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法建交中的柬埔寨因素和三个世界理论

专注数理化课程 2024-06-07 08:26:39

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中法两国与柬埔寨西哈努克政府都建立起紧密的外交关系。

对于中国而言,中柬关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重要典范,柬埔寨也是中国打破美国对华封锁与稳定印支局势的重要战略伙伴。

对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而言,柬埔寨是第一次印支战争后在前 “印度支那联邦”国家中与其走得最近的国家。因此,法柬关系成为维系法国在原殖民地影响力的关键一环,柬埔寨还是戴高乐对抗美国印支政策的前沿阵地。

当国际冷战格局在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动荡与调整的前夜,中法双方都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的改善。法国试图修复两国的政治关系来重新定位自身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的作用,中国则希望借此向外界释放与西方缓和的信号。

柬埔寨在中法两国的东南亚政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西哈努克也试图依托中法来维持柬埔寨的中立地位。就中国方面而言,对柬外交可以防止柬埔寨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基地。 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柬埔寨代表团向中方说明王国政府并不会与美国政府签署任何军事条约, 同时保证将按照1954年的 《日内瓦协议》恪守中立,不会参加任何军事组织,也不允许美国在柬埔寨建立军事基地。此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思想指导下,中柬关系逐步升温。西哈努克视中国人民为朋友,周恩来则称赞他是开明的国家元首。1956年,两国实现高层互访,中国开始向柬埔寨提供经济援助。出于共同遏制美国在印支半岛影响的目的,中国坚定支持西哈努克的中立政策,力挺王国政府在柬埔寨与南越边界问题上的诉求,而西哈努克也决定在1958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两国签署友好与互不侵犯条约,中柬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典范。

从法国角度来看,柬埔寨是其维持在印支地区的存在并抗衡美国力量的重要立足点。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法国向柬埔寨提供经济与技术援助,并依靠军事顾问团帮助王国政府训练军队。 在美国不断加大对越南武装干涉的1961年,印支各方都迫切期盼法国能够重返中南半岛。同年,时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的戴高乐提出通过国际会议实现“印度支那中立化”,限制或排除美国对印支事务的影响,并恢复法国在该区域特权的设想。

因此,戴高乐承认并尊重西哈努克的中立政策。西哈努克也希望法国能在确保柬埔寨中立地位的问题上发挥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两国关系日趋深化。从1964年6月起,法国承诺向柬埔寨提供更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以强化自身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影响。

中法两国在对柬关系上都强调反对美国干涉印支事务,共同支持西哈努克的中立政策。在此背景下,中法于1964年1月建交之后,中法柬三国围绕印度支那问题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多次会谈中达成很多共识。

1964年人民日报关于中法建交的报道

中法柬三国都认同联合国不应介入印支事务。因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中国还未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又过于巨大,所以由联合国产生的决议既无法保证柬埔寨的中立,也无益于印支问题的解决。在戴高乐认为中国愿意支持“印支中立化”倡议之后,他在1964年6月25日与西哈努克的会谈中提出了这一观点。随后,1964年8月10日,当法国外长德姆维尔与中国驻法大使黄镇谈及该问题时,中方表示赞同与支持。其次,中法与法柬都在不同场合的双边会谈中多次强调,印支问题应当通过重返1954年与1962年的 《日内瓦协议》并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中法两国因此都支持了西哈努克于1965年3月1日在金边组织召开的印度支那人民会议。该会议旨在加强印支人民在反对美国干涉斗争中的团结,并以此促成一个针对印支问题的“新日内瓦会议”。

因为中国与法国在印支地区都有对抗美国的共同诉求,中法柬三国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1970年3月的“朗诺政变”和美军介入柬埔寨而导致的越南战争扩大化,使得中法不得不对自身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因为“朗诺政变”的发生,原先与柬埔寨问题毫无关联的法国政府代表团访华成为中法建交之后具有转折性的事件。中共高层从1969年开始就计划与西方缓和,以应对苏联的威胁。中法关系于1969年的改善可以看作是中国向西方释放的信号,但是两国缓和仅止步于经济层面。

1970年3月18 日,柬埔寨发生“朗诺政变”,西哈努克来到中国。4月,美国和南越派遣地面部队进入柬埔寨,印支地区局势持续恶化。与柬埔寨都有密切关系的中法两国利用贝当古率领法国政府代表团访华的机会, 就柬埔寨与印支局势进行磋商,并达成了谅解与共识,开启了中法两国政治关系的恢复进程。两国亦开始就重大国际事务进行磋商,尤其是在印支问题上,两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务实。中法两国高级别的代表团相继实现互访。中国再次重视法国在印支事务中的作用。在贝当古访华期间,中法在美国从印支撤军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国似乎希望通过法美在印支撤军问题上的矛盾来限制美国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可能性,这也许是中方希望法国在国际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同时,中方似乎也有意利用中法关系的缓和,向西方显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此外,也应该看到,中法在柬埔寨问题上的互动是两方试图突破冷战两极格局的一种尝试,尽管这种尝试终究被两极格局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冲突所阻碍。表面上,中法可以在共同对抗美国的前提下在柬埔寨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但是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而相互提防。法国本质上反对社会主义在印支半岛上的发展,所以希望柬埔寨能维持中立局面。而中国对法国政策的赞同可以看作是利用法美矛盾实现自身目标的外交策略。

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主席于1973年在会见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美国跟欧洲和日本加强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条线” 战略。

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详细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指出,目前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从国际关系的变化来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邓小平还表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并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也引起第二世界国家的极大不满。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对美国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有效地牵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势力。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战后两极体系的观念,突破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同时战略地指明了中国外交将以反霸权为主线,团结第二世界,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也为中美关系的恢复、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个世界”划分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利用美国霸权地位的中落,加紧对外扩张,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中国在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同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而这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控制、压迫,反帝、反殖民、反霸权斗争风起云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这点毛泽东看得非常清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逐渐形成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

1974年2月,毛泽东在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初次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点是: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三个世界”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想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把发展中国家置于它们各自的控制之下,同时还要欺负实力不如它们的发达国家。处于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发达国家,既对第三世界国家保持着各种不同形态的殖民主义关系,又在不同程度上受着这个或那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威胁和欺负。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以前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们在取得独立以后,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要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联合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压迫;在与第一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展开斗争时,还特别注意联合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对更加危险的苏联霸权主义。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大会发言中,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和我国的对外政策。这届特别联大议题就是关于原料和发展问题。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一些石油输出国为了抗击西方国家的侵略和干涉控制,宣布实行石油禁运,造成石油价格上涨,每桶石油由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使西方国家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就这一新情况,邓小平在联大发言中指出,联合国成立29年来,举行专门会议讨论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改造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问题,还是第一次。这反映了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邓小平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赞同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目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张和合理的改革建议。他说,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努力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以及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提出已经40多年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始终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

0 阅读:4

专注数理化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