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阎太后出身普通却意外成为皇后,但其也因此并无权力基础

史海撷英 2025-02-10 22:21:42

延光四年(125年),东汉发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政变”。在这一年三月,当时在位的汉安帝在外出巡游过程当中忽然病重驾崩。而汉安帝驾崩之后,他的皇后阎氏却联合了随行的几个宦官,封锁了这个消息,同时迅速返回京城。

而回到京城之后,这位阎皇后第一时间派自己的几个兄弟接管了京城的驻防军队,控制了整个京城。在这之后,阎皇后才正式宣布,汉安帝已经驾崩。

皇帝在外巡游突然驾崩,然后皇后为了大局着想,暂时封锁消息,等到回京之后再宣布皇帝死讯……这一系列操作,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但诡异的地方在于,接下来,在拥立皇帝的时候,这位阎皇后竟然绕过了汉安帝的儿子,转而从其他刘氏宗亲当中选了一位汉安帝的堂弟来继承皇位!

这种事情,已经基本等同于一场政变了。但是奈何当时京城这边的军权都掌握在阎家手里,所以,就算大臣们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最后,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东汉的最高权力落入到这位阎太后的手里。

就这样,东汉接下来进入了所谓的“阎太后时代”。

在整个东汉历史上,掌权的太后和外戚并不在少数。但是这位阎太后和阎家却依然属于一个另类。因为其他几个掌权的外戚家族,他们祖上往往都参与过东汉开国。这些家族的手里,往往都有东汉这家公司的原始股。唯有阎家,他家祖上只是东汉一个普通的中层将领而已。

东汉形势图

在整个东汉的历史上,从东汉开国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前,阎家是唯一一个手里没有东汉原始股,但是自家女子却成了皇后,而且还曾经一度掌控整个东汉的家族!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阎氏家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家族?这位阎皇后,明明不是出身顶级世家,为啥却能一步步走上皇后的位置?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的女儿,到掌控整个东汉的太后,这位阎太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呢?

在整个东汉前期和中期的历史上,或者说从东汉开国一直到黄巾起义之前,整个东汉稳定时期,一直有所谓的“东汉六大家族”的说法。

所谓的六大家族,指的是阴丽华家族、邓禹家族、耿弇家族、窦融家族、梁统家族和马援家族。这六个家族基本上都参与了东汉开国,或者为东汉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他们掌握了一定比例的东汉集团原始股。同时,在东汉稳定之后,他们和刘秀家族相互通婚,彼此之间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这种亲戚关系,导致这六大家族的很多后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基本上都得管刘秀叫点啥。而且,这六大家族本身人丁兴旺,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在东汉的历史上,符合第一个条件,拥有一定的东汉原始股的家族,其实并不止这六个。很多开国功臣家族都是这样。但是如果再加上后两个条件,经过筛选之后,那就只剩下这六个了。

而在整个东汉稳定时期,因为这六大家族势力比较强大。而且他们频繁和刘秀家族通婚,双方有斩不断的亲戚关系。所以后来,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前,几乎每一个东汉皇帝都得娶这六个家族的女子做正妻。至于其他家族的女子,或许也有机会入宫,但机会要小很多。而且就算能够入宫,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妃子,地位不可能太高,更不可能成为皇后。

而和这六大家族相比,其他所有家族基本上都得矮一头,至少在东汉稳定时期必须矮一头。不管是某个东汉开国功臣家族,还是汝南袁氏这种四世三公的顶级豪门,都要低一个等级。不是他们的权势不够大,而是因为他们家祖上没有频繁和刘秀家族通婚。就比如说袁绍家族,即便袁绍他们家天天把“四世三公”挂在嘴边,依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后辈身上没有刘秀的血统。

而那六个大家族,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政治风波,哪怕暂时倒台了,家族后辈身上也有刘秀家族的血统。只要他们没有全家被赶尽杀绝,就一定会有再次崛起的机会。

