨曹操的这篇檄文,在当时的其他文章和史料中都没有任何记载。
尽管后来的《水经注疏》中也提及了曹操盗墓的事情,但此文同样引用的是陈琳的这篇檄文,本身没有提供任何佐证。换言之,这篇檄文只是一个“孤证”。
史料中讲“孤证不立”,因此曹操究竟是否组织了盗墓,还是存在疑问的。
并且,檄文作者陈琳自己后来也承认,这篇檄文是被袁绍逼着写的,其中有很多虚构和夸大的内容。
细细想来疑点确实不少,东汉末年由小势力起家的军阀也不止曹操一个,难道他们的军饷就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怎么只有曹操盗墓的记载,别人都没有呢?
事实上曹操解决军饷不足的主要手段是屯田制,这一点是得到了历史验证的。
并且盗墓在当时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许多人认为盗墓者终将得到报应。
如果曹操真的亲自指挥了那么多盗墓行动的话,其主要敌人刘备、孙权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曹操口诛笔伐。但事实上刘备、孙权曾声讨曹操的多项罪行中,并不包括盗墓一项。
而且如果曹操如此大张旗鼓地盗墓,还公然设立官职的话,无论如何都会有记载的,但目前记载了这一点的只有陈琳的这篇檄文,《三国志》、《后汉书》都没有记载,因此此事还是存疑的。
不过,虽然曹操大概率不是盗墓组织者,但那个年代盗墓的事情确实不少。而要说到盗墓,两晋十六国时期才是盗墓最频繁的。
从“八王之乱”开始,中国就陷入了持续动荡之中,这一时期盗墓行为极其频繁,史书中都有诸多记载,而朝廷对这些行为已经无力阻止。
比如在晋愍帝司马邺时期,就有盗墓贼把汉文帝、汉宣帝的陵寝以及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陵寝都盗了,获得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甚至都无法全部运走,而是留了一部分在现场。
而朝廷呢?先是发布了禁止盗墓的法令,但随后自己也参与进了盗墓之中。因为此时西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财政紧张,所以干脆也从这些陵寝中盗取财宝,以“充实内府”,增加收入。
而皇帝司马邺从登基以来就没过过好日子,对此也采取默许态度。不过这也没能救得了西晋,几年后刘曜攻入长安,西晋灭亡,这就是后话了。
既然如此,其实晋愍帝司马邺才应该是盗墓贼的“祖师爷”,而后来南朝宋的前废帝刘子业也曾经组织过官方的盗墓行动。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崇拜曹操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曹操名气大,是有名的“奸雄”。说起曹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司马邺、刘子业,没几个人认识。
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公然鼓励盗墓,将盗墓贼组织起来加以培训的传说给了盗墓贼们希望,让他们怀念自己这个行当曾经的“黄金时代”。
黑道拜关羽这一点听上去可能有些奇怪,黑道这群非法组织,怎么也拜一生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关羽?不过分析一下黑道的组织结构和特性,我们就能明白。
黑道是不可能与“白道”完全对立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秩序,在某些方面,他们和白道是一样的,不可能什么都和白道相反。
比如黑道虽然看起来叛逆,但在组织内部同样强调忠诚和服从,没有说鼓励成员违反纪律的。
毕竟也没有哪个黑道老大希望自己哪天莫名其妙就被干掉了,因此黑道同样会提倡忠义精神。
因此,关羽对他们而言就是合适的崇拜对象了。首先,自然是因为关羽是“忠肝义胆”的模范,在忠义方面都无可挑剔。
小说中“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传奇故事暂且不提,即便是正史中,对关羽忠义的记载也是很多的。他确实曾被曹操俘虏,曹操给他开出高官厚禄,百般拉拢他,但关羽却依然忠于刘备,最终还是坚持回到了刘备阵营。
与此同时,他还很讲义气,有仇必报,有恩必还,在离开曹操前还将曹操的赏赐全都还了回去。并且即便他知道此后会和曹操成为敌人,也没有采用种种阴谋诡计去削弱曹操。
这种忠义精神很符合黑道的宣传需求,至少他们在表面上会将自己塑造成那个样子,因此拜关羽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既然是黑道,就难免有打打杀杀,动武的时候是少不了的,因此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也需要有很高的武力值。那么想想关羽的称号是什么?“武圣”。
无论是正史上还是小说中,对于关羽的武力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民间更是长期祭祀关羽。
许多武将也会祭拜关羽,希望自己在战场上能和关羽一样神勇。因此崇尚武力的黑道祭拜关羽,也就很正常了。
最后,自然是因为关羽的形象很正面,几乎无可挑剔了。
即便是那些所做的事情见不得光的非法组织,他们也会抬出各种高尚的借口,把自己塑造成正面形象,没有哪个组织会直接把自己塑造成反面形象的。因此崇拜关羽,也可以让黑道们的形象看起来正派一些。
太监拜岳飞这个太监不是指所有的太监,而是特指明朝时的东厂太监,这是明朝的一个特殊特务机构。原本朱元璋时期就曾设立了自己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但朱棣造反登基之后觉得锦衣卫可能也不完全忠于自己,他本身就是靠造反上台的,十分害怕有人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他,而且当时确实有许多对朱棣不满的人,因此朱棣对特务机构更加重视。
他设置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来制衡和监视锦衣卫,负责监察百官,后来更是将监视对象扩展到民间。
这个东厂由太监领导,他们在门口摆上了大幅的岳飞画像,并时不时组织祭拜。
这听起来很讽刺,太监的名声本就不好,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作为皇帝“走狗”,刺探情报,抓捕人员的特务组织。许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也有脸崇拜岳飞?
但实际上人家还真是这么想的。东厂太监往往对自己的定义就是皇帝的“忠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为皇帝分忧解难,并且在关键时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当初岳飞就曾经在北伐节节胜利之时被皇帝的金牌召回,而东厂的宗旨也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皇帝,不考虑皇帝的决策正确与否。
并且要特别说明的是,东厂人员不全是太监。事实上,东厂只有领导层基本是太监,底下负责具体抓人和干活的大多是正常人。
他们中有许多人只是想借此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不希望自己落得和太监一样的骂名。因此他们也崇拜岳飞,毕竟岳飞在当时也已是大名鼎鼎了,他们希望能够以此来让自己的形象显得更正面一些。
青楼拜管仲青楼也就是妓院,而管仲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当然有,因为青楼这一行当,正是在管仲执政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
虽然在此之前类似于青楼的组织就已经存在,但管仲对于这一行业进行了规范和扶植,并定下了若干规矩。当时管仲为了富国强兵,提出应该由国家来经营青楼,获得利润。
管仲也就成为了目前有记载的最早大规模公开设立妓院的人。齐国在管仲的指导下设立了大量官方妓院,这一行业得以“蓬勃发展”,也为齐国提供了大量的收入。
因此对于青楼中人而言,管仲就是他们的“财神”,毕竟要是没有管仲,他们的发展也就没那么快了。
并且管仲为青楼制定了若干规则,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娼妓行业的“立法者”,能得到青楼的崇拜也就不奇怪了。
同时这也是因为管仲的名声较好,并且管仲执政的时期也算是青楼的“黄金时代”了。
综上所述,盗墓拜曹操,黑道拜关羽,太监拜岳飞,青楼拜管仲,虽然看起来奇怪,但都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或是为了“洗白”自己,或是为了突出某种规则,或是纪念某个行业的“立法者”,或是怀念曾经的“黄金时代”,因此往往会找来几个名人来崇拜。但不论他们如何崇拜,如何渲染自己,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