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北宋徽宗年间,西北边疆有一支军队,叫种家军。
了解《水浒传》的朋友可能比较熟悉,水浒传里说的“老种经略相公”就是这支军队创建者,种世衡的儿子。
种家军跟杨家将一样,也是北宋时期一支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军队。
这时可能有人就要说了,你小子是打算开始讲水浒传了吗?
错了,说这些只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的主角。
那就是人送外号“宋朝加特林”“人肉机关枪”的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
根据《宋史·种世衡传》记载,河南地区的蕃部发生叛乱,其中羌族首领阿章率领其他部族抵抗官军。
宋朝熙河路的统帅胡宗回派遣种世衡的孙子种朴前去讨伐。
种朴刚到没几天,还处于两眼抓瞎的状态,本想以叛贼锋芒正盛,而且天气寒冷,想看看情况再出击。
但是胡宗回连续发来六七封文书催促他出兵,种朴不得已,只好率领军队出征。
羌人得知种朴率军前来,预先设下埋伏等待。
种朴遭遇伏击,虽然拼死抵抗,但最终为贼所杀,以马负其尸去。
羌人乘胜追击,宋军撤退时遇到狭小的关隘,道路被堵塞,军队无法顺利行进。
就在这危急关头,我们的主角王舜臣挺身而出。
他背挂箭壶,手挂长弓,独自为大军殿后。
羌人大约有一万骑兵冲来,其中有七人骑着披甲的战马作为先锋。
王舜臣心想这七人必定是羌人中最为勇猛的,必选先除掉他们振奋士气,不然身后军队必将全军覆没。
于是,他当场就判了这七人死刑,大声宣布:“我将在冲锋最前的敌人眉间插上一朵血花。”
随即拉弓连发三箭,射杀了三人,每箭都正中面部,果然是眉间插花。
剩下的四人见状惊恐逃窜,但也被王舜臣射中背部,箭矢透体而出。
万余羌人骑兵看到这一幕,惊的目瞪口呆不敢向前,而宋军士气大振,赶紧在王舜臣的指挥下重新列阵。
不久之后,羌人再次发起攻击。史书记载这一战从申时到酉时,差不多在四小时内,王舜臣连续发射了千余支箭,箭无虚发。
不过他的手指也因长时间拉弓而裂开,鲜血直流到肘部。
直到傍晚时分,羌人被王舜臣神乎其技的箭技所震撼,士气大减,无人敢言再战,官军才得以通过险要地段。
事后,朝廷得知此事,追赠种朴为雄州防御使。
而王舜臣则官至兰州知州,可能因为手伤的太重,之后也没有更为辉煌的战绩了。不然之后征讨梁山和方腊估计也就没小李广花荣(原型存在争议)和小养由基庞万春(水浒传杜撰)出风头的机会了。
现在可能有人要质疑王舜臣如此强悍的战绩,但是现代射箭爱好者都可以做到3秒一发,甚至极限可达1秒一发。
而王舜臣作为北宋时期的沙场武将,并且擅长弓箭,他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锻炼,达到平均每分钟射出4.17支箭的速度并非完全不可能。
而且在当时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背景下,史书还能给一位名气不太响亮的普通武将歌功颂德,从侧面就能看出真实性了。
不论如何,王舜臣的名气或许不如花荣白马银枪影那般风流,也不如李广射虎那般名传千古,但他的沙场英姿,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英豪。他以一己之力,护佑大军,以超凡的箭术,震慑敌胆,展现了真正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