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永嘉侯朱亮祖被召入京城,明太祖对其进行了严厉训斥,盛怒之下下令将其与长子朱暹用鞭子活活打死。
这还没完,十年之后,朱元璋又借着胡惟庸案,将朱亮祖打成逆党,并将其次子朱昱一家老小全部杀死,并永久废黜永嘉侯爵位。
历史上,朱亮祖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名将,朱元璋对他评价很高,他曾在效力元朝期间,在一次战争中抗住了徐达的进攻,还砍伤了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让朱元璋感到十分震惊。
因为这一缘故,朱亮祖虽然背叛过朱元璋,但朱元璋却不追究他的罪责,还重用于他,而他也不负所望,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明朝建立之后,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镇守在广东一带,成为一方大员,然而他在广东干了不少荒唐事,还杀掉了地方官,让朱元璋抓住了他的把柄,最终被朱元璋杀掉。
那么,朱亮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干了什么违法之事,以至于朱元璋不但要杀掉他,还要将他全家杀掉呢?
一、叛而复降,颇受重用
朱亮祖,安徽六安人,虽然他与朱元璋是一个姓氏,但他与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朱元璋的阵营当中,除了他的族人和义子之外,还有六位姓朱之人,分别是朱升、朱寿、朱亮祖、朱亮、朱潜、朱鼎。
朱升,他虽然是文臣,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朱元璋占据应天之后,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为朱元璋平定天下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除了朱升之外,其他四人都是武将,朱潜、朱鼎在鄱阳湖之战中牺牲;朱寿战绩一般,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后来被封为舳舻侯;朱亮的名气也不大,但他有个儿子很有名,即靖难四名将之一的朱能。
在以上五人当中,朱亮祖应该是名气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人,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元朝的统治危在旦夕。
然而,许多义军虽然打着推翻元朝的口号,却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亮祖的家乡就曾被义军洗劫一空。
为了保境安民,朱亮祖召集乡勇,组成了一支民兵队伍,因其在抵抗义军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受到了元廷的嘉奖。
为了树立典型,从而让更多百姓站出来支持朝廷抵抗起义军,元朝便封朱亮祖为义军元帅,让其镇守在宁国。
因为这一缘故,朱亮祖一跃成为元朝将领,他手下的民兵队伍,也成为了正规军,元廷还为此给他发过武器和军饷。
1356年,朱元璋渡江之后向皖南一带扩张,在攻打宁国的时候,他第一次与朱亮祖相遇。
当时,朱元璋听说镇守宁国的不过是个农民出身的将领,便没放在心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围攻了宁国三个月之久,在损失了不少兵马之后,这才攻入宁国,将主将朱亮祖俘虏。
当时,朱元璋对朱亮祖的勇猛非常欣赏,于是让其效力自己,还赏赐给他金币,让其继续镇守在宁国。
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朱亮祖就趁着朱元璋攻打应天之时,举城投降了元朝。
后来,朱亮祖率军与朱元璋的部下作战,连战连捷,还俘虏了六千余士卒,而且占据了宣城,由于当时朱元璋无暇分兵,便暂时没有理会朱亮祖。
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朱元璋攻下应天之后,对朱亮祖的反叛感到非常生气,于是让徐达、常遇春率军六万攻打宁国。
徐达和常遇春大家应该很熟悉,他们是朱元璋麾下最厉害的武将,但二人在以多击少的情况下,竟然没在朱亮祖身上占到便宜。
据记载,朱亮祖勇不可挡,不但抵抗住了徐达的轮番进攻,还在突围而出之时,与常遇春的短兵交接中,将常遇春给砍伤了,以至于诸将都不敢上前与之交战!
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
由于战争陷入困境,朱元璋连忙奔赴前线,在援军的支援下,加之城中粮草不济,最终攻克了宁国县城,俘虏了朱亮祖。
要知道,徐达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也是明朝第一武将,而常遇春则有“常十万”之称,这样强悍的两个人,竟然没能打赢朱亮祖,可想而知朱亮祖有多强!
朱亮祖被俘之后,朱元璋对他说,你觉得我该怎么处置你?
朱亮祖毫无惧色,回答朱元璋说,你要我活,我就为你效力,你要我死,也随你的便!