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在这个行列当中的阎家是没有机会崛起的。而且,东汉时期这种特殊的制度,也注定阎家的女子不可能有机会成为皇后。

史书上对于阎家的家世基本没多少记载。而且,在东汉开国的时候,也没有姓阎的开国功臣。所以基本可以断定,阎家的长辈很可能是一个中下层武将。在东汉开国过程当中贡献比较少,所以也就没资格被史书记载了。

刘阳‍

但是后来,到了刘秀驾崩,汉明帝即位之后,阎家却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机会。当时阎家有一个女子因为长得比较好看,得到了汉明帝的喜欢,通过了后宫选拔。此后,这个阎家的女子,在后宫里面不断奋斗,最后奋斗成了“贵人”。

在汉明帝时代的后宫,贵人这个位置,含金量其实已经很高了。当然,再往上一步肯定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再往上的皇后位置那是只有六大家族才能奢望的,阎家这个姑娘肯定不行。而且,当时的皇后是马援的女儿,个人能力、品行和容貌,都是一等一的,这个阎贵人就算再厉害,肯定也没机会上位。至于说后来阎贵人有没有儿子或者女儿,这事不好说,反正史书上没记载。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这个阎贵人的存在,阎家也算是和宫里搭上了关系。而这个阎贵人就是后来那位阎皇后的姑奶奶。

而因为阎贵人的存在,阎贵人的哥哥,也就是阎皇后的爷爷,仕途就开始一路畅通。最后,这个阎贵人的哥哥官至步兵校尉。这个官职主要是负责管理长安上林苑驻防军队,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实权的中层军官。到了闫章儿子阎畅做官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汉章帝和汉和帝在位时后期了。当时的阎家和宫里的联系已经没那么紧密了。所以阎畅的仕途也不是特别顺。于是后来,阎畅就再次把主意打到了外戚这条路上。他把自己的女儿阎姬送进了宫里。

而接下来,这个阎姬确实也比较厉害。据史书记载,阎姬长得特别好看,而且家里之前也往这方面教过,让她做了很多准备。所以最后,阎姬入宫做了汉安帝的妃子。

邓绥‍

就这样,元初元年(114年),阎氏正式入宫,得到了汉安帝的宠爱,随即被封为阎贵人。不过,阎贵人入宫之后的处境却比较微妙。因为当时的汉朝高层,汉安帝虽然是皇帝,但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太后邓绥手里。所以,阎贵人入宫之后,不光要学会讨汉安帝的喜欢,还得让邓绥满意。如果邓绥要是对她不满意的话,随口说一句话,就能直接废了她。

对于接下来后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在被封为贵人一年之后,阎贵人正式被立为了皇后。

因为史书上对这期间的事情没什么记载,所以后世也不知道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显然,阎氏被立为皇后,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相当炸裂的消息!要知道,在阎氏之前,东汉的所有皇后都只能出自那几个顶级大家族。如果不是出自这几个大家族,就算皇帝想要立某个女子做皇后,其他世家也会联手反对,最后这个皇后绝对坐不稳位置。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阎氏当时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了太后邓绥的认可。有了邓绥的支持之后,其他世家大族就算是想反对,也没办法直接改变这个结果。

但偏偏对于这段历史,史书上是一片空白。所以直到今天也不知道,阎皇后当时到底都做了什么。

而据后世史学家推测,邓绥之所以选中了阎氏,可能就是看中了阎氏出身普通的这个特点。在邓绥看来,因为阎氏出身普通,没有办法帮助汉安帝夺权,这样她才能继续掌握权力。如果换做其他几个大世家的女子做皇后,这个世家在帮着汉安帝亲政,接下来邓绥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当时阎皇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同时搞定了邓绥和汉安帝。而接下来的几年里,阎皇后就开始熬日子,等着邓绥崩逝。

刘祜

而在这几年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里,阎皇后都过得比较轻松。但唯有一件事超出了阎皇后的预料。这件事就是汉安帝生儿子。

