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万历皇帝与群臣长时间的斗争,朱常洛终于被立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藩国洛阳。
一般来说藩王在成年后就必须到封地就藩,但郑贵妃却对于太子之位没有死心。
找各种借口理由拖延时间,想寻找机会再次挑战太子的地位,这一拖就是13年。
而太子朱常洛的依旧不被万历皇帝喜欢,处境不佳,双方明争暗斗。
终于在1615年就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案件经过
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一名男子拿了根枣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想刺杀太子。
结果只打伤了守门太监,就被内侍摁在地上摩擦了。
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马上有人把这事报告给万历帝。
万历帝当即鼻子都气歪了,我再不喜欢他,他也是太子啊,你这大喇喇的打上门去,实在是粪坑里跳远—过分了噢,马上提审问罪。
办案御史问了几个小时,可这人总是胡言乱语,也没问出个结果,只知道他叫张差,蓟州人。
于是就把他交给了刑部,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审问。
这时张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邻居欺负了,他们烧掉我的柴火,我非常气愤,就打算到京城告状,击鼓伸冤。于是就到京城来了。半路上遇到两个人,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带我走到皇宫宫门,之后我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胡士相等官员听得云里雾里,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就把情况上报给了万历。
但是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cai)给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时,他感觉张差决不像是疯癫之人。
于是王之寀就对张差说:“你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你就饿着。”
张差向他暗示,表示自己不敢说
于是王之寀就赶走了其他狱卒,又在威逼之下,张差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是被两个太监收买,让他进宫打死皇太子的。
王之寀大惊失色,连忙把这场惊天大案上报万历。
据张差描述,他在一个月前碰到一个太监,让他做事,事成之后给他30亩田地作为好处。
张差就跟着他来到了北京,接着又有个老太监带着他进入了紫禁城,来到了慈庆宫,让他冲进去碰到一个打死一个,尤其是一定要打死穿黄袍的(指太子)人。
之后更是审问出这两名太监是郑贵妃手下的庞保和刘成。
此事一出,朝野哗然,群臣纷纷怀疑是郑贵妃在幕后指使,想要谋杀太子,好扶立福王。
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赶来向万历帝哭诉。
处理结果
万历也感觉这事很棘手,但郑贵妃毕竟是他最心爱的女人,不过现在大臣群情激愤,不好公然袒护。
就让她去找太子私下调解,太子只要松口这事就能糊弄过去。
太子朱常洛明白万历的态度,也知道叫郑贵妃来找他的意思,就借坡下驴,表示这就是张差一人所为,跟其他人无关。
万历帝心情舒畅,只想着快点把这破事儿了解,害怕牵扯到爱妃身上。
赶紧快刀斩乱麻,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
然后又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案件分析
这场案件表面看好像是郑贵妃指使做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感觉充满蹊跷。
作为一名在长期处于政治斗争中的摸爬滚打的贵妃,真的会这么草率的随便找个人就去行刺太子吗?
人家行刺要么图穷匕见,走一击必杀的路子。
要么提把大刀强行突袭,走刚猛无敌的路线。
而这人只是个农民,我没有看不起农民的意思啊,是专业不对口。
他用的武器还是根枣木棍,这破棍子又不是打狗棒。
这样近乎儿戏的一场刺杀怎么看也不像被人称为聪明的郑贵妃指派的。
那会不会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呢?
的确有可能,朱常洛虽已被立为太子,但位子并不稳固。
上演一场苦肉计就可以大大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可以打击郑贵妃的势力,好处多多。
但这场苦肉计好像又不是很苦,他自己毫发无伤。
如果换成聪明的你们,肯定得让自己深受重伤,将这件事影响扩大,让万历皇帝更加震怒,狠狠打击郑贵妃的势力,达到利益最大化吧。
我觉得最大的嫌疑是东林党。
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就是东林党人,他完全可以逼迫张差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而对这场案件紧咬不放的恰恰也是东林党。
他们这样做第一可以巩固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太子朱常洛的地位。
第二可以维护他们心中立长不立幼的国本大义。
第三可以打击郑贵妃身后的阉党势力。
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之后,郑贵妃势力果然大衰,万历帝也放弃立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想法。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整场案件只有张差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被处以凌迟。
临死前说:同谋做事,败露后,就推我当替罪羊,这么多官老爷竟然问也不问,任由幕后黑手逍遥,留下了对阴暗的大明官场的最后控诉。
但是现在已经无人在乎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