朱元璋听了这话,认为朱亮祖为人豪迈,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其释放,依然让其在麾下效力。
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
而朱亮祖也为朱元璋对自己的降而复叛既往不咎所感动,加之他认为朱元璋是位明主,便不再三心二意,而是全心全意为朱元璋效力,很快就因为战功而被封为枢密院判。
二、征战四方,鲜有败绩
朱亮祖投效朱元璋的时间,虽然比徐达、常遇春等人晚,但是时机却很好,因为那时候朱元璋刚刚占据应天,这是明朝建立的根基所在,也是朱元璋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从那个时候开始,朱元璋经历了许多大战,而朱亮祖几乎全都参加了,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比如,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进行的鄱阳湖大战中,朱亮祖虽然手臂负伤,却依然迎头而上,最终缴获了一艘巨船,之后又随军攻克武昌,战后因功被封为广信卫指挥使。
1365年,张士诚手下大将李伯升率军二十万攻打诸暨,大将胡大海之子胡德济虽顽强抵抗,却依然不敌,于是向李文忠求救。
但是,当时李文忠手下的主力在衢州,来不及救援诸暨,情急之下他便奔赴金华,向驻扎在那里的朱亮祖寻求祖帮助,朱亮祖二话不说,当即与李文忠一道驰援诸暨,连续行军六十里之后,依然将李伯升击败,李伯升只身逃走。
史书记载这一事实的时候,许多人认为是李文忠的功劳,毕竟他官职高,是朱亮祖的上司,又是朱元璋的外甥,实际上指挥战斗的是朱亮祖。
这之后,朱亮祖跟随李文忠南征北战,取得了傲人的战绩,攻克崇安、建阳、桐庐、余杭等地。
而在与方国珍的战争中,朱亮祖的表现也是相当亮眼的,大败方国珍之弟方国瑛,连续夺取仙居、温州、瑞安、盘屿等地,并且两次击败方国珍手下大将方明善,最终迫使方国瑛和方明善投降。
由于朱亮祖战绩卓著,所以职务不断得到升迁,至明朝建立前,他担任浙江行省参政,与李文忠一起镇守重镇杭州。
在明朝建立前的一系列战争当中,朱亮祖展示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华,而且鲜有败绩,朱元璋因此对他大加赞赏,多次赏赐巨额财物给他,以示鼓励。
1368年明朝建立后,正当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的北伐大军势如破竹之时,南征大军也开始施展拳脚。
当时,朱元璋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率军由海路攻打广东,在劝降广东番禺守将何之后,继续进军广西,一路势如破竹,杀得元军丢盔卸甲,攻克郁林、浔县、贵县、桂林、南宁和象州等地,直至平定广西全境。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钦定功臣三十四位,其中朱亮祖排名第二十七,被封为永嘉侯,获赐铁券,子孙世袭,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
实际上,朱亮祖这个排名稍微靠后了些,这与他的出身、资历等有关,有些战绩不如他的,反而排名比他高。
当然了,这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当时也只有6位公爵,大多数人都是侯爵,待遇也都差不太多。
第二年,朱元璋发兵入蜀,征讨明夏政权,当时主将是汤和,副将是傅友德,这个配置其实是很高的,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明军迟迟无法拿下蜀地。
这个时候,朱元璋想到了朱亮祖,他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军驰援伐蜀明军。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一决定,刺激到了汤和和傅友德,在朱亮祖抵达蜀地之前,就攻克成都灭亡了明夏。
这让朱亮祖很是恼火,认为汤和、傅友德不厚道,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攻打尚未平定的州县,也算是分享了平蜀之功。
三、镇守广东,横行不法
朱亮祖其人,文化程度并不高,被许多人认为是武夫,朱元璋夺天下,他可以发挥大作用,等到朱元璋治天下的时候,他马上就变成不稳定因素。
其实,不光是朱亮祖,淮西勋贵当中,绝大多数人都跟他一样,泥腿子出身,高居庙堂之后就开始暴露本性,横行不法,为害一方。
自蜀地平定之后,除了北伐之外,明朝国内再无大的战事,朱亮祖不再领军出征,而是做一些诸如镇守北平,协助李善长屯田,祭祀南海等事情。
1379年,朱元璋为了解决倭寇袭扰明朝沿海问题,派遣了多名大将到沿海一带布防,朱亮祖因平定广东之功,又对广东比较熟悉,被朱元璋委以镇守广东之重任。
朱亮祖抵达广东后,当即征调三万民夫修建广东北城,加强沿海一带的防卫,在他的治理下,广东倭寇问题大为缓解,因此受到朱元璋嘉奖。
此后,广东相对比较太平,朱亮祖作为镇守一省之大将,称得上是封疆大吏,权势很大。
但是,也正是因为日子好过了,朱亮祖就开始忘乎所以了,时常以功臣自居,不把广东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还干了一些违法之事。
朱亮祖来到广东之后,很快就被当地的地主豪绅拉拢,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在他的纵容之下,地主豪绅们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横行不法,由于地方官都很畏惧他,所以没人敢管。
但是,番禺知县道同却是个硬茬,朱亮祖多次逼他屈服,他就是不从,还派人查清了一些地主豪绅的罪行,然后将他们逮捕,拉到大街上游行示众。
为了洗脱罪责,地主豪绅们便向朱亮祖行贿,想要朱亮祖向道同施压,从而将他们释放。
朱亮祖便设宴款待道同,道同却当着许多人的面对朱亮祖说,你身为臣子,怎么能受这些小人驱使呢?