说起来这其实也是一个未解之谜。从刘秀时代之后,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前,整个东汉稳定期,所有的皇后没有任何一个有孩子。不是没有儿子或者生了儿子夭折,而是从始至终,东汉中期的所有皇后就没生过孩子。

对于这事,后世很多人认为,是当时东汉的宫殿有问题,装修材料有毒。具体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大家也没整明白。但是显然,这个规律在阎皇后这里依然也适用。

虽然是皇后,而且和汉安帝的感情也不错,但是阎皇后终其一生都没有生过孩子。而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没有儿子就意味着以后她的位置会不稳。

偏偏在这个时候,某天,汉安帝一时兴起,临幸了一个姓李的宫女。然后这个宫女还顺利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她还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顺帝刘保。

阎姬

面对刘保的出生,阎皇后显然很害怕。谁都看得出来,阎皇后此时虽然地位很高,但将来一旦汉安帝驾崩,这个孩子接班,那她和阎家就彻底靠边站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没办法,只要阎皇后自己生个儿子就行了。但鉴于东汉大多数皇后都没孩子,这个办法反倒是不现实了。

这该怎么办呢?很快,阎皇后就意识到,同样的事情几十年之前东汉就曾经发生过。当时是汉章帝在位,汉章帝的皇后窦氏也没儿子,然后汉章帝和其他妃子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和帝。

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窦皇后当时就想办法,整死了汉和帝的生母,然后把汉和帝过继到了自己的名下抚养。这样一来,窦皇后就成了汉和帝的养母,以后就算汉和帝登基,窦皇后一样可以凭借太后的身份掌权。

既然有这样的先例,要是不学习一下,那岂不是太傻了?所以很快,后来没过多久,阎皇后就学着当年的窦皇后一样,找机会毒死了那个宫女。然后,阎皇后就开始申请想要把刘保过继到自己膝下抚养。

她好像没想明白,阎家和窦家那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家族。而且,上一个这么做的窦太后,最后的结局可不怎么样。

邓绥

而当时作为太后的邓绥当时很快就意识到阎皇后这个儿媳妇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为了不让当年窦家的事情重演,邓绥拒绝了阎皇后的提议。所以后来在史书上也找不到阎皇后抚养刘保的记载。

这一下,事情可就麻烦了。阎皇后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完美计划会被邓绥直接破坏了。而且最要命的是,因为阎皇后鸩杀了那个姓李的宫女,这样一来,她和刘保就彻底结了死仇!这又该怎么办呢?

而且,就在刘保稍微长大一些之后,在邓绥的安排下,刘保直接被立为了太子。这样一来,刘保未来接班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阎皇后的如意算盘似乎已经彻底被打破了。

但有的时候,命运就是那么奇妙。接下来,命运还是给了阎皇后一个机会。

建光元年(121年),就在刘保被立为太子不到一年之后,那位太后邓绥崩逝了。

邓绥崩逝后,汉安帝正式亲政。而汉安帝亲政之后,很快就开始尽一切力量想要抓稳皇权。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权力,阎皇后她家这边的几个亲戚全部被提拔了起来,在朝中担任要职。同时,为了坐稳皇位,汉安帝开始大肆清理邓家。在汉安帝的清理下,整个邓家很快就被彻底踢出了朝堂。而随着邓家退出,阎家一下子就成了当朝第一外戚,瞬间炙手可热起来。这种转变,无疑是当时所有人都没能事先预料到的。

阎姬

因为阎家迅速崛起,再加上当时汉安帝对阎家也比较倚重。于是接下来,阎皇后手里可用的牌就越来越多了。此后,阎皇后开始在宫里联合了几个汉安帝信任的宦官,彻底控制了后宫。而在朝堂上,阎家的几个男人也在极力拉拢官员,增强阎家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阎皇后觉得,自己或许有能力解决刘保这个隐患了。

所以接下来,东汉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废太子案”就正式开始了。“时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以为圣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圣及其女永与大长秋江京及中常侍樊丰、王男、邴吉等互相是非,圣、永遂诬谮男、吉,皆幽囚死,家属徙比景。太子思男等,数为叹息。”

