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多有荒唐事,话说古时候,江南龙庭县,有个和尚要娶寡妇。
这寡妇姓曾,自从丈夫死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说她如何被和尚看到心里,还需慢慢说。
一日,寡妇在家抄经,突然有人敲门。
来人是住在对面的邻居,人称胡大嫂。别看胡大嫂上了年纪,人却精明,张家长李家短,没有她不知道的。
胡大嫂对她说:“大妹子,我有好宝贝,你看看喜不喜欢?”
曾氏:“什么宝贝,先看看再说!”
胡大嫂故作神秘,看看周围没人,慢慢打开包裹,里面装了一些珠子,大的大小的小。
曾氏:“胡大嫂,这珠子还行,我家里也有几颗。这两颗大的还好,只怕太贵。”
胡大嫂:“大妹子别担心,一分的珠子不值钱,二三分的也很常见,只要到了七分八分才是个宝。就我这大珠子,原本是富商家的,富商给了小妾,小妾怕大老婆知道了,让丫鬟拿到外面换成银子,你要是喜欢就给十两银子。”
曾氏把珠子拿起来端详,爱不释手,说:“真是不错。”转身进屋拿来一包银子,还是她丈夫生前包好的十两银子,说:“胡大嫂,这是十两银子,事成之后,再给你五两银子。”
胡大嫂看了一下都是上好的银子,心中大喜,说:“好,我先出去。”
片刻功夫,胡大嫂返回,身后还领了一个年轻人,对曾氏说:“他就是那小妾的仆人,怕我敲竹杠,你自己和他说,珠子是十两银子,他还不信我呢。”
曾氏:“这珠子只能十两银子了,你家主子不愿意的话就算了,把十两银子还我。”
年轻人忙说:“不是不愿意,希望夫人多给一点,毕竟这么好的珠子呢。”
曾氏:“十五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年轻人马上点头,收下十五两银子离开,胡大嫂也拿了自己的五两银子走了。曾氏拿着珠子满心欢喜,想着缝个荷包装起来。
恰恰这两颗珠子,把曾氏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三日后,胡大嫂慌慌张张找到曾氏,说:“坏了,都是这珠子惹的祸。我好心给你找到宝贝,谁知道那丫鬟骗我,实际上是她私自偷出来的,现在富商家的人找上门了,还说我和丫鬟里应外合,偷了他家几百件金银首饰。现在他们都在我家,那个年轻人还要带人来你家抓赃呢。”
曾氏又急又怕,说:“这如何是好,我家里又没男人,难道真让他们当贼抓了?”说着就流下眼泪。
胡大嫂:“大妹子,哭也没用呀,赶紧想个办法呀。”
曾氏:“我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只能把珠子还你,银子也不要了。”
胡大嫂推开她的手,说:“你傻呀,现在让他们看到珠子,更说不清了,都不用人家搜查,这就是证据呀。”
曾氏又哭,说:“那你说怎么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胡大嫂:“我刚才给了管事的五两银子,人家告诉我了,这珠子是他们家尹老太太施舍给和尚,做功德的。我明天去找和尚,只要和尚帮忙就万事大吉,你先给我十两银子,我去稳住管事的,咱们再去找和尚。”
曾氏马上给了银子,送走胡大嫂,心里七上八下,都是自己贪心,后悔不已。
中午饭也没吃,曾氏悬着一颗心担惊受怕。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坏人不分年纪大小。
晚上,胡大嫂还真带来了和尚,对曾氏说:“大妹子,想不到和尚慈悲,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请来,你快出来求求他。”
曾氏:“我丈夫才死不到一年,怎么能和男人说话,还是个和尚?”
胡大嫂:“和尚怎么了,现在十万火急,你不求和尚,难道让人抓去坐大牢?”