因为这件事,朱亮祖觉得很没面子,也很怨恨道同,便在第二天派人冲到县衙狱中,将地主豪绅们释放,还鞭打了道同。
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
1380年,番禺县一位罗姓富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亮祖,由此成为朱亮祖的岳父,仗着自己这层身份,他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道同得知这事后,便派人逮捕了罗氏兄弟,准备依法惩办,朱亮祖十分生气,竟然又派人到县衙的大狱将人劫走,并再次鞭打了道同。
道同屡次遭到朱亮祖欺压,心中十分愤懑,为了替民做主,他派人调查了朱亮祖的罪行,达十余条之多,然后上奏给朝廷。
然而, 道同派去送奏章的人刚出发,就被防备心极强的朱亮祖知道了,他便也写了一封奏章,赶在道同之前送到南京,诬陷道同傲慢无礼,诋毁上司。
朱元璋看到奏章后,以为朱亮祖说的是真的,便派人去番禺赐死道同,但没过多久道同的奏章也到了南京,朱元璋看完后觉得事有蹊跷,便派人去追赐死道同之人,但为时已晚,道同最终含冤自杀而亡。
后来,朱元璋派人去番禺调查,得知朱亮祖确实犯法,道同说的话才是真的,就感到非常懊悔,朝廷就此失去了一位好官,同时对朱亮祖十分生气,认为他横行不法也就罢了,还敢诬陷道同,简直是欺君之罪。
盛怒之下,朱元璋将朱亮祖及其协同犯法的长子朱暹召入京城,对他们进行严厉训斥,谁知二人竟然抵赖,还试图脱罪,朱元璋更加生气,便命人将二人鞭打致死。
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朱元璋之所以要用鞭打的方式处死朱亮祖父子,正是因为朱亮祖曾鞭打道同,他这么做有给道同报仇的含义在里边。
朱亮祖在广东惹得天怒人怨,而道同则深受百姓爱戴,他死之后,百姓都感到惋惜,于是将他的牌位放在家中供奉,许多年之后还有人怀念他,民间甚至传说他死之后当了神仙。
四、遭受牵连,全家被灭
朱亮祖父子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还未结束。
据记载,朱元璋以罪杀掉朱亮祖,但对他的功绩还是肯定的,不但亲自为他写了祭文,还让他的小儿子朱昱承袭了永嘉侯爵位。
有人可能要问,当初朱元璋封朱亮祖为侯,不是赏赐了免死铁券吗,那朱亮祖为何不用?
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用免死铁券抵罪是有条件的,且免死是有严格限制的,这个朱元璋早就做好了设计,怎么可能让人钻了空子。
具体到朱亮祖身上,他干的事情也不止死一次,所以拿出免死铁券也还是没啥用的。
朱亮祖作为武将,他的两个儿子也都从了军,其长子朱暹智勇兼备,长期跟随朱元璋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累功至府军卫指挥使,只可惜他被父亲带坏了,结果一起被鞭死。
朱亮祖的次子朱昱在承袭爵位之前,已经因功升为千户了,承袭爵位之后,他在宿州安家,但后来被派往青州任职。
原本,朱昱可以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的,但他的运气很不好,他承袭爵位的时候,刚好爆发了胡惟庸案,许多功勋被杀死,当时他虽然没有牵连其中,但日后将会给他带来大灾难。
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朱元璋意识到一个问题,开国功勋当中,不少人跟朱亮祖一样,身处高位却横行不法,并且这些人深度参与政治,对继位之君的统治地位造成严重威胁。
于是,在胡惟庸案爆发后十年间,他借着胡惟庸同党的罪名,杀了不少人。
1390年,发生一件大事,韩国公李善长与胡惟庸来往的证据,被摆在了朱元璋面前,要知道李善长曾任中书左丞相,是百官之首,党羽众多,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样一个人都参与了谋反,让朱元璋感到后背发凉。
于是,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杀掉,同时将事态扩发,发布《昭示奸党录》,将众多公侯全部归入胡惟庸逆党之列,然后全部杀掉。
很不幸,朱昱恰在其中,倒不是说他参与了胡惟庸案,只不过朱元璋对他不信任,尤其他的父亲朱亮祖与李善长、胡惟庸都有过交往。
当时,朱元璋下令杀掉朱昱全家,同时废黜永嘉侯爵位,不过朱昱的儿子朱子科、朱子池兄弟侥幸逃走,靖难之役的时候他们逃到东阿县生活。
洪熙时期,朝廷念及朱亮祖的功劳, 给予其后裔世袭千总的待遇,朱亮祖的家族因此逐渐兴旺起来。
到明朝末期的时候,朱亮祖的许多后人都在朝为官,有的甚至做到了尚书、翰林,他的一支后人还成为平阴、聊城一带的名门望族。
写在最后:朱亮祖从义军元帅到大明勋贵,花了十三年,到他被鞭死,也花了十三年,他的一生立功无数,却死得憋屈,但这怪不了朱元璋,是他自身的性格和习气所导致的,并非朱元璋刻意要杀他。
事实上,即便朱亮祖不被朱元璋鞭死,他日后恐怕也没什么好结局,因为朱元璋治理天下,需要的是治世能臣,他最反感功臣们不但不出力,还给他添乱。
整个洪武时期,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开国功臣有很多,仅胡惟庸一案就杀掉了一公二十一侯,不能说这些人都是被冤杀的,其实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横行不法之人,朱元璋只是借胡惟庸案来惩办他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