这一下,王圣就彻底把太子给得罪狠了。所以后来,王圣觉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怂恿皇帝,把太子废了算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圣就开始在汉安帝耳边大肆诋毁太子刘保。

这个事件的背后到底有没有阎皇后在推波助澜,谁都不知道。但是至少从事情表明来看,这事确实是太巧了。而随着王圣开始说坏话,阎皇后则是开始在暗地里发力。在她的安排下,很多之前和她结盟的宦官也开始在汉安帝耳边说坏话,诋毁太子。于是最后,在大家的一致诋毁之下,汉安帝直接选择废了太子。

这事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很奇葩。因为当时汉安帝只有刘保这么一个儿子,除了刘保之外,他根本就没有其他儿子。也就是说,废了太子之后,接下来根本没人能做新太子!而在这场废太子事件当中,阎皇后无疑是最大的胜利者。

刘保

自此之后,她的心腹大患,太子刘保就彻底倒台了。再之后,阎皇后只要想办法让汉安帝再生一个儿子,然后过继到自己名下,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阎皇后执行下一步计划。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在外出巡游祭祀的路上,忽然就病重驾崩了!

汉安帝的驾崩无疑彻底打乱了阎皇后的所有安排。但同时,这对于阎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当时阎皇后恰好就在汉安帝身边,而随行的几个宦官也都是阎皇后的人。于是接下来,阎皇后就秘不发丧,谎称汉安帝还在世。然后,阎皇后指挥大家迅速返回京城。同时以皇帝的身份下旨,让阎家的几个男人迅速掌握了京城的驻防军队。就这样,等到阎皇后回到京城之后,阎家已经控制了局面。

不过接下来,围绕着到底该立谁做皇帝,大家却产生了严重分歧。对于阎皇后来说,阎家要想掌权,想要以后长时间家族兴盛,就必须得立一个小皇帝,尤其是不能让废太子刘保接班。而对于那些士族大臣们来说,刘保是汉安帝唯一的儿子,不管怎么看,此时都应该由刘保接班。

而因为阎家当时控制了军队,大臣们就算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最后,阎皇后选中了汉安帝五叔家的儿子,也就是汉安帝的堂弟过来接班。这个堂弟,名叫刘懿。在继承皇位之前,他的爵位是北乡侯。

刘懿

因为刘懿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基本没真正做过皇帝,得位的手段也不太正规。所以后来在史书上,大家往往就不认为刘懿算是东汉的皇帝。

不过在当时那个时候,因为拥立了刘懿,阎皇后至少在明面上控制住了局面。接下来,阎皇后就升级为阎太后。整个阎家迅速把持朝政,掌握了最高层的大权。

但问题是,这样的阎家和东汉历史上其他几个外戚家族相比,依然不是一个级别。别看此时的阎家明面上和其他外戚家族已经有了同样的权势。国家的最高权力都掌握在阎太后的手里,一切似乎都已经落入到了阎家的掌控当中。但同时,如果看过了阎家的整个上位史就会发现:阎家的权势其实就是空中楼阁。

阎家能够掌权,最核心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阎皇后的存在。这一点和东汉时期其他几个外戚世家截然不同!

其他几个外戚家族是因为自己家势力比较大,所以自己家的女子才能成为太后,之后再掌权。但是阎家却是因为阎皇后机缘巧合之下,先做了皇后,阎家才掌权。

这两者之间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他的世家因为家族的人比较多,再加上各种亲朋故旧,可以直接安插到全国各地,权力结构更加牢固。从上到下,都有他们家的人。但是像阎家这样的家族虽然暂时控制了高层,但在中下层基本没什么支持者。这样的权力结构,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所以,从阎太后出来掌权的那天开始,阎家的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阎家的这次掌权注定不可能太久。只要京城打断了阎家的权力来源,阎家就没希望了。

0 阅读:50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