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说: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亡于共党,为奴亦不能

峻辉聊过去 2024-03-11 23:06:49

1931年9月18日,蒋介石从南京乘船南下,抵达南昌不久,便传来了沈阳“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一个月前,他才在南昌甩下豪言壮语:“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日军杀到了家门口,蒋介石有些慌了,共产党和家国存亡孰轻孰重,他没空再做仔细掂量,两天后便赶回了南京,下令召集了吴稚晖、张静江、戴季陶商讨大计。

为了保命,保住自己的权力,也保住这个国家,他开始向那个“眼中钉、肉中刺”伸出友谊之手,先行藏起了自己过去的那副强硬嘴脸。

三次围剿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蒋介石刚刚向共产党发起了第三次“围剿”。

在这之前,他还发起过两次“围剿”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了。这次出手,他有不计后果,将红军一网打尽的意思。

第三次“围剿”前,他自命“围剿”军总司令,和何应钦携手坐镇南昌,发动了30万人的兵力,还聘请了德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军事顾问,在战事上倾注了很大的心力,本以为已经胜券在握,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

红一方面军打了三个月,六场战斗节节胜利,歼敌3万多人,还缴获了万余支枪,杀尽了敌军的气焰,也充实了战斗物资。

此战过后,赣南和闽西的两块根据地便被红军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块广大区域下辖二十多个县,占地面积很广,两军之间的势力范围又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这之后,一部分国民党军受到震动,还起义改组为了红军第五军团,这对于国民党军亦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

蒋介石的这次行动有些冥顽不灵、吃力不讨好的意思,毕竟前两次“围剿”中国民党军的表现实在差劲,似乎只要共产党稍微动动脑子,动动手,他们就已经招架不住了。

第一次“围剿”发生在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国军的攻击目标是赣东北的苏区。红军战士在方志敏的带领下,将国军打得武力尽失,难以恢复。

渡信江时,红军战士兵分两路,一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偷袭城西守敌,将河对岸的几百名靖卫团丁搞得悉数缴了械,没用一枪一弹就结束了战争。

另一路则专门对付浮桥头的守军,采取的也是速战速决的战术。国军迟钝,红军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将其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四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时任国民党军团长的李坤带人弃城而逃,留下的人也都纷纷缴械,这便是第一次“围剿”时的凄惨战况。

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军打得也很是吃力。当时,他们组织了4个团的兵力进攻位于赣东北苏区中心的弋阳九区和横峰葛源,再一次遭到了红军战士的沉重打击,最后被俘虏了180多人,有200多支枪械被缴。

之后,红军战士又进军闽北,再次赢得了大捷,让弋阳县冷水坞和横峰县何家坝的国民党军溃不成军。

总之,这三次“围剿”行动中,蒋介石都花费了很大的心力,他有心灭掉红军,但不管是当时两军的实力对比,还是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都让他的这个想法扑了空。

日军的突袭

除了三次“围剿”的惨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再一次说明了蒋介石对国内形势的评估有多么错误。

这次的事件看似是突袭,其实日军早就做过谋划。板垣征四郎是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他就在日本陆军学校发表过讲话,说满蒙的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日军一定要将其搞到手。

事情是在九月十八日晚上发生的,因此得名“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则是以事变发生的地理位置——满洲为其命名的,称其为“满洲事变”。

当天傍晚,日本关东军借口说要巡视铁路,偷偷把炸药包安到了南满铁路上,事后还拒不承认,诬陷这是中国军人所为。

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南柳条湖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放了三具穿着中国军服的尸体,之后便让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向我军在北大营的驻地发起了进攻,很快便占领了整座城市。

日军这次的行动会这么大胆,也与蒋介石之前对东北的态度有关。

他一直主张的都是“攘外必先安内”,要先把红军问题处理好,再顾外敌,因此放松了警惕,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

事情发生之后,国民党政府还满不在乎地给东北的驻军打了一封电报,说日本人不过是普通的寻刑滋事,下令他们不要抵抗,任由日本人胡来。

当时,国民党主要是把希望寄托到了国际联盟身上,但是国际联盟也拿日本没有什么办法,他们让日本人撤军,日本毫不动弹。

日本人看没人管得了自己,愈发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最终不过4个月的时间便将东三省100多平米的土地都给掠夺过去了。

