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舒服的“滚蛋”疗法,5分钟“吸走”风寒湿痰瘀,四季都适用

晴晴聊健康 2024-08-15 03:33:38

8月14日,将正式进入末伏。近两天下雨,气温终于稍微下降,但随之而来,湿气也更重了。

本期由声名远播的“铁杆中医”曾艺文主任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好用的居家疗法,有助驱风祛湿散瘀,给大家恢复满满元气。

这个疗法就是“滚蛋疗法”。

01

红遍“两广”的特色疗法

滚蛋疗法:一种最初在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间广为流传的民间疗法,现还广泛流传于两广(广东、广西)、港澳地区。

滚蛋疗法,广州话叫“碌鸡蛋”,这在港台的一些电视剧里也曾多次出现。

最常见的用法是用于跌打祛瘀,比如被打或扭脚后形成的闭合性的瘀伤,就可以把煮熟的热鸡蛋,去掉蛋黄后用纱布包裹,在患处来回滚动,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此外,就是在日常的伤风感冒、风寒咳嗽或者关节疼痛时,也可以用此法进行缓解。很多地方还会在内里包裹上银饰或者银币,以加强驱风的作用。该疗法因其无创无痛,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02

中医如何看待“滚蛋疗法”

1.从“鸡蛋”的作用来看

曾艺文医生认为,滚蛋疗法有它独特的作用。

滚蛋疗法是用鸡蛋在人体体表反复滚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履蛋收阴术、履蛋疗法、推蛋疗法或风蛋疗法。”在民间很多地区广泛应用,但文献记载较少。

2016年,瑶医滚蛋疗法入选第六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易经》中曰:“巽为鸡。”在八卦里,“巽”代表风,因此鸡蛋属于风类。根据中医同类相聚、同气相求的原理,鸡蛋就有将风引到蛋里以祛除病邪的作用。

2.从操作方法上来看

滚蛋疗法分为热滚法和冷滚法两类,当中有包括包银法和药蛋法。

热滚法

属于中医火熨术的一种形式,即把煮熟的鸡蛋,去掉蛋壳,用纱布包裹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患处,以达到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小编亲身尝试过,滚完鸡蛋后,确实是头脑轻松~

冷滚法

就是把煮熟的鸡蛋去掉蛋壳后放凉,用纱布包裹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患处,多用于热证实证的红肿热痛。

包银法

包银法就是把煮熟的鸡蛋蛋黄去掉,在鸡蛋内放入银币或银饰,用纱布包裹固定好,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患处,热滚和冷滚皆可。

中医认为,银器“主坚筋骨,镇心明目”,《本草纲目》曾记载:“身面赤痣,常用银块揩擦发热,慢慢自行消退”。因此,在鸡蛋中包裹银器,有助驱除病邪。

药蛋法

根据身体所需配用中药材煮、泡鸡蛋,让药液渗透进鸡蛋中,施以特定部位的时候,加强祛风通络的作用,热滚和冷滚皆可。

03

居家“滚蛋”用好5法

不吃药不打针,只需要花一个鸡蛋的成本,在皮肤上舒服地“滚一滚”,这真的是一个实用又舒服的绿色疗法。

那么,我们居家怎么使用呢?

1.风寒感冒/咳嗽/鼻炎

可以用热鸡蛋在大椎穴、印堂穴、太阳穴、耳朵周边区域、后脑勺、后背脊柱两旁等附近进行来回滚动,最好每个区域1-2分钟,蛋白冷了后可以稍微加热一下,有助驱除风寒和发汗。

2.腹泻腹痛

受凉后腹痛腹泻、或者妇女痛经,都可以用鸡蛋在肚脐周围来回滚动,帮助排寒排湿。

3.眼部疲劳

可以用鸡蛋在眼部周围、印堂周围轻轻地滚动按摩,可以起到舒缓疲劳的作用。

4.皮肤美容

可用鸡蛋在面部、颈部来回滚动,促进皮肤的内循环,有助改善肤质。

5.关节疼痛/软组织瘀肿

可用鸡蛋在疼痛部位来回滚动,但要注意,若是跌打肿痛建议初起时用冷滚法,第二天再进行热滚法。

药蛋制作配方推荐(注意:不内服!):

1.风寒:生姜10克、艾叶10克、葱白10克

2.风热:薄荷1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

3.祛瘀(跌打扭伤):红花10克、田七10克、丹参10克

“滚蛋”的注意事项

1.鸡蛋不建议他人共用;

2.用后丢弃,不可食用;

3.热滚时注意别烫伤,尤其老人儿童;

4.热滚至皮肤泛红,微微汗出最好;

5.力度均匀适中,避免压碎鸡蛋;

6出汗注意擦干,注意保暖;

7.可澡前操作,或休息1~2小时再洗澡;

8.每日1次,跌打瘀伤可连续3天。

9.皮肤有创口的地方不宜做此疗法。

“铁杆中医”曾艺文

曾主任正在看一位来自上海的患儿

曾艺文主任是肇庆市名中医,有名的疑难杂症专家,7月开始在固生堂佛山南海分院开诊以来,门诊上80%都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有恶性肿瘤、结节、肝硬化、肾病、皮肤病、月经不调、带下病以及不孕不育等,大多通过患者朋友口口相传最终找到曾主任看诊。

在曾主任的个人公众号“老中医讲中医”里,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医案,那些闻所未闻的疑难杂症医案让人不禁对曾主任心生崇仰。

从湖南来的顽固性头痛患者

多数疑难杂症都属于慢性疾病,曾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给每位患者施以个性化的治疗,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与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希望,这便是那些患者不远千里寻医的主要原因。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0 阅读:0

晴晴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