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冯梦龙,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明代文学家、作家,今天能够看到明清时期的小说、话本,都要感谢冯梦龙。正是他一生当中孜孜不倦地编撰,才有如今的《三言》、《东周列国志》、《平妖传》、《两汉志传》等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
冯梦龙著作中的诗词现在还是很多相声名家常用的定场诗。
而冯梦龙代表作《三言》当中的许多故事都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剧,比如《白蛇传》、《杜十娘》等等,都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作品。
但是正是因为冯梦龙作品的名气太大,反而影响到作者本人。如果只说冯梦龙,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文学家、戏曲家,对于他其他的生平故事却少有了解。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苏州府人,排行第二。
冯家原本就是苏州的士大夫家族,家境还算优越,因此冯梦龙兄弟三人从小就是诗书传家,都准备参加科举好一展才华。
冯梦龙
冯梦龙本人也是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很早就考中了秀才,但是在秀才到举人的这一道关卡上,冯梦龙却是屡试不第。
冯梦龙考不中举人,干脆经常厮混于青楼,和其他文人组个诗社,写个故事之类,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冯梦龙搜集、整理、编辑了多部小说话本类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三言》、《东周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等多部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等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历经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三代四任帝王,冯梦龙57岁时,终于成了国子监贡生,后来被选为丹徒(今镇江)训导。
等到崇祯七年(1634年),61岁的冯梦龙升任福建寿宁知县,终于可以主政一方了。
61岁的冯梦龙从繁华富庶的苏州水乡经浙江入闽,一路上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用时半年终于抵达“万山逶迤,地僻民贫“的寿宁县。八山一水一分田
福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被称作兵家不争之地。当地的寿宁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耕种。粮食一年一熟,粮食收获十分微薄。加上水旱频仍,庄稼时常绝收,在当时来说属于偏远贫困的山区。“民无余欠,库无余财”。
冯梦龙
冯梦龙刚到寿宁县,就发现整个县城连个城门都没有。“四门荡然,出入不禁,且通县无更鼓”。
冯梦龙到任当天,在县城西门外就发生老虎伤人事件,因为县城连个大门都没有,老虎嚣张到直接冲到县城里把老百姓养的猪狗叼回山里慢慢吃。“余莅任日,闻西门外虎暴,伤人且百余矣。城门久废,虎夜入咬猪犬去。”
花甲之年才当县令的冯梦龙,面对这样的局面,却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治理寿宁县定了一个“无寇、无饥、无讼”的三无目标。
冯梦龙首先向上级请示拨款修缮城门和城墙,但是上级也没多少钱,冯梦龙就带头捐款,然后发动衙役富商捐款,把遭到倭寇破坏、残破多年的城墙和四门、谯楼重新修建起了。
冯梦龙还在城门楼上设置一面大鼓,专门设立一个司吏,一有警情就敲鼓提醒大家。
这一办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寿宁县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毁城以来,长达72年时间里,历任知县都没有完成。
冯梦龙
之后冯梦龙开始走访全县,调查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民情、地理、历史等状况。然后从猎户中取经,专门设置猎虎的陷阱,建造一个坚固的可以活动的小房子,里面栓一只羊,等老虎闯入后,机关发动,困住老虎,然后埋伏的人可以无伤击杀老虎。
冯梦龙“捐俸造数具,置虎常游处,各畀二羊,责令居民守视,获一虎赏三金。”最终解决了寿宁虎患。短短半年后,“山后、溪头及平溪连毙三虎,自是绝迹”。
肃清虎患后,冯梦龙着手解决倭寇入侵。进一步视察全县后发现,寿宁县东南部为福安和宁德县,北面为浙江的景宁、泰顺和庆元,“盖两省之瓯脱”,“五界之门户”。寿宁南部再出去就是大海。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明确指出四道关隘的要害之处。他实地勘察后提出:“守隘之具,铳第一,弩次之,虽弓矢亦不逮矣。多蓄硝磺,此最紧着。”冯梦龙详细了解到寿宁县兵员“实存一百名”,且只够充当衙役、公差之用,待遇也无法保障。对此,冯梦龙加强了日常军事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后冯梦龙在寿宁县大力发展教育,修学校缺少大木头,冯梦龙偶尔得知有人出手,就赶紧自己买下来送给学宫;利用上级下拨的修学专用基金二十八金,又从十分拮据的县财政中拨出二十余金,把原学宫前移、扩大,“堂宇载整,学门重建”。缺乏适用的大树做梁柱时,冯梦龙又“捐俸”雇人砍伐大树后运到县城。学宫建好后,冯梦龙又把自己在镇江当训导时编的《四书指月》翻印出来,作为教材,且“立月课”,“亲为讲解”,使“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
福建当时重男轻女的风气特别严重,甚至生了女儿就直接溺死。冯梦龙到任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写了告示,要大家对男女一视同仁。
冯梦龙
在讲完道理之后,冯梦龙又动用权力,要求:“今后,各乡、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养,欲行淹杀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首人赏银五钱。如容隐不报,他人举发,两邻问罪。”冯梦龙把这个《禁溺女告示》四处张贴,刻石立碑,但当地封建迷信妨碍生产,惑乱人心,他力求改革,但效果欠佳。他实事求是地说:“自余示禁且捐俸施药,人稍知就医,然乡村此风不能尽革也。”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重男轻女之风由来数千年,况且这又是在男权社会这个社会基础上,仅凭一个冯梦龙又如何能革除这种弊端?
冯梦龙认为,“人生二男二女”,势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胀,无法养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他在《寿宁待志》中详细罗列了万历二十年(1592年)之后朝廷加派的各种赋税、裁减的各类开销,共六十五项;罗列了泰昌元年以后朝廷减免百姓赋役钱粮,共七项。其他关于民兵粮饷增减、工程建设开支以及谷物储存运输等情况,也大都记载得十分清楚。他还为民请命,希望“长民者”了解“寿民之艰”,“垂怜于万一”,减轻赋税。百姓无钱买药,他“捐俸施药”。
清乾隆《福宁府志・寿宁循吏》评价冯梦龙“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只可惜冯梦龙在寿宁当了四年县令,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期满后就离任回到苏州老家。
但是此时明朝内部问题已经很严重,没过几年李自成就攻入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明朝就亡了。
此时的冯梦龙已经71岁,面对改朝换代的混乱之时,他在苏州以笔为刀,搜集、编写、自刻《甲申纪事》十三卷,希望南明朝廷励精图治。此外,他还上书弘光帝,提出应效法古制铸造钱币,兴利除弊。
冯梦龙
冯梦龙还把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事写成了《中兴伟略》。
但是明朝内外交困,早就无可挽回了,在顺治三年(1646年),冯梦龙在浙江杭州一带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时去世,享年73岁。
冯梦龙的去世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忧愤而死,一种是被清兵所杀,还有说法是被匪徒所杀,还有冯梦龙没死而是远渡东瀛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