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宣布本科扩招计划,且扩招专业多涉及生物医药方向。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其背后释放出诸多意义深远的重磅信号,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老百姓对健康生活追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领域。生物医药作为维护国民健康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设置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等 5 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足见国家对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视。
高校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专业扩招,正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有力举措。通过扩大招生规模,能够为该领域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助力攻克重大疾病难题、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为例,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应用对提升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高校扩招该专业,能够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保障国家医疗安全。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填补人才缺口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从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到创新药物的研发,从智能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到个性化医疗的逐步实现,行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患者规模不断扩大,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人才缺口日益凸显。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等属于国家急需的战略新兴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扩招生物医药相关专业,能够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既懂医学知识,又具备工程技术、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能力,能够在药物研发、医疗设备制造、健康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填补人才空白,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和长远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在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而如今,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基因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能够为生物制药带来新的突破;智能医学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有助于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药物经济与医保管理的关联,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合理的医保政策至关重要。
高校以扩招为契机,深化医工、医理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改革,正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上海开放大学推出的陪诊师公益培训项目,便是跨学科教育的一种实践,为培养具备医疗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益探索。在本科扩招中,高校加大对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专业的投入,也将进一步推动这种跨学科教育模式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复合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多所高校本科扩招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领域,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健康事业发展,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再到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系列举措将对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我们坚信在高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扩招专业将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健康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