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彤小熠的妈妈。
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话题先从女儿的初中生活说起,我感慨现在孩子学习苦呀!公公说:孩子该吃苦的时候,家长还是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去拼搏,去努力的。然后,他讲起了他老家那边一个邻居的孩子,跟我家娃爸同龄。
说当年这个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为了盯孩子成绩和学习,不让孩子在生活上分心,他的妈妈早早就辞掉了工作,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帮他什么事情准备好了。
他妈妈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只要负责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不要你管,等你考上xx大学就好。
在高中文理科选科的时候,孩子想学文科。妈妈说:理科出来找工作容易,不让孩子选文科。
结果孩子到了高三是越学越没动力,越来越叛逆,也越来越不听话,偷偷网吧通宵打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最终连大学都没考上,现在说都没有成家,也不找工作,天天在家里啃老。
其实孩子的养育不需要太用力,但需要用对方向。千万不能教育路上走错方向,成为下面这几种类型的家长。
-
01
第一种,包办、溺爱型家长
就像刚刚开头所讲的这个故事里的,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孩子的人生。以为这就是爱孩子,殊不知,最后一事无成,只能啃老。
父母爱子,希望为其遮风挡雨,披荆斩棘,让孩子的人生之路一片坦途。但所谓过犹不及,过于溺爱,没有界线,只能培养出一个“巨婴”。
这样的溺爱,不是爱,最终不过是让孩子失去竞争的资本。摧毁了孩子的责任感和独自面对风雨的勇气。其实困难和挫折才是人生的常态。
·
作为父母,平时如何去做呢?
第一,避免做出一些越界的行为。对于属于孩子的事情,不要随意插手。
第二,鼓励孩子独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引导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舍得,有舍才有得。从让孩子背书包那一刻开始放手。
这样孩子才会在一次次地实践和承担后果中,学会如何选择,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02
第二种,否定型家长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种现象叫“男孩危机”。“男孩危机”指什么呢?
教育家孙云晓指出“男孩危机”是现代的男孩正在变“弱”,许多男生已经丧失了阳刚、有责任心等应有的男子气概,转而以“阴柔”面孔示人。就拿我儿子来说:没见过苍蝇,所以回老家看到苍蝇他都会害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因为没有真正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夏天,我婆婆就不太肯让孩子回老家,说苍蝇、蚊子多,把孩子盯着,晚上也不肯让孩子出去玩,说怕孩子吓着。结果楼道黑黑他也害怕,还容易哭鼻子。那么如何让孩子从胆小怕黑、爱哭、爱闹的小男孩蜕变成男子汉呢?多跟孩子说这样一句话:“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这句话的运用场景有三种:◾妈妈在遇到真正害怕或者有些害怕或者装作害怕的场景里,对孩子可以说。◾孩子主动帮忙做事,能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或者家中老人或弱者时可以对孩子这么说。◾当孩子勇于挑战,突破自我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说。
总之父母要多褒奖,他赐予“男孩”角色的勇气和力量。
·
这里的褒奖方式有五种:
第一,提问式赞美;公式:提问+优势+愿景;通过提问表达赞美;第二,间接式赞美;公式:他人观点+赞美;借他人之口赞美;第三,标签式赞美;公式:人物+标签; 比如:xxx小勇士第四,对比式赞美;公式:感受+对比+赞美;第五,故事性赞美;用孩子一个具体的事例赞美他;
-
03
第三种,操纵型家长
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很多家长压抑男孩的负面情绪,觉得男孩的常态应该是“坚强”,“有泪不轻弹”。控制了孩子情绪,打击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性格会沉闷,会冷漠。
比如,孩子写字,这几天教的字笔画多,框架难。写写擦擦,总也写不好,本子都快要擦坏了。孩子有些奔溃,哭了起来。
这时正常家长看到孩子写不出来,本身很发燥了,再加上孩子自己还哭了,就更烦躁了。
“哭什么哭,你不会写你还哭,我还要哭呢!不许哭。”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其实不允许孩子哭,是一场灾难。
·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指出:“一味地坚持传统的刻板观念,阻止了男孩承认自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的情感教育行为。
在心理学上,会哭的孩子有同理心,也是懂得调节垃圾情绪的表现。泪由心生,孩子的眼泪,是他消解负能量的“情绪药”,也是他内心健康、成熟的钥匙。
所以,家长要允许、接纳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教会孩子如何去释放情绪。
-
04
第四种,无私奉献型家长
这类家长,在外人面前时,不允许别人占一点便宜,但是对待孩子时,可以将压箱底的东西无条件奉献出来。
把过度照顾当成了对孩子的好,把事事代劳当成了对孩子的爱。当爱超越了界限,当付出超过了预期,这就不是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养成了一个自私、冷漠“白眼狼”。
家长懒一点,弱一点,不要大包大揽,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也要学会索取,让孩子从小承担家务,从小树立独立意识、责任意识、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从而具备“爱的能力”。
孩子真正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接受,而是源自于付出。当家长放手,给予孩子一个心疼父母、关心父母,为父母做事的机会时,他自然会在双向互动中找到幸福的密码,成为更好的自己。
-
写在最后: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旅程,每一位家长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只有用对方向,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他们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