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事实上也做了那么一小段时间。
可我所撰的稿,并非我原本想象中的稿子,我的这个“想做”,亦并无立志那样的决心——总觉得写作还是离我很远的事情。
而当我读过《写作课》之后,更觉自由也是非必须的,业余空闲写写写,或许才是我们这类人的归宿。
如今,当我读冯唐的《有本事》,更是惊觉我自己的不自量力——人家这种水平都不追求全职撰稿,我这点三脚猫还想以此为生?到底是太幼稚了。
但也必须说一句,我想要的生计,自然没那么奢贵,只需够普通人生活而已,因而念想起来倒也不算太离谱。
只是读了冯先生的散文随笔,看着他的经历,便会不由自主低到尘埃里去,不住地心生赞叹:牛人做什么都是牛人,我等只配痴人说梦。
早就听闻冯唐大名,那会儿还傻傻分不清,冯唐?是那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里的冯唐么?为何竟有人会起这名儿?
虽存了此疑问,但我也并没有因为好奇去查一查他的生平、读一读他的著作,只知有这样一位名作家,却从未翻过一页他写的书。
到现在,我才知道“冯唐”也是笔名,他原姓张。
也是到现在,我也才又一次愧疚:为何如今才读他的书——读了他的书,满心惊艳,觉得这就是文学该有的味道。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虽爱书,但不爱买书,家里近些年添的好些书,一是工作需要,二是给娃买的多数,实际我自发买了想读的少之又少,这里面又是工具书偏多,文学书更是凤毛麟角。
于是,我好像渐渐忘了自己最爱的还是文学书。我爱长篇小说,爱散文随笔,胜过其它。
终是读到《有本事》,我才想起来,才觉如获至宝。
你看他幽默、讽刺,因为新冠疫情宅在家里的时间,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总结了一套人们“最希望孩子们具备的二十二个能力和特质”。
对,不是三个、五个,而是二十二个。从“会睡”、“会吃”……到“感知力”和“爱”,共二十二条。
乍一看这么一长串,让人觉得当今父母个个都贪心不足蛇吞象。可作为母亲的我,一条条细细看过去,却又立马觉得少一条都不成,孩子就该养成这样的能力和特质。也只有养成这样的能力和特质,老母亲才真的能够放下心来,随他造化。
啊,所以说,亏他能总结出这么多条来。真的精确、确切,读来似是讽刺,却实实在在戳中为人父母的心窝。
但看他字里行间的经历,似乎未有过孩子?
说来,我的直觉也很不错,看到封面便想拥有,直觉会喜欢。以往,都是别人找我约书,这次我一看此书上新,便辗转二个渠道主动寻人去约,未果。正郁闷中,又恰巧看见第三个渠道,便赶紧去约了来。一读,果然喜欢。
也庆幸从没有读过他别的书,否则就容易心存成见,未必能像现在这般欢喜——查了下网上,不喜他的言论还真不少。
他又说,一个人的成功秘诀是:“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材料,爱做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然后不急不慢地做一辈子。”检点其自身,从十六岁写第一部长篇,写了三十年,还会继续写剩下的这一辈子。
但他又何止写了小说呢?他不仅从未专职写作,还从事着极其忙碌的工作。他在麦肯锡工作过九年,做到了董事合伙人;又在华润集团做总经理,做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还做了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全年到处飞,一共有四个主要住处,不停往来更换。
念的还是协和医科大的硕博连读——我高中班里也有一个是读这个的,在我眼里她就是个令我望尘莫及的猛人,而冯唐,究竟有多猛,只能仰望吧。
有本事,确有本事。
于是,我也就轻而易举地原谅了自己,三十多岁才开始公开写些胡言乱语,那么写不成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写作,不如就以冯唐为榜样吧,以他的才能,尚且都不在全职,还能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如此多佳作,我又有何借口,想要全职,又有何借口偷懒,不把自己偶尔的创作冲动写下来呢?
而读书,又需再以他为榜样,只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吧,一点一点,慢慢读下去就行了。
至于结果,无所谓,我享受写字的当下便是极好的。
不急不慢,做一辈子就好了。
最后,唯留一丝奢念,愿我文章终也能写得如冯唐的文字一般,有趣、耐读,闲闲随笔,亦能引人入胜,细读,又有人生智慧。如此,便可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