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并不是主政者的主动意愿,而是到了非要去改革的时候不得不去改革才能去改革。古往今来,历史之中有大毅力,大决心的时候,在问题还没有变得很大的时候就想要改革的这种人并不是没有。
大部分国家的改革都是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说到底整个天下其实都是一个草台班子,绝大部分的改革者也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在及早发现问题的软件,也没有将改革彻底推动下去的决心,更没有翻云覆雨,惊天动地的雷霆手段,所以推行的不能彻底。
北宋时期意识到国家灭亡的危机,所以有了王安石变法,当时还没有到国家全面腐烂的时候,可北宋神宗皇帝一开始支持,后途中又犹豫不绝,到最后开始放弃变法,使得王安石变法功败垂成。
印度的甘地曾经领导了一个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的独立过程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英国人统治印度只想要赚钱,而甘地找到了这个命门,大家都开始躺平,让英国的统治没有钱可以赚。
甘地竟然就是靠着这样的办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运动,而印度人也拥有了自己的国家,不得不说这是世界历史之中罕见的奇迹。
世界之中西方民族号称是全球统一,但其实在英国是君主立宪,在法国又是民主共和,在德国的话又变成了联邦共和,在美国的话变成了联邦总统制,甚至在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这不是因为民主共和的观念不同,而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执政人产生的理念变化不同。I
改革国家也是这样情况,不是说一张文书下来一道命令或者是一个皇帝的圣旨就能从上到下推广,而是需要底下的人一步步的去完成一件事一件事情的去做。
可现实情况之中,在国家出现问题,但问题还没有变得很大的时候,如果提出改革总是遇到重重阻力,这个时候领导的个人决心和毅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个人的力量才能改变全局的力量,才期坚持思想工作,说服所有人去干,他们不干就自己去干。
可是如果没有这份大毅力,大决心,大杀伐手段的领导者,最后只能看着小问题不断的变大,中国春秋时代就有这样的故事,最后演变成了郑伯克段于殷。郑伯最后没有输,但是他上全郑国的百姓却受到了内战的伤害,所以改革与否,迟早与否,受伤的还是底层老百姓
天天向上
这就叫历史浩浩荡荡,谁也无法阻挡。
用户92xxx82
改革就意味着去权和让利。
不能没有你
商赢 王安石 张居正都没有好下场!
恐怖直立猿
没到绝境上位者怎么可能愿意让权
福星
改革的代价往往很大。
用户10xxx05 回复 11-29 15:04
你不仅找出了一堆贪婪和 得过且过的懒惰 借口,还又添枝加叶的扭曲了别人的意思,找了社会当背锅侠。社会有手有脚 吗?看你这言辞倾向是坚持继续不作为 继续视而不见的当小丑了?还是懒惰
福星 回复 用户10xxx05 11-29 15:37
幼稚之言
xuqichu17
“郑伯克断于鄢”,可不是“于殷”!且和改革有屁关系!小编先学好历史,再来胡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