曾氏硬着头皮走出去,对着和尚施了一礼,说:“胡大嫂说你是慈悲佛爷,要不然我也不会见你。现在因为这珠子惹了祸事,希望佛爷慈悲,救我一命,感激不尽。”
和尚:“娘子放心,珠子原本是尹老太太布施给我的,我承认了就没事,看谁敢来闹事?想不到我和娘子三生有缘,也希望娘子不要忘了我的好,让我们再续前缘。”
不等和尚说完,曾氏转身跑进里屋。
胡大嫂也跟到屋内,说:“大嫂子,你这是干什么,和尚来一趟不容易,你怎么不等人家把话说完。”
曾氏:“说什么,你听听他说的是什么疯话。我可是清清白白,难道和他再续前缘,珠子还给他。他愿意帮忙就帮,大不了我再给点银子,消财免灾,别的休想。”
胡大嫂哼了一声,说:“大嫂子,你不能这么绝情,让我里外不是人!”
和尚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说:“胡大嫂,她不愿意的话我就走了。”
胡大嫂急忙跑出去,说:“佛爷等等,我再劝劝。”
胡大嫂又去屋内劝说:“大妹子,你到底怎么想的?我实话告诉你,即便见了官,我最多就是被骗,挨点板子就没事,赃物在你这里,到时候别管我袖手旁观,不近人情。”
曾氏:“我再想想。”
胡大嫂:“还想什么?你和他有缘,是你的福气,别人求还求不来呢。”
曾氏:“胡大嫂,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就算我与他有缘,邻居要怎么看我,还不如去坐大牢。”
胡大嫂:“大妹子,男娶女嫁,天经地义,更何况他还能救你。”
曾氏:“与他私会,还不如结成夫妇。如果他想要我,就让他还俗留了头发,否则我宁死不从。”
胡大嫂:“你说得轻巧,等他长出头发都是牛年马月,现在火烧眉毛怎么办?”
曾氏:“无论如何,我不能嫁给和尚。”
胡大嫂又说:“我有个办法,佛爷有个朋友,名叫林于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风流倜傥。让林于水替他娶你,再到外面找个住处,离这里远一点,明天过来下聘,如此一来两全其美。”
曾氏无奈叹息,把珠子给了胡大嫂。
胡大嫂出去又给了和尚,说了折中的办法。
和尚十分满意,曾氏送走二人,哭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胡大嫂带人送来丝绸布匹当做聘礼,又让人收拾东西,也不管曾氏是否愿意,把家里的东西装到车上,搬到了乡下一处僻静地方。
刚好还有一个邻居,孙氏和她丈夫郝莽。
曾氏一直哭,胡大嫂叫来孙氏陪着。
和尚还叫人买来一些家具,生活所需之物,简单布置了一下新房。
天黑之后,挂上了大红灯笼,曾氏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屋内。
胡大嫂拉着曾氏和林于水拜了天地,喝了交杯酒。
林于水出去陪客人喝酒,只剩曾氏一人在屋内,过了一会儿。
和尚走进屋,上了床做了不齿之事,曾氏只是哭泣,也不说话。
和尚心有不悦,匆匆穿衣,回头骂了一声,说:“为你忙了半天,还不如个木头,扫兴。”
等和尚出去,林于水才进屋,躺在曾氏身边。
曾氏问:“你是干什么的,和他什么关系,你说个清楚,刚才我和你拜堂成亲,也算是夫妻了,你不能骗我。”
林于水急忙跪在地上,说:“我父母死得早,没有亲戚可以依靠,遇到了和尚,依附于他。我并非真心,如果你不嫌弃我,我想和你好好过日子。”
曾氏:“你起来说话,想你也是读书之人,懂得道理,为何与那和尚一起害人,你说清楚。”
林于水叹息一声,说:“其实胡大嫂是和尚的姑姑,和尚名叫不戒。”
曾氏:“什么?你说胡大嫂是他姑姑?”
