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五灯会元》第三卷 百丈怀海禅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56438b40e9149a06aac9a6c717a0880d.jpg)
百丈怀海因为说“野鸭子飞过去了”,被马祖用力扭了鼻子。百丈用手捂着吃痛的鼻子,边走边哭,回到寮房之后,哭声也没有丝毫停歇的样子。
同寮房的师兄就关切地问他:“你想念家里的父母了吗?”
百丈摇了摇头。
“难道是被人责骂了?”,师兄继续问。
百丈又摆了摆手。
师兄不肯罢休,继续追问:“那你为什么要哭呢?”
百丈轻揉了一下鼻子,说道:“我的鼻子被马大师扭得钻心的痛。”
师兄又问:“你和马大师有什么不对付的地方吗?他为何要扭你的鼻子呢?”
百丈说:“这个你要去问马大师才知道。”
于是这位师兄就找到马祖道一,问道:“百丈怀海为何在寮房中哭泣不止呢?请和尚告诉我原因。”
马祖说道:“这个问题百丈自然领会,你应该去问他。”
师兄又回来对百丈说:“马大师说你领会了,要我来问你。”
百丈于是哈哈大笑。
师兄被搞糊涂了,问道:“刚才哭,这会儿又笑,这是为何?”
百丈自言自语道:“哈哈!刚才哭,现在笑!”
这位师兄一头雾水,茫然地站在那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b230ffdf015f243b8ec0db850461a62.jpg)
这个故事紧接“野鸭子飞过去了”的公案。
上回说到,百丈因为马大师的一扭,鼻子吃痛,方才体悟到:见到野鸭子飞过去的那个、听见野鸭子叫声的那个,与当下知痛的这个,毫无分别,实乃自心。
闻声见色的那个,了了分明,时时处处陪伴着自己。
不知道是因为鼻子疼痛难忍而哭,还是因为终于见得自心喜极而泣,回到寮房后哭声也没停歇。
同寮房的师兄无疑是好心的,他跑上跑下,可以说对百丈怀海是关怀备至。然而却引来百丈怀海最后的哈哈大笑。
但不要误会百丈怀海了,他并不是在嘲笑这位师兄的执着,恰恰是在帮助他,只是那位师兄没有领会。
这也说明,百丈怀海虽然见得自己的真面目,但在引导别人的方法上还差得远呢!这才有了后面“再参禅”公案的由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2825115c0551fb8d2b02a41891a3c14.jpg)
仔细看看这个故事的情节,其实答案一直都摆在那里,之所以要跑上跑下找原因,都是因为这位师兄“不安分”。
师兄第一次问百丈:“你为什么哭呢?”
百丈回答:“被马大师扭痛了鼻子。”
这就是事实啊!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这位师兄一定要去追问一个原因:马大师为什么要扭你的鼻子?
百丈丝毫没有隐瞒,实话实说:马大师为何要扭我的鼻子,当然只有马大师知道,你去问他吧!
到了马大师那里,师兄的问话又变了,他没有问“你为何要扭百丈的鼻子”,而问的是:百丈为何要哭?
当然,马大师也实话实说:百丈为何哭,他自然知道,你该去问他!
最后百丈为何大笑呢?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见到马大师和自己的做法一样,只关注现象而不捕风捉影就是那心底之事,他在师父这里对上答案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d97f39684cf282be2f6ab374ce1c0109.jpg)
这印证了鼻子被师父扭痛之时的证悟,他对自己的证悟确信无疑了。
百丈见得大道,但也毫不保留地传达给了这位好心的师兄,他大笑:“哈哈,刚才哭,现在笑!”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就笑,本来就如此,需要问个为什么吗?
师兄之所以无视当下,而去追问个为什么,其实就是由来已久捕风捉影的习气。这习气,就是佛陀所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中的妄想执着。
天地之间的一切,本来就没有任何刻意,没有和谐与不和谐,谁又不是浸润在大道之中的呢?
只是自己浑然不知,才一定要去辩个对错、争个是非,于是不和谐与不自然才得以出现。
一切问题不就出在自己那里吗?如能悟得此,自然知道该如何走后面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