蒋介石的转变

从全力围剿共产党,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实现,蒋介石的转变并不彻底,其与共产党的交好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蒋介石还曾试过让周总理、董必武、博古、王稼祥等人加入他的麾下,成为国民党的一员,但是遭到了他们的严词拒绝,蒋介石心有不快,当晚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匪性难改”四个字。

不过,他也想过将共产党一网打尽终归是无法做到的,于是改说让他们求饶就可以了。

1937年9月23日,他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抗日立场,表示要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挽救危难中的中国。

但这次的合作,只限于军队和政权方面,两党之间并不存在需要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就必然导致双方在这一过程中潜在的冲突与矛盾。

1947年,抗战胜利后,随着董必武等74人乘着飞机返回延安,长达十年之久的国共合作一朝之间彻底破裂。

这样的破裂似是必然,在蒋介石的心里,从来就没有真正将共产党视为真正的合作伙伴,他一直都在等待着一个时机降临,悄然打响内战。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还将两个军的力量空运到了秦皇岛,试图抢夺胜利果实。

他将杜聿明任命为保安司令,带领部队从山海关打到了锦州,由此关外的内战开始了。

随后,国民党军又先后攻占了抚顺、铁岭、鞍山、营口等东北解放区,继而向中原解放区发起了进攻,挑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1946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向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发起了进攻,两党之间的和平谈判至此再无希望。

1947年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国民党将领陈诚的态度相比蒋介石更是猖狂。

他直接说,两边真的打起仗来,国军只要三个月就可以把共产党打得体无完肤。国民党出兵是为了平定叛乱,一定要把共产党打得全部解除武装。

陈诚说得信誓旦旦,至于内战后来的结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了。共产党并非无足轻重,蒋介石打得无计可施,反倒把自己逼退到了台湾,最终回天乏术。

1946年1月重庆谈判的时候,国民党本来是有机会和共产党做和平谋划的,只是其仗着有美国人的支持,愈发膨胀,毫不把共产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眼里,执意搞独裁专制,所以下场凄惨。

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还提出了一个“反共复国”战略,将其归纳为“一二三五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此时,他对待共产党的态度没有温和的意思,依旧很不友好,将其视为影响自己返回大陆,统治全国的巨大障碍。

从1950年代开始,他不断派出飞机轰炸大陆沿海城市,在大陆沿海岛屿搞偷袭,以致海岸空战、炮战不断,影响人民生活的安定。

到了60年代,蒋介石的反攻行动更甚,成立了由他和陈诚共同牵头的“反攻行动委员会”,还特别设置了“国防临时特别捐”,专门用来筹集资金。

有人分析过,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提出的“反共复国”方案大概有一千多个,但是无一成功。

这背后一方面说明了蒋介石的想法是如何得不切实际,但另一方面也为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提供了安全隐患。

从日本到美国,这些国家正是利用了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敌对心理,一再强行介入到了我国统一大业的实行过程中,让两岸隔膜丛生。

蒋介石宁愿为亡国奴,不愿意修正对共产党的态度,终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但却对我国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实在叫人气愤。

14 阅读:4771
评论列表
  • 2024-03-13 10:40

    近代第一民族罪人,懦夫蒋秃子

  • 2024-03-13 14:20

    所以蒋软必输

  • 2024-03-13 19:57

    先生明鉴!👍🏻

  • 2024-03-13 19:19

    蒋介石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 2024-03-13 20:55

    老蒋不败天理不容

  • 2024-03-13 21:48

    东三省一百多平米?整个文章错字连篇,语句极不通顺,这水平哪有脸讨论历史?!

  • 2024-03-13 19:55

    难怪当时的老百姓称呼它为蒋该死!

  • 2024-03-13 21:21

    小编咋忘了不说亡于桂系呢?

  • 2024-03-13 21:22

    民族的罪人是洗不净的。

  • 2024-03-13 21:11

    蒋光头一直消极抗日

  • 2024-03-13 21:00

    老蒋是不可能投降小日子的,因为汪精卫已早他一步投降稳坐汉奸第一把交椅。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