林于水:“没错,他们合谋设计了这个圈套,他二人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你若信我,咱们俩同心协力,等时机成熟逃出去。”
曾氏:“姑且信你,现在只能忍一忍。”
林于水给她擦眼泪,开始诉说和尚的奸计。
前几日,曾氏到庙里烧香,刚好被不戒和尚撞见,当时林于水也在身边。
虽然曾氏穿着素面衣服,带着孝巾,但和尚还是动了色心,带着林于水一路尾随,一直到了曾氏的家门口。
和尚心中大喜,因为曾氏对门住着他姑姑胡大嫂。
和尚二人去了姑姑家,让胡大嫂做媒。
胡大嫂听说是对门的曾氏后连连摇头,说:“别家的女子随便你说,唯独她家没戏。”
和尚不死心,胡大嫂解释说:“你不知道,她家男人去年刚死,留下许多金银。她又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主,你让我如何下手。”
和尚还是不死心,胡大嫂想了半日,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只要弄来大珍珠,或许有可能试一试,因为她曾听说曾氏喜欢珍珠。
然后胡大嫂与和尚一起从尹老太太家骗来大珍珠,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曾氏听后恍然大悟,夜深和林于水一起睡下。
天快亮的时候,和尚过来发现二人同床共枕,心生怒火,把林于叫到外面,说:“你只是替我成亲,怎么还假戏真做?”
林于水:“你说了与我共享,现在又想反悔?”
和尚:“算了,这女人让人扫兴,我现在一点也不喜欢,让给你罢了。”
林于水:“多谢。”
和尚:“不过,我发现这隔壁的孙氏不错,身材丰满,比曾氏那个瘦猴要好,你帮我把孙氏弄来,我就把曾氏送你。”
林于水大喜,拿了银子去买酒菜。
孙氏昨晚瞧见曾氏就感觉奇怪,新婚之夜,也不见有娘家人。
孙氏告诉丈夫郝莽,郝莽说:“隔壁刚搬来就办喜事,说不定有问题,你去探探她的口风,如果被人胁迫,我们帮她出气。”
胡大嫂过来邀请孙氏,孙氏趁机跟了过去。
见到曾氏,连着胡大嫂三人一起说话。
过了一会儿,林于水回来,胡大嫂去厨房帮忙。
孙氏马上做到曾氏身边,小声问:“小娘子,现在没有旁人,你告诉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我看你哭了一晚。”
曾氏叹息,说:“一言难尽。”
孙氏:“咱们萍水相逢,但我这人最喜欢打抱不平,你有什么事尽管说。”
突然,和尚路过,往里面瞧了一眼。
曾氏假装没看见,和孙氏说说笑笑。
等和尚离开,孙氏才小声说:“和尚走了,你说吧。”
曾氏把被骗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刚说完,胡大嫂就端来饭菜,三人开始吃饭。
和尚与林于水也走进屋,路过孙氏的身边时候,和尚趁机摸了一下。
孙氏虽然生气,还是忍了下来。
和尚看她没有不悦,还以为对自己有意思。
酒过三巡,孙氏接口家中有事现行离开。
回家后,孙氏把曾氏被骗的事情诉说一遍,郝莽说:“我看那和尚就不正经,竟然对你下手,不过也好。”
孙氏不明白,郝莽说:“咱们两家一墙之隔,你还记得后院那里有个小洞。明日你在小洞那里和他说话,引他把手伸过来,到时候我给他绑了......”
夫妻二人商量一晚,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孙氏来到后院忙碌,郝莽藏在角落。
果然不多一会儿,和尚在小洞地方说:“娘子,想死我了。”
孙氏不紧不慢来到小洞边上,故意小声说:“你说啥,你不是和尚吗?”
和尚:“昨晚见到你,我就一夜没睡。”
孙氏办了一个小凳子坐到洞口,等他伸过手来。
和尚也是心急,马上伸过手去抓孙氏,而且他力气大,竟把孙氏的胳膊拉了过去。
和尚问:“你男人呢?”
孙氏:“出去了。”
和尚:“正好,我去你家。”
孙氏:“别,他马上就回来。”
和尚又让孙氏坐近一些,方便说话。
孙氏借口手麻了,让他松一下,趁机把他的胳膊拉了过来,郝莽突然出手,用绳子绑了和尚的胳膊。
和尚大吃一惊,问:“怎么回事?”
