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擎苍谈历史 2023-05-10 01:26:01

红军长征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了路,不留神走到了西南边境地区,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大部队后,团长将一张当地人写的纸条递给了政治部主任,因为上面的字自己一个都看不懂,像天书。

政治部主任看了之后,对团长说了一句话,惊得对方目瞪口呆。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曾经迷失方向,越走距离主力越远。

他们为何迷路,之后经历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众所周知,工农红军当时不止据有一块根据地,除了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还有大大小小9块根据地。

他们分别是鄂豫皖、川陕甘、闽浙赣、黔东湘西、湘鄂赣、赣东北、海陆丰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我们说的这支迷路的部队,隶属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后来是湘鄂川黔苏区)红2军团,总指挥就是大名鼎鼎的“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

在十大元帅中,贺龙元帅的经历最为传奇。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部队分散行动,有的跟朱德、陈毅在江西、湖南一带转战,有的跟叶挺将军到了广东发动起义。领导者之一的贺龙则回到了湘西,和周逸群一道建立了工农革命军。

后来,贺龙和周逸群分开,分别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第六军。1930年,两支队伍合成红军第2军团。因为不在一个根据地,红军长征的时间和路线各不相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这时候,贺龙和任弼时率领的红2、红6兵团却形势一片大好,高奏凯歌,大张旗鼓地进入反攻状态,把湖南军阀陈渠珍的部队打得找不着北。他们牵制了国民党不少兵力,也给中央红军以极大支持。

后来中央红军经过湘江战役,兵力损失严重。这之后,国民党终于腾出手来,开始调兵遣将围剿贺龙和任弼时率领的这支红军队伍。

1935年9月起,蒋介石调集130余团兵力“围剿”红2、红6军团。

不同的时期,国民党一个团的兵力不同,按照当时的编制,国民党一个团大约在1200人。130个团,算在一起将近16万人。

而贺龙和任弼时的2、6军团有多少人呢?1936年7月,红军第2、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合编在一起,组成第二方面军,听起来规模一定可观。

这让人想起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他们兵强马壮,在全盛时期人数都发展到10万人以上,名副其实称得上“方面军”。

同样是方面军,差别却非常大,贺龙的部队人数只有一万多人,甚至不及一、四方面军一个师。

1935年红32军还没有编入贺龙的部队,当时红2军团4400余人,红6军团3300余人,两个军团还不到8000人。

面对国民党绝对优势的兵力,红军不能硬碰硬,只能打游击。

1935年9月,红6军团第18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后于黔东江口地区与主力会合),红2、红6军团主力于11月19日由桑植地区出发,实行战略转移。

两个月后,即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2、6军团从湘西桑植出发,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他们的路线是从湖南出发,一路向西来到贵州境内,再突破黔军防线,来到云南。1936年4月25日夜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之后经过四川甘孜、阿坝,在当年7月和张国焘率领的红4方面军会师。

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红2、6兵团在与红4方面军会师之前,曾经分开行动,在5月初分成两个纵队。

其中红6军团为右路纵队,沿乡城县、稻城一线向甘孜进发,在理塘县与红32军会师。

红2军团组成的左路纵队,则沿得荣县、巴塘县(以前称巴安)、白玉县等地行军,目的地也是甘孜。

左路纵队的红2军团在1935年5月14日走到四川巴塘的时候,跟守卫在那里的川军相遇。

川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我军人困马乏,不熟悉地形,在当地也没有群众基础,他们是主,我们是客,显然不能硬拼。

再说,我们的目的是保存力量,进行战略转移,不是为了跟川军争胜负。因此,走在前面的主力部队就避开敌人主力,绕路而行,向甘孜前进。

这时候的川军已经得知红2军团到来,摆开了架势要决战。

在四川军阀看来,红军只要不停留,只是过境的话,他们是不会与之发生大规模冲突的。但由于红2军团采取的是游击战模式,部队并非齐头并进,需要的时间太久。其前锋从1935年5月14日进入巴塘县境,后卫到6月20日离开,历时38天。

这就让四川军阀产生误判,以为红军要在巴塘安营扎寨,建立根据地。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四川军阀下令跟红军交战。

此时主力红军已经离开,后卫部队跟川军交上了火。

其实我军也不想打仗,但是事已至此, 身不由己。由于后卫兵力不多,不幸被川军从前后左右包围。

前面的红2军团主力等了很久,不见后卫到来,贺龙和任弼时心急如焚,判断是后卫遇到了麻烦,不得不回师巴塘救援。

可是,川军人多势众,又有“主场”之利,红2军团主力虽然与敌人展开激战,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敌人顽固阻击,我军主力出现了不小伤亡,而依旧没有后卫的消息,只好决定撤退。

后卫部队兵力本来就少,也缺乏武器弹药和粮食补给,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的他们不敢恋战。为避免损失,经过研究之后,也趁着夜色撤退。

