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埔规划敲定,没人说的真话

黄埔圈圈 2024-12-10 14:34:54

耗时近两年,老黄埔片区规划设计方案正式敲定。

12月3日,《广州海丝城规划设计》深化成果获黄埔区政府正式批准,并对外公布。

这也意味着,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即将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规划》以“海丝新岸,添彩广州”为主题,构建人文、创新、宜居的“新海丝价值观”,以“世界一流滨水城区”为方向,打造 “海丝国际合作先行区、东部中心创新活力承载区、高质量宜居生活城区”。

东进南拓,是广州城市战略的主线。海丝城在广州新一轮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中间区位”。

《规划》在总体层面为海丝城建构新的空间框架与滨江城区风貌,为海丝城下一步的升级转型奠定稳固基础,支撑黄埔区全面提升“三城一岛”联动能级。

不过,蓝图构想是美丽的,但落地起来并不容易。面对海丝城规划这个“大饼”,务必要有这几个基本认知:

其一,老黄埔的难题依然是各类涉央国企、军企物业土储。解决这些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并非朝夕之功。所以近期内能够连片开发的区域非常有限。海丝城近期重点建设范围是港前路以南、文冲船厂至庙头的2.6平方公里,仅占海丝城约85平方公里的3%。

其二,即便这2.6平方公里,建起来也没那么快,文冲船厂虽计划搬迁南沙,但目前仍未完全腾退,地块收储也未完成;另外保利意向合作开发,具体规划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规模,仍在博弈之中。参考鱼珠湾不到1平方公里,从2015年保利鱼珠港开发至今近十年,仅完成不到六成。文船-庙头预估开发周期长达10-15年(2026-2036/2040年)

其三,十年后,文冲船厂至庙头将近3公里江岸线,会有不错的滨江新风貌和产业空间。但跟目前在建的鱼珠湾片区,恐怕无法连片发展。受制于广州港、中外运码头,鱼珠至双岗之间仍有长达3公里的断裂带。

其四,文冲船厂-庙头这一片的定位,不是搞传统CBD,而是定位为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外加工业遗产休闲公园。产业载体和业态,大致为共享办公/产学研平台、独栋科技企业总部、小型办公聚落、小型创意工坊、高层写字楼。

其五,设计理念和规划产业空间载体,决定了建筑的高度。文冲船厂地块的建筑高度,可能会控制在200米以内,而且超高写字楼可能也不会搞太多,多数建筑可能保持在60-100米区间。

其六,文船-庙头狭长带的土地用途,主要是产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公园绿地。也将规划少量二类宅地,目前开发商正在博弈。如落地实施将成为黄埔沿江一线,真正距离珠江最近,景观面也最佳的江景房。但兑现周期可能比较慢,保守预计最快也要三四年之后。

对于老黄埔片区复杂的土地权属以及海丝城规划点评,参见以下两篇文章:

老黄埔沿江困局,真的很头疼!广州海丝城大饼,老黄埔的救命稻草

以下是《海丝城规划设计》深化成果的主要内容,权且作为资料收藏。

01 两个层次规划

广州海丝城开展两个层次的规划工作:

1、概念规划层面:北至广园快速路,东至广深沿江高速,西连天河区,南接番禺区,总面积84.5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9.82平方公里。

2、详细设计层面:港前路以南2.6平方公里,即石化路至西滘涌沿岸区域,包含文冲船厂与黄埔电厂在内。

02 定位与目标

三个定位:海丝国际合作先行区、东部中心创新活力承载区、高质量宜居生活城区

以“世界一流滨水城区” 为目标,成为:

人文之城——展现民族复兴文化、广州开放包容性格和海洋探索精神,承载国际经贸交流和国际文化交往活动的先行地。

创新之城——汇聚大湾区科技企业,补足周边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孕育未来产业新动能,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城。

宜居之城——提升居住环境,完善生活服务功能,促进产城深度融合,营造全龄友好、烟火生动的岭南优质新家园。

03 空间结构

从城市边缘地区到魅力城区,海丝城将形成以“长滩四岛,六园十苑”为框架的总体空间结构。

1条最美科技长滩:科技长岛4个珠江滨水岛群:未来超岛(西基岛)和3个休闲洲岛(长洲、大吉沙-洪圣沙、大蚝沙)6个现代产业园: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园、黄埔高铁枢纽商务区、将军山数创园、智能网联汽车园、电子商务园、穗港先进制造园10大未来生活组团:茅岗、横沙、新溪、文园、双沙、庙头、夏园、沙步、南岗、笔村等10个旧改项目多条通山达水轴线