郝莽越绑越紧,孙氏大骂一声,说:“你也不看看姑奶奶是谁,敢来调戏我。”
郝莽取出锋利之物,朝着他的胳膊砍去,和尚感觉凉飕飕,大喊大叫:“好汉饶命,救命啊。”
说话间,林于水和曾氏也跑来,心中窃喜。
林于水急忙跑到郝家,说:“刀下留人,刀下留人。”
和尚说:“饶了我吧,我是罪该万死。”
郝莽:“留你何用,今日放你一命,他日又要去祸害良家妇人。”
林于水急忙阻拦,说:“且慢,我再问问他,是不是真想活命。”
郝莽住手,林于水又跑回来,问和尚怎么办。
和尚:“你快去求他,只要放我这一次,我愿意把所有值钱东西送给他。”
林于水:“什么值钱东西。”
和尚:“你回庙里,把我压箱底的金银全都拿来,钥匙在石凳下面。”
林于水匆忙离去,一会儿带着小和尚回来,车上装了三个大箱子。
和尚让送给郝家的院子,孙氏打开一看,除了金银还有一些羊绒袍子四季衣服。
郝莽大喝一声:“你一个出家人,哪里来的这么多金银,看打!”说话间,用一藤条抽打和尚。
和尚嗷嗷直叫,说:“好汉饶命。”又让林于水去求孙氏和她丈夫。
林于水很快返回,说:“这点东西不够呀。”
和尚想了想,让林于水回庙里把上好的檀香取来,另一边,郝莽还在审问:“你到底害了多少女人?”
和尚:“这是第一个,也是孽缘,所以让姑姑做媒,没想到合不来,也是白忙一场。”
孙氏:“不说真话,打死你。”
和尚害怕,倘若胳膊断了,轻则伤残,重则丧命。
此时,林于水从庙里返回,孙氏查看,箱子里都是檀香,还有两颗珠子,说:“你如何骗了曾氏,给我说清楚。”
和尚一边说,林于水一边写,说完了也写好了。
孙氏又让他签字画押,否则送到官府。
和尚答应,咬破左手按下血印。
孙氏这才放人,郝莽趁他放松警惕,砍下一根手指。
和尚也顾不得手指,匆忙逃跑。
剩下曾氏和林于水喜出望外,说:“也算是报了仇,多亏了孙大姐和郝大哥。”
孙氏:“这和尚诡计多端,恐怕不会善罢甘休,我想咱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曾氏想了想,说:“我嘉兴还有一处宅子,你们愿意的话可以一起搬去,那里还有些田产和铺子。”
孙氏郝莽简单收拾了东西,把和尚的金银也一并带上,去了嘉兴。
和尚少了一根手指,没脸见小和尚,同时担心郝莽来庙里闹事,第二天带着蒲团和念珠就跑了。
和尚去了扬州城,又开始狂蒙拐骗。
不想竟然有人认识他,整条街都围满了人,以为圣僧来了。
和尚心中窃喜,疯狂敛财,声称可以消灾祛病。
最后竟然惊动了当地县令,县令抓了和尚,要看看他的神通。
和尚嘴硬,说自己得到仙人传授,可以不吃不喝还能不死。
县令把他关在衙门一间房,衙役守在外面,不到三日,和尚挨不过,承认自己是骗子。
原来,县令关他之前没收了所有东西,包括念珠,恰恰是这念珠,实际上是各种药材混合而成,平时他靠念珠不吃不喝骗人,人们误以为他真有神通,被骗了许多钱财。
县令打了他三十大板,再加上饿了三日,和尚竟然咽了气,被扔到了乱坟岗。
另一边,胡大嫂隔天发现曾氏和孙氏一家搬走,又发现和尚也跑了,感觉大事不妙。
到乡下躲了几日才又回家,不想遇到了尹老太太,尹老太太发现被骗,找她要珠子。
胡大嫂没有珠子,被送到了衙门,最后卖了房子换了五十两银子,尹老太太才饶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