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必看!2025新标准:“低密度”至少<2.6,部分人<1.8

行平双 2025-04-01 10:06:36

参考文献: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中国循环杂志,2025年3月

《中国成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全国性横断面研究》,JAMANetworkOpen,2024年1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斑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8月

一、脖子里的“定时炸弹”,你可能已经中招了!

张女士最近拿到体检报告时,吓得差点把咖啡洒了——她的颈动脉里居然长出了斑块!

医生告诉她:“60岁后,几乎人人都有这玩意儿。”但张女士才45岁啊!像她这样的中年人如今并不少见。

北大团队一项覆盖1070万中国人的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40%,而60岁以上人群几乎是100%中招。

这些斑块就像藏在脖子里的“水垢”,由胆固醇、脂肪和钙质堆积而成。平时悄无声息,但一旦破裂或脱落,就可能堵住大脑供血的主干道,轻则头晕眼花,重则直接引发中风。更扎心的是,很多人直到体检才发现这个隐患。

二、2025年新标准:你的“低密度”达标了吗?

最近,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直接把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标准划了条硬杠杠——至少<2.6mmol/L,部分人甚至要<1.8mmol/L!

为什么这个指标如此重要?

简单来说,LDL-C是斑块的“原材料”。它就像血管里的“垃圾运输车”,一旦超标,就会把胆固醇倒进血管壁,加速斑块生长。过去,很多人觉得“<3.4mmol/L”就安全了,但新标准直接砍掉0.8个单位,相当于把警戒线往前推了一大截。

举个例子:

老王50岁,抽烟又肥胖,查出颈动脉斑块。按新标准,他的LDL-C必须压到<1.8mmol/L,因为“吸烟+肥胖+斑块”三重风险叠加,中风概率飙升。

而普通斑块患者,即使没有其他毛病,LDL-C也得控到<2.6mmol/L,比健康人严苛得多。

三、斑块稳不稳定?专家说:先别纠结!

有人问:“我的斑块是稳定的,是不是不用管?”医学界过去确实会区分斑块性质,比如低回声斑块(不稳定)和强回声斑块(稳定)。但2025年的新标准直接“一刀切”——不管斑块稳不稳定,只要存在,LDL-C必须达标。

为啥这么“武断”?

现实很骨感:90%的斑块都属于“不稳定”或高危类型,等回声或强回声的稳定斑块少之又少。

年龄不饶人: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基本都被划入心血管高危人群,斑块性质的影响微乎其微。

理想水平≠安全线:研究证实,LDL-C<2.6mmol/L才是“理想水平”,能显著延缓动脉硬化,而<3.4mmol/L只是“及格线”。

四、逆转斑块不是梦!关键看这两招

别以为长了斑块就只能等手术!北大李立明教授团队发现,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年轻人完全有机会让斑块缩小甚至消失。

第一招:吃对喝对

少吃“三高”:高油(炸鸡、红烧肉)、高糖(奶茶、蛋糕)、高盐(咸菜、腊肉)是斑块的“肥料”。

多吃“三宝”:全谷物(燕麦、糙米)、深海鱼(三文鱼、秋刀鱼)、新鲜果蔬(西兰花、蓝莓),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和Omega-3能清扫血管。

第二招:动起来

每周快走150分钟,相当于每天散步半小时。坚持3个月,LDL-C能降10%-15%,还能把“好胆固醇”拉高。

如果生活调整还不管用,医生可能会开他汀类药物。这类药能把LDL-C砍掉30%-50%,相当于给血管来场“大扫除”。

五、高危人群注意!这些信号别忽视

以下6类人最容易被斑块“盯上”:

年龄>40岁(血管老化加速)

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老烟枪(每天1包烟,斑块风险翻倍)

肥胖(BMI>28的人危险系数飙升)

久坐族(每天运动<30分钟)

有家族史(父母中风或心梗过)

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赶紧去做个颈动脉超声!这项检查无痛无创,5分钟就能看清斑块大小和位置。

六、未来已来:精准预测中风风险

同济医院最近搞了个大新闻——他们研发的“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系统,能结合斑块形态和狭窄程度,把中风风险预测准确率提升60%以上!比如轻度狭窄但斑块评分≥3的患者,中风概率比评分低的人高3倍。

这意味着,医生能更早识别高危患者。比如老李的血管只堵了30%,但斑块评分高,医生可能直接给他开强化降脂方案,而不是等堵到50%再处理。

七、中西医联手,双管齐下

西医主打“控指标”,中医则擅长“调体质”。最新研究显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三七)能改善血管微循环,延缓斑块进展。尤其适合LDL-C轻度升高(2.6-3.4mmol/L)的早期患者。

但记住!中药不能替代他汀,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乱吃补品加重肝负担。

结语

颈动脉斑块不是绝症,而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2025年的新标准给我们划清了红线,但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少吃多动、定期体检、科学用药。血管的寿命就是你的寿命,现在开始保养,永远不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13
行平双

行平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