04 五大营城策略

海丝城是广州与湾区沟通的东部门户,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是未来建设高品质城区的理想承载地。

为了转变过去低效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方案提出通过更高质量的存量再开发营造新海丝价值观,聚焦新文化、新空间、新山水与新场所,以有机更新手段引入新人群和新产业,同时兼顾城市安全与韧性发展。

策略一:海丝铸魂,文化点睛

构建串联历史记忆载体的文化空间矩阵,结合“古水扶胥 传统海丝文化游线”,“革命奋进 近代红色文化游径”两大历史主题,

以及“锈带新生 滨江工业科技文化科技长滩”、“黄埔烟火 生活体验脉络”、“山江漫游 山水林田生态文化廊“三大活力文化区系统布局文化设施,打造兼容并蓄的国际文化交往地,展现开放包容的新时代海丝精神。

策略二:显山连水,清凉城市

依托珠江和龙头山构建十字山水格局,拉近山江距离。有机修复高密城区生态本底,形成可观可感的城市自然景别。效法岭南冷巷,形成底层梳式布局街巷空间。引导微环境改善,打造通风透水契合岭南气候的清凉城区。

策略三:疏经联络,快达慢行

强调交通导向更新开发,优化片区与周边区域链接结构,打通快速交通联系节点。

重塑滨水区交通秩序,亮出临江大道滨江一线,实现海丝城向高品质城市功能中心的转变。

策略四:拥湾营城,引流筑岸

构建”长滩四岛、六园十苑“的整体空间格局。继承传统制造业优势,承接主城区城市服务功能,以多元产业空间供能未来新产业发展。

塑造最美“科技长滩”汇集大湾区创新要素,预留未来超岛作为创新载体。

策略五:温暖有情,活力暖心

选取十个承载老黄埔人的集体记忆的代表性社区,有机更新营造岭南优质新家园与新黄埔 “暖心地”。

梳理十条复合垂江廊道,连接居住组团与滨江岸线,带动腹地有温度地生长,汇集城与人,打造人人共享的江岸“社区生活中心”。

05 四大重点项目

《规划》聚焦更高质量的存量再开发,围绕文化、生态、交通、产业与活力五大方面提出设计策略,谋划科技长滩、通江廊道、合和绿洲、未来超岛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并构建多层次的管控体系与空间管控指引,以保障海丝城近期建设有序实施。

文船新生:高品质科技企业聚居地

弹性保护文化要素,承载休闲、教育职能,打造工业历史文化地标,实现城市记忆迭代。

船坞与社区组团结合,塑造公共休闲与儿童游憩户外空间;保留改造龙门吊等工业文化构筑,打造片区最具标识性的滨江文化景观;垂江景观通廊与滨江岸线交叠构成公共空间基底,与改造后的车间厂房公共服务设施联动,共同形成老黄埔独特的工业历史文化地标群。科技长岛:文化保护利用与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

塑造滨水活力空间,打造活力舒适的休闲交往场所与特色岸线。

滨江视野下,控制总部建筑体量,形成层次递进的城市界面,立面材质与周边和谐相融;结合岭南建筑风格形成细密的通江冷巷,营造活力舒适阴凉街区;休闲交往场所融入水岸景观,拓展滨江空间公共性,构建亲水宜人特色岸线,使滨江岸线成为科技企业创新土壤。

科技长滩沿岸效果图

海丝原点:以南海神庙为文化锚点

南海神庙为海丝文化原点,构成面江标识体系,展现广州天人和谐、开放共荣之精神。

尊重南海神庙作为广州海洋精神的标识作用,通过城市空间布局保留南海神庙的文化引领,强化空间体验,展现天人和谐共荣,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风貌;精心塑造的“珠江-南海神庙-龙头山”层层递进的空间轴线,形成独具特色的面江标识体系,彰显南海神庙作为海丝原点地标的地位,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与风采。

和合绿洲:塑造特色国际交往空间

融合南海神庙与海丝文化,打造国际交往绿洲,焕发工业文化活力,促进多元共赢。

国际交往社群以聚落形态融入滨江蓝绿基底,将延续源于扶胥的海洋文化精神,为广州国际交往创造更多元的共赢可能性;创意聚落将以富有生命力的新文化,焕活粤华电厂等工业记忆,形成高活力复合文化集群。从边缘城区迈向湾区中心,未来的海丝城将成为撬动黄埔、推动广州走向全球伟大城市的魅力舞台。

0 阅读:83

黄埔圈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