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见真金,革命经风雨”。说起革命事业,就不得不说那一段历史上的峥嵘岁月。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革命期间,人才辈出,英雄也辈出。
正是有了这些前仆后继的英雄人才,才开创了如今的盛世伟业。
当然,革命并非是一两句话所能诉说完整的,但是这段我国的历史却是值得被后人所铭记于心的。
当年的八路军,成为了全国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也成为了赶跑敌人的一把猎枪。
让我国免于遭受侵略奴役的苦果,成功的站立了起来。
然而,这条道路上洒满了战士和百姓的鲜血。
当年一位老乡,在给解放军带路的时候,打听失踪了18年的哥哥。
当他说出哥哥的名字之后,立刻就被急送到司令部,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农民的哥哥是谁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1947的夏天。
刘邓大军在渡过淮河之后来到了大别山,在到来的过程中,其队伍被分为了三支部队。
其中有一支部队就来到了湖北的黄安地区,由于第一次来到这里,解放军们对黄安地区的情况并不熟悉。
于是,解放军们便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农民为他们带路。
结果当农民将路带到天快黑的时候,却着急着回家,说是家中的老母亲还在等着照顾。
战士们纷纷不解,便询问农民他的家里是否只有他一个人。
结果农民说家中其实还有一个哥哥,只是如今已经失踪了十八年了。
战士们听到后,纷纷表示军中战士人多,可以帮忙农民寻找失踪了的哥哥,便问了农民他哥哥的姓名,农民说他的哥哥名叫陈锡联。
当战士们听到这个名字时,纷纷目瞪口呆,并且立刻将这个名字上报到了司令部。
那么,这个陈锡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陈锡联,在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的彭家村。
他的父母都是穷苦的老百姓,直到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生病去世了,这也导致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母亲身上。
这也让陈锡联更加的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帮地主家放牛了,八岁的时候,他便顺利成为了地主家的长工。
这么小年纪,他就早早的替母亲分担着家中的重担。
当然,在长期的压迫之中,陈锡联也开始渐渐明白,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只会一味的欺负老实人。
特别是如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农民,无一不是被剥削的命运。若是要摆脱这样的命运,那么就必须推翻地主阶级的剥削。
就这样,当1928年革命失败之后,有一支红军来到了陈锡联的村庄,并且迅速组织起了为人民除害的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伍很快引起了陈锡联的注意,于是他来到军队驻地,向军队当时的负责人詹才芳说出他想要参军的想法。
但是由于当时的他年龄太小,被詹才芳委婉拒绝了。
直到1929年,陈锡联终于进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为民除害的战士。而他第一次走上战场时,才年仅15岁。
参军后的陈锡联由于陈锡联在作战时是否勇猛,得到了不少战友的赞赏。直到1931年,陈锡联就已经成为了战士们的班长了。
此时的陈锡联已经参加过无数的战役了,算得上是一个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了。到了1933年的时候,年仅18岁的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营的政委了。
由此可见,陈锡联在部队中的发展是很不错的,同时也看得出来陈锡联为队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了解,当年的陈锡联在一次战役之中,肩膀上被子弹击中,鲜血染红了衣服。
其他战士都劝他退出战场,没想到他只是在经过简单包扎之后便再次重回战场,指挥作战。
一时间,他的这种忘我的为革命事业付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其他的战士,也鼓舞了战士们作战的心情。
也正是由于陈锡联的这种献身精神,让他在后来的作战当中失去了自己的大拇指。
当时的陈锡联在战场上被子弹打穿了大拇指,并且伤到了骨头。
他对此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是做了简单的处理。
但是直到大拇指的肌肉组织坏死,开始发黑产生疼痛。为了避免身体其他部分受到影响,他心一横便剁了自己的大拇指。
当然,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之中,成为了团长。后来,陈锡联更是通过他所指挥的战役一战成名。
当年的八路军其实绝大部分的战役都处于后方,配合国军进行战役。
在1937年的秋天,日军成功的攻破了国军在山西北部设下的军事防线,并且一路向南,直逼太原。
由于太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是占领了太原,就等同于占领了各个重要城市的交通要道。
这样日军的交通枢纽就会变得完善,这对于我方部队往后的作战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于是,阻击日军占领太原成为了首要的任务。
当然,当年的国军才是与日军正面交锋的军队,而我军则负责侧面打击。
当时的日军为了防止我方的阻击,便每天派遣战机轰炸国军驻扎在太原的军队。而我军这时派出支援的部队则是陈锡联的部队。
为了帮助国军减少日军的伤害,陈锡联决定袭击日军的战机要地,销毁日军战机。
为此,陈锡联做了一系列的精心布局,从进攻到阻断日军增援,再到顺利撤退,每一步计划都紧密联系。
当然,若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陈锡联和他手下的战士们并没有犹豫,仅仅用了三十人的鲜血消灭了日军百人,摧毁战机24座。
这一战役,不仅摧毁了日军的空中兵力,这更是增援了国军,同时还切断了日军部分的交通路线,就是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战役。
其实当年的陈锡联参军是不辞而别的,这也让家中母亲十分担心。而刘邓大军来到大别山的时候,陈锡联的部队就驻扎在附近。
陈锡联的母亲知道大部队来到了黄安,最开始的用意其实是让陈锡联的弟弟陈锡礼出去打听儿子的下落。
没想到歪打正着,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后来,陈锡联一家在经历了短暂的相聚之后,陈锡联再次回到了战场。
战争胜利之后,陈锡联成为了我军的炮兵司令员,为我国的炮兵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然,这位戎马一生的英雄,即使战争结束,也一直都在为我国的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向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可是该文章表达能力不通顺!
好素材被作者糟蹋了。
这语言表达,太土了吧
向英雄致敬! 如果作者把那几个“当然”去掉,那这篇文章读起来就通顺了[笑着哭]
第一次听说飞机单位是“座”。编辑水平太高了,你也可以用嘴炮打下几“座”。
致敬红安老乡!
致敬
错别字这么多,
不信,是兄弟总有几分像,当兵的看不出来?纯属瞎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