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洪,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专家,“东莞市技术拔尖人才”;曾任东莞市科协副主席,东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先进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东莞市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促进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称号。叶伟洪临床治疗上讲究“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补、筋骨并重”,善用“攻下逐瘀、活血通络”的方法为骨伤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提出“未病先防,身心并重,科学养生,道法自然”的调护理念,对病人的全面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叶某,男性,时年73岁,初诊:2020年6月25日。
1周前出现颜面部、四肢、躯干部散在多发红色斑丘疹,迎风时瘙痒明显,曾于当地诊所就诊,考虑为过敏,予静滴药物后斑丘疹消退明显,但隔日即再次发作,病情反复,久治不愈,自诉发病前10天前曾服用海鲜及荔枝,纳眠较差。
【首诊证候】
主诉:颜面部、四肢及躯干部散在红色斑丘疹1周。
诊查:全身多处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大小约0.1cm,明显抓痕,无皮屑,无渗液渗血,无皮损。舌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论治】
诊断:过敏性皮炎。
辨证:湿热蕴结。
治则:清热祛湿。
处方:
薏苡仁30g,山楂15g,绵萆薢20g,泽泻15g,生地黄20g,猪苓15g,牡丹皮15g,赤芍10g,苦参15g,芡实20g,炒白扁豆20g,蒸陈皮5g,水煎服,4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6月25日
皮疹较前减退。
处方:生地黄30g,浮萍15g,赤芍15g,野防风15g,苦参10g,绵萆薢15g,蛇床子10g,盐车前子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金银花10g,银翘10g。水煎服,3剂。
外洗方:白矾20g,泽泻20g,薄荷20g,牡丹皮20g,新疆紫草20g,桑枝30g,大黄30g,黄柏30g,防风20g。水煎煮后外洗,2剂。
三诊:2020年7月9日
皮疹减退,偶有皮肤瘙痒。
处方:浮萍15g,野防风15g,绵萆薢15g,盐车前子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金银花10g,黄柏10g,苦参10g,生地黄30g,赤芍15g,甘草5g。水煎服,4剂。
外洗方:白矾20g,蛇床子6g,防风20g,泡苍术10g,泽泻20g,丹皮20g,新疆紫草20g,桑枝30g,大黄30g,黄柏30g,薄荷20g。水煎煮后外洗,2剂。
【按语】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患者接触各种过敏原而引起面部皮肤发生的过敏性炎症反应。西医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常用药物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短期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多,较易耐药,症状反复。该患者经西药治疗后无效而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首诊重用清薏苡仁、棉萆薢、泽泻、猪苓、等清热祛湿之品,配合芡实、白扁豆、陈皮等健运脾胃,同时予以牡丹皮、赤芍、苦参等清血分之热。二诊症状有所减轻,稍减清热祛湿之药,加用浮萍、地肤子、白鲜皮等较轻清之品,以达肌表透邪,同时以外洗方嘱其煎汤外洗。三诊后皮损减退。中药内服是中医常规治疗手段,但不应囿于内服,对于皮肤科疾病,外用药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用。■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作者:叶伟洪 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