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税收来自于各地经济各部门的效益产出,因此一直以来在规模上是被认为与经济体量的适配度是非常高的。但如果直接将税收收入与GDP总量等指标比较的话,还是会存在一定偏差的,原因多样而需客观分析。
能级高低就是影响税收多少的主因之一,总部、省会等高能级城市具有一定虹吸能力而取得本市经济产出外的税收收入。此外产业结构、产品价格波动等也会有很大影响,本文就以无多大能级差的普通地市的税收十强来分析下吧。
这里只有一个地市可置身事外,实在是它的经济规模太突出了,所以不管什么产业还是产品结构都无法影响它的税收体量在全国地市中超然卓群,那便是苏州!2023年它的国内税收高达近4千亿了,要比紧随其后的东莞、无锡两市的收入相加还要更高,不得不说它的“地市之王”的雅称名至实归呀。
而在苏州之后的几个城市的税收情况,就明显涉及到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影响了,其中有几个还是相当突出的收到作用者。
东莞能以1939亿高于无锡的1885.2亿,产业结构就起到了很大作用。从东莞市的工业用电、用工人数以及规上工业营收等指标看,工业实力要高于无锡一筹,而规上工业的增值税率几乎是全行业最高的,因此产生的税收丰厚得以让东莞的国内税收得以高企并能力压无锡。
常州与嘉兴2023年国内税收分别能以1126.3亿与1045亿高于南通,可分别高居第7和第9位,也正是源于它们的规上工业产值也是能在地市中非常突出的。
尤其是嘉兴市,它的GDP总量在地市中进入前15都有点困难,税收收入却能如此高位。当然这里也不能忽略各地GDP核算的尺度不一的问题,譬如佛山市貌似也是规上工业强市,起码从上报的营收规模还略高于东莞的,但它全年的国内税收还不到1400亿而远不及东莞。
另像泉州、烟台等也是比较突出的,从两市的规工实力看貌似也不弱,但税收收入居然还不及规上工业营收低很多的徐州、温州等市,连地市前15位都难进入。所以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它们的工业数据是否真实,高于万亿的GDP总量是否能经得起推敲?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主导了税收与GDP之间产生偏差外,部分城市比较特殊的主打工业品的影响也不能忽略的,在十强地市中出现了榆林、鄂尔多斯与遵义这三个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市,就是因为它们的拳头产品在近些年大幅涨价而带动的税收高增。
其中前两者是靠煤炭价格飙升带动的,短短几年内就让它们的税收额闯入前十,并在2023年都还有1800亿以上而分据第4和第5位;遵义市是茅台产地,在疫情期间生产稳定并价格也同步大涨,也让遵义收获红利许多,2023年税收能以1102.9亿而高居地市第8位。
这种特殊产业或产品的价格大幅波动能主导了税收同步起落,但对GDP的作用是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就像2023年榆林、鄂尔多斯两市的税收已有明显回落态势,2024年煤价继续下降而让它们的税收继续高速下行,但GDP并没有出现同步下跌的状况的,因此这类城市是相对特殊的,不能直接将它们的税收与GDP规模相比较。
不清楚上面的论述是否够清晰了,大家是否能理解,还有何问题或不同看法请在下面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
最后还是来看下表,具体了解十强地市的税收收入及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