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谁不想家呢?”
在高铁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在城市工作,这次是在老家参加亲戚的喜宴,结束后回单位上班。
路程寂寞,我们就聊起了城市和农村的话题,不知不觉就谈了一路。
小伙颇为健谈,他是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所在城市,以后打算在那里结婚买房,成家立业,并没有回老家的计划。
我问他不想老家吗,他表示自然是想,但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孩子的未来,还是留在城市比较好。
城里人情味淡薄,习惯了就好!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抱怨过这个问题,说城里人冷漠,不像农村有“人情味”,哪怕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可能一年到头都说不了两句话。
而在农村不一样,大家都互相熟悉,坐在一起家长里短能聊大半天。平常见面也是“叔婶大爷”的称呼,互相送个瓜果李桃什么的,人与人之间显得很亲厚。
农村人可能不像城市人那么富裕,但大家通常不会随时把钱挂在嘴边,有些事不是说没有钱或好处就不做了。
“但是,城里人人情味淡薄也有好处,那就是关系清爽,谁也不欠谁的,什么都按规矩办,很多事习惯了就好”,小伙表示,他还是很认同这点的,这样做事就比较高效,不像农村那么费事。
各扫门前雪,这其实是边界感,小伙认为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趋势。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四方!小伙和我都是农村出身,我们在农村生活过多年,深知农村的局限性。对没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的人来说,农村就像田园风景,农民都是质朴的,忠厚的,“采菊东篱下”的意境让人向往。
但对于困在农村的人来说,他们大多恨不得早日脱离这片土地。农村其实不是桃花源,在平和的表面之下,暗潮汹涌,稍有才能的人都想争官,各家各户都在较劲,都巴不得自己有乡镇、县城的关系,都想“扬眉吐气”。
谁家孩子在哪个单位上班,谁家亲戚有钱有势,谁跟谁有仇……农村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恨人有笑人无”在农村表现得愈发直接、浅薄和残酷。
俗话说,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四方。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惯性,从城市到县城、乡镇和农村,会形成一种关系链,从而构成所谓的根基,家族有背景的就会很强势,貌似大家也都认可这种强势。
所以很多农村年轻人渴望远方,要出去打拼,给自己找更好的出路。不是他不想留在老家,而是老家的位置和发展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存量争夺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处于弱势,只有一些边缘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靠蛮横凶横不讲理才能捞点边角料的好处。
富裕和好处等不来,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当然不能对农村太悲观,在这个世界上,太悲观和太乐观都是错误的。其实农村也有积极的变化,因为深知农村基层的混乱,管理也在规范化。
但分配主导者永远是比等待分配的一方要有利很多,一个农村好比一个公司,资源就那么多,好的位置就那么多,照样是金字塔的格局。
土地、资源、扶助、果园等等,只要是有油水的地方,谁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农村不乏勤劳的人,很多农民三四点就早起抢在日头前去地里干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侍弄庄稼,就是种菜种果树,再加上养牛羊和鸡鸭等牲畜,根本没有闲着的时候,如果谁在农村经常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好吃懒做,那会被全村人笑话和戳脊梁骨的。
“几千年来就是这样辛苦,但谁听说农民靠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劳致富的?”小伙忿忿不平,说老百姓忙活大半辈子,也不过勉强把孩子拉扯大,晚年再盖个两层小楼就算很成功了。
人心总是那么势利!哪怕是亲戚之间,甚至是一家人内部,势利眼也广泛存在,老百姓有质朴朴实的一面,也有势利狡猾的一面,很多时候无所谓道德和原则,大家都是随着崇富慕强的人性变化,捧高踩低。
穷就是弱,弱就是没本事,这样的人慢慢就被孤立了,哪怕小孩子都敢去笑话和欺负他。
“所以在农村没有人敢忍气吞声,为了一点边边角角,宅基地的几厘米之争,还有水源、小路、池塘、果园等等,都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会打破头。”
这时候道理、法制都是讲不通的,大家都在胡搅蛮缠,但争来争去都是鸡毛蒜皮,谁也赢不了谁。一旦是分了胜负,赢家趾高气扬,心满意足,输家就垂头丧气,默默把仇记在了心里。
所以,那些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为啥不愿意回农村老家?是因为农村的局限性,还是因为互害模式,或是因为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是狭隘、是冷漠、是嫉妒心,也是自私、狠毒和薄凉”,小伙说他父亲在小时候就告诉他,无论多难都要逃离这里,他多年辛苦,总算是做到了。不过我们也一致认为,随着农村的发展进步,只要大家都富裕起来,农村还是能变好的。毕竟,穷生奸计,富长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