由于是晚上撤退,决定比较匆忙,老百姓都休息去了,也没有找到向导,加上对地形也不熟悉,掉队的事情发生了。

后卫部队中有一个团,撤退时迷失了方向,错把西南当成了西北,向前急速行军,想摆脱敌人的追击。加上后有追兵,心情紧张,谁也没有注意到走错了方向。

结果就是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误打误撞地走到了西南边境地区。

他们行走的路线到底是怎样的?根据回忆,当时这个红军团队是沿四川与西藏交界地方一路向南,走到了地形非常复杂的横断山脉地区。

这时候的他们仍然没有察觉,或者即便是察觉了也没有地图和指南针,还有人生地疏,语言不通,故而找不到准确方向。

南方的地理环境及地貌跟北方肯定有很大差别,要说那么多红军战士没有察觉走错路,也不现实,很可能是一种无奈。

就这样,他们沿着山间峡谷,跌跌撞撞行进到了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进入贡山县后,红军战士看到了高黎那高耸的贡山,也看到当地的百姓穿着他们从没有见过的服装,讲着他们一句都听不懂的方言,但是他们很有纪律性,比较镇定,没有给红军抹黑。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艰难征战,红军战士装备已经很差,他们军装破旧,甚至可以说是衣衫褴褛。他们一身的疲惫,满脸征尘,而且还军容不整,多是草鞋裹脚。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充满自信。

在进城前,团领导就召开会议,让大家再次学习贺龙总指挥之前颁发的五条军令:“一、群众不回来,部队不能进他家;二、有些群众跑的时候把家里的门窗没关好,要替他们看着门,不让小偷偷东西;三、庄子内外要打扫干净;四、要做到鸡狗不惊;五、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争取群众相信我们。”

当夜,这些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全部露宿街巷村头,没有打扰群众。

次日,那些朴实的山民打开自家大门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这里虽然偏远,国民党也在这里进行抹黑红军的宣传,在宣传中,红军都是青面獠牙,烧杀抢掠,杀人吃人,“共产共妻”。

然而,眼前的这支红军队伍是从未见过的仁义之师。更让他们感动的是,这些红军战士早早就起来,将为街道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还帮助群众担水劈柴,对流落街头的乞丐也彬彬有礼。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内地有很大区别,部队负责人想方设法了解,让红军战士严守纪律,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力争与当地老乡友好相处。

付出总有回报,少数民族的同胞对这支红军队伍释放了足够的善意,给他们吃的喝的,还把家里的衣服拿出来,给需要的战士。

由于见不到大部队,队伍休整之后继续向南前进,

团的前卫部队负责在前面带路,一路南下,渡过了独龙江,越过高黎贡山,到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江心坡的地方。

之后,红军战士继续南行,走了几天之后,他们遇到了一支队伍,虽然人人手里拿着枪,但全都穿着便装。

团领导知道,他们遇到的不是土匪就是当地的民团。

无论是民团还是土匪,我们人困马乏都不能跟对方交战,交战即使胜利也没有什么意义,却会受到当地人围攻,根本无法在这里立足。

正因如此,必须向他们尽可能地释放善意。战士们遵照首长的命令,全都把枪背在身后,带着微笑跟他们打招呼。尽管他们听不懂,还是明白了我军的意思,那就是我们只是路过,不会在这里停留。

即便这样,团领导也有点担心,他们真的是土匪的话,恐怕不会按照套路出牌,就是冲着他们的枪,也会痛下杀手。

万幸的是,这支武装确实是民团,全都是当地人。

他们看到这支队伍没有敌意,对他们不构成危险,就笑脸相迎,并盛情款待,往家里拉,管吃管喝,让红军战士美美地休息两天。

这时候,团的前卫部队却一直向前走,即使是发现写着英文的界碑,他们也没有察觉,已经误入缅甸境内。

当时的缅甸还在英国人控制下,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不过驻守边境的士兵却大多数来自当地。

他们所抵达的地方,是缅甸克钦邦山寨的一个山村。

很快,缅甸边防军的边士兵就发现了这支奇怪的部队,随即如临大敌,向他们举起了枪,用听不懂的话喊着。那意思是别再往前走,不然我们就开枪了。

红军前卫的负责人一见急忙举着双手,示意我手里没有武器。到了缅甸军官面前,笑着与对方打招呼,结果发现是对牛弹琴,他们一句也听不懂。

缅甸的军官把一张纸条递给我军负责人,但他写的是英文,大家自然像看天书一样。无奈之下,我指战员只能给对方比划,说我们没有任何敌意。

缅甸军官比较聪明,明白了我方表达的意思,态度从原来的警惕变成了热情,邀请他们到山下的村里去。

缅甸官兵便友好地接待了他们,让他们吃好喝好睡好。

在这个缅甸山村居住了两天之后,战士们精神饱满,离开山村。离开时,缅甸士兵和村民都到村头送行并指明道路,善良的村民还给了不少干粮。

离开缅甸后,红军士兵们很快找到了明确的方向,一路向北,终于在四川西康省白玉县赶上了红二方面军大部队。

赶上大部队后,团领导将缅甸官兵给他们的英语字条,交给了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甘泗淇学历较高,毕业于湖南大学,他还在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英语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他看完字条后,惊讶地对团领导说:行啊你们,都跑到人家缅甸去了。

直到此刻,团指挥员们才知道,他们误打误撞地完成了一次“跨国之旅”,成就了长征中的一段小插曲。

0 阅读:42
擎苍谈历史

擎苍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