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
——《五灯会元》第三卷 大珠慧海禅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98673900a14798658763e620fa244c.jpg)
大珠慧海第一次来参偈马祖道一时,马祖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
大珠慧海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又问:“你到我这儿来干什么?”
大珠慧海说:“我来向你请教,希望从你那里得到佛法真谛。”
马祖说:“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更没有什么佛法可以传授给你。反倒是你,放着自家的无价之宝不顾,四处外求干什么!”
大珠慧海问道:“我的自家宝藏是什么?”
马祖说:“现在向我提问的那个,就是你的自家宝藏。本来就不缺,取用自如,何须外求?”
马祖的一席话,让大珠慧海茅塞顿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e160c90857b083eb154daaa59ae24b.jpg)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
世人大都不会相信马祖说的话,都会认为马祖那里有,而自己家里无。如果马祖没有,为何有这么多人要来参偈他?如果自己有,为何要四处外求呢?显然马祖的话不合逻辑。
正常逻辑恰恰与马祖所说颠倒。
相比而言,大珠慧海的悟性要高得多。他立即相信马祖的话,赶忙问自家宝藏是什么。
还能有什么?让你问的那个,和让我答的那个,就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你有我有,且无有差别。
它正在驾驭着“眼耳鼻舌身意”,生起种种“色声香味触法”,为每个人描绘出独一无二的自我世界。
万法都因它而生,山河大地因它而有色,它光芒万丈,照耀天地万物,这不是宝藏还是什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780a5ae36a04b2927abaf7e09e6bc5.jpg)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心生万法,心不自心。万法都是心之化现,然而心却不是万法的任何之一。除了此时此处的“用”,还能有什么?你不是正在用它吗?离开你的用,心又在哪里?
所以,心乃自家宝藏。说个心也无法表达它的伟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切都因心而呈现,说“独尊”也不为过。
如果要脱离当下,去求一个真真切切的心也是妄想。心不就在生万法的作用之中吗?离此用,心又在何处!
明心不是外求一个心来弥补空缺,而是看清一个事实:一切当下呈现皆是心的作为。知其用,则见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e2a586984fd1cb0f7f0843ae1b440d.jpg)
闻声见色的那个,就是自己,就是自心,除此以外,别无一物。
山河大地,七情六欲,难道不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留不住,会过去。只有这个化天地、见众生的自己,了了分明,不生不灭。
正因为心在时时处处的作用之中,它才永不过时,不真不假。陪伴自己的,唯有此心。虽然世界千变万化,然此心始终未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