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生活习惯中的“七不”:除了不摸钱不佩枪,还有哪五不?

一更历史 2023-05-17 22:47:08

伟人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很特别的生活习惯。比如他老人家喜欢在床的左半边放书,右半边睡觉;乘车时喜欢坐右手边。

而且睡眠极少,有时两三天不睡觉都是常事。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还养成了七个较为特殊的习惯,这些生活习惯都与一个字沾边,那就是“不”。

第一,不摸钱

毛泽东主席虽然是国家领袖,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但他老人家始终与钱保持一定的距离。

倒不是说毛主席平日里不花钱、不用钱,在他老人家看来:枪是用来打天下,非常重要,党要指挥枪;钱则可以用来建国,这个东西虽好,但也有很多的坏处。

早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就不摸钱。新中国成立后,他更不在意自己的工资与稿费有多少,完全交由生活管理员进行管理。

不仅如此,毛主席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家乡的亲朋好友都很大方。

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的张瑞岐同志复员回家后遇上了困难。

没办法,张瑞岐只好给毛主席写信,向他老人家诉诉苦。毛主席看过信后,立即吩咐工作人员给他寄钱。

20世纪60年代初,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几载的李银桥、韩桂馨夫妇离开中南海,前往天津工作,毛主席还特意为他们夫妻二人准备了800元的生活费。

在三年自然困难时期,毛主席主动缩减自己的粮食定量,将省下来的工资与稿费寄给灾区群众,可他老人家自己却还穿着旧衣、旧鞋。

第二,不佩枪

毛主席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前,他所从事最大的政治任务莫过于军事。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运筹帷幄,后来转战于西北坡、北京香山。都在有条不紊地指挥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斗争,并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做主。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却几乎不摸枪。

据说,毛主席投身革命后,第一次配枪是在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时候,当然那时也是因为要应付一场仪式。仪式结束后,毛主席就立即把枪交给了警卫人员。

后来即使是在残酷的长征,包括转战陕北途中,毛主席随身会携带文房四宝,但从来不佩枪。

有人问他为何不佩一把手枪防身?毛主席笑着说道:“我不会玩枪,把这玩意儿给我也没用,倒不如将其省下来,送到前线武装那里的战士们。”

毛主席虽然从不配枪,却十分重视枪杆子的重要性。在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毛主席就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此后,毛主席把主要精力用来领导武装斗争,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三,不穿新鞋

战争年代,毛主席不止一次将自己的鞋子让给没有鞋的战士穿。还经常笑着说道:“我们党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依旧保持着不穿新鞋的习惯。

有时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一双新鞋,他老人家总是让警卫人员或者卫士先穿一段时间,穿旧了再给他。

刚开始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不穿新鞋的习惯。看着毛主席都舍不得穿新鞋,底下的工作人员也不好意思穿。

后来毛主席多次解释:“你们年轻人穿新鞋显得精神,我岁数大了穿旧鞋舒服,咱们各取所好嘛。”

第四,不睡软床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睡惯了硬床,这个习惯一直到他的晚年都保留着。

毛主席的床一直都是一张木板床,上面铺着旧军毯。从不用鸭绒、驼绒之类的软被褥,喜欢将毯子搭在床板上,再垫个枕头。

宋庆龄曾经送给毛主席一对高级的鸭绒枕头,毛主席收下了这个枕头后使用了一段时间,却发现软绵绵的,很不习惯。

因为考虑到是宋庆龄先生送给毛主席的特别礼物,他老人家就把这对枕头收到了仓库里。

不仅在中南海如此,毛主席视察全国各地乃至访问苏联时都是习惯睡硬床。而且床的一边放书,一边睡觉。

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活习惯,也证明了毛主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第五,不吃死鱼

1949年初,苏联代表米高扬一行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五人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设宴款待苏联代表。

大家都知道,苏联人很能喝酒,米高扬到了西柏坡后,情绪非常高涨,用大玻璃杯喝汾酒就像喝凉水一样。

毛主席、朱德元帅、任弼时、刘少奇酒量都不行,周恩来总理虽然能对付喝一点,但与米高扬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米高扬指着桌上的一盘红烧鱼向毛主席询问道:“这是河里新捞活鱼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才吃。

一年后毛主席出访苏联,他向随行的中餐厨师下令:“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要是苏联人送来死鱼,就立即当他的面扔回去!”

果不其然,苏联人送了一些死鱼到毛主席居住的地方,厨师遵照毛主席的吩咐,立即将这些死鱼扔了回去。

斯大林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吩咐工作人员破冰捉鱼。

从此,苏联政坛的大小人物都知道毛泽东这个人很难对付,是不吃死鱼的。

其实,毛主席在国内,尤其是在战争年代经常吃死鱼剩鱼。

之所以毛主席不吃死鱼,就是因为当苏联代表到中国之后,我们用活鱼招待他。毛主席出访苏联,对方却用死鱼来招待我们,这是不合乎礼节的。

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也表明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彼此不存在高低之分。这是底线,毛主席会寸步不让。

第六,不游黄河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前往湖南长沙求学时,就养成了善于喜好游泳的习惯,这个习惯也伴随他终身。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充足的条件,毛主席曾数次遨游长江。奇怪的是,如此嗜好游泳的毛主席,却一次也没有游过黄河。

曾担任毛主席警卫的孙勇同志回忆,1948年3月,毛主席率党中央准备过黄河到华北地区,当时正值凌汛期,黄河波涛滚滚,毛主席乘坐的小木船忽上忽下,非常颠簸。

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情绪激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谁水性好,敢游过黄河?”

孙勇从小在河边长大,他自告奋勇第一个下水,没过多久,孙勇从水里冒出来,连忙喘了一口气对毛主席说道:“主席,今天的水流太湍急了,而且河里有大冰块,千万不能游。”

毛主席哈哈大笑:“不能游黄河,你们恐怕是不敢游?”

说完,他凝望浓稠的黄河水,陷入沉思。过了好半晌,他老人家语气缓和下来:“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整个中华民族!”

从此,毛主席虽多次视察过黄河地区,但他一直都没有游过黄河。因为在毛主席的心中,黄河等同于中国人民的母亲,要用一种敬畏的态度来对待她,而绝非征服她。

第七,不戴帽子

说到这里,有人恐怕会说:从如今流传的老照片来看,1945年毛主席与周总理从延安出发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时,他老人家刚下飞机时不就戴着一顶圆毡帽吗?

大家有所不知,毛主席一向都不喜欢戴帽子,也很少戴帽子。

除了1945年去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因为是正式场合,周总理提醒他要戴一顶帽子,所以毛主席才会戴帽。

包括1936年7月至8月,著名美国作者作家斯诺到达陕北保安,毛主席出于对贵客的尊重,才戴了一顶红星八角帽。

他老人家之所以不愿意戴帽子,民间流传好几种说法,有一种传得最广:说毛主席头围偏大,戴上帽子后觉得不舒服。

不过这个说法没有确切的依据,听听就罢了。

其实,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就能看出这个人在平时为人处事以及工作时的态度和能力。

或许正是因为毛主席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才令他养成了在困境中坚决不躺平,砥砺前行的优秀品质。

毛主席生活中的“七不”习惯,足见他老人家虽是流芳千古的伟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位节俭到令人不敢相信的普通老人家。

参考文献:

[1]徐福庆.毛泽东生活习惯中的“不”[J].党史天地,1997(12):19-21.

0 阅读:262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