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与寿命的关系被发现:经常不吃晚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韩玄来看趣事 2025-04-26 03:39:4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天色一暗,厨房的灯却没亮;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销声匿迹。老王家的饭桌空着,屋里只有电视的声响在回荡。邻居大妈问他:“你怎么还不吃晚饭?”

老王抿了抿嘴,摆摆手:“不饿,吃晚饭太胖,听说不吃还养生。”这话一出,大妈摇摇头,嘟囔着:“省的是饭,折的是命啊。”

“不吃晚饭能活得更久”——这句话近些年像蒲公英的种子,在社交媒体上随风飘散,一传十十传百。

有人说晚上少吃,能减肥;有人说不吃晚饭,肠胃能“休息”;还有人干脆把晚餐当成“健康杀手”,视若洪水猛兽。

然而,真相真的如此简单明了?那些长期不吃晚餐的人,后来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寿命真的因此拉长了吗?

不妨从一项研究说起。2022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发布了一项追踪近2万人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跳过晚餐的人,全因死亡率反而比规律三餐者高出约12%”。

研究人员推测,这与机体长期处于“间歇性缺能”状态,导致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衡密切相关。

而这项研究并非孤例,2023年《营养与代谢》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论文也有类似发现——晚餐不吃者在10年随访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尤其以女性为主。

但问题的根不在于“不吃晚餐”这一个动作,而是“为何不吃”、“怎么不吃”以及“不吃之后怎么补”这三件事。

在中国,晚餐往往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尤其在南方一些地区,比如广东、湖南一带,晚上吃得丰富、讲究“热气腾腾”,常常一家人围锅而坐,边吃边聊。

而在西北的宁夏、甘肃等地,晚餐则更偏向主食,比如拉面、馍馍、羊肉汤,强调的是“抗饿”。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其实早已在千百年的生活演化中“因地制宜”,并非无的放矢。

有意思的是,在一个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武汉市社区健康中心开展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在湖北、湖南等晚餐以米饭、炒菜为主的地区,晚餐摄入能量占全天总摄入的比例高达40%以上,但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却并不高,原因就在于人们晚饭后常外出“溜达”,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真不是空穴来风。

反观城市里一些年轻人,晚餐要么点外卖,要么干脆不吃,图个“轻断食”,结果呢?睡眠紊乱、胃功能紊乱、胆囊结石、低血糖、甚至抑郁焦虑接踵而来。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临床数据显示,年轻女性因过度节食、长期不吃晚餐导致月经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例显著增加。

那为什么很多人“不吃晚餐”之后,初期会觉得“精神更好了”“体重轻了”?这其实是身体在短时间内“强迫适应”所带来的假象。

没有摄入,胰岛素水平下降,短时间内脂肪开始分解,体重下降;但与此同时,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让人产生一种“兴奋感”。

然而,长期激素失衡的后果就是“燃烧自己”换来短暂清醒,最后却是“透支健康”。

再说一个让人扎心的事例。四川某县的一项地方性健康普查中,发现夜间不吃晚饭的中老年人,罹患胆结石的比例是正常就餐者的2.3倍。

医生解释,这是因为胆汁在晚间仍会分泌,如果胃里空空如也,胆汁就没处排,久而久之形成淤积,结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长”出来了。

还有人问:“那少吃点总行吧?”这倒不假。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把“不吃晚餐”变成了“整天乱吃”。白天工作忙,早饭随便一口,午饭狼吞虎咽,晚饭不吃,结果肠胃一天没个正经节奏,就像一台机器,时而断电、时而超负荷,迟早出毛病。

其实,人体的生物钟是一套极其精密的系统。根据2020年《细胞代谢》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人体内的“昼夜节律基因”会根据进食时间调节代谢活动。

如果长期不吃晚餐,会导致这些基因表达紊乱,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肝脏解毒功能、甚至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晚餐长期缺席后,反而更易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那有没有人真的适合“轻断食”呢?当然有。一些经过医生评估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在专业指导下采用“8小时饮食法”,确实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但这种方法并非人人适用,更不能“照搬照抄”。

尤其是血糖波动大、胃酸分泌旺盛、胆囊功能欠佳、肾功能异常的人群,一旦贸然减餐,反而雪上加霜。

讲个故事,山东临沂某村有位大爷,七十多岁,身板硬朗,每天三顿管饱。邻居问他有啥秘诀,他抿了一口茶,说:“吃饭嘛,不能偷懒。早晨吃好,午饭吃饱,晚上吃少,不是不吃。”这句顺口溜,倒挺有营养。

说到底,晚餐不是罪魁祸首,关键在于吃什么、怎么吃、几点吃。

晚餐时间过晚(如晚上九点后),确实会增加肥胖、睡眠障碍、甚至胃食管反流的风险;但晚餐摄入合理、清淡、适量,反而是身体代谢的“调频器”。

那么,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吃晚餐?

一是时间上,建议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避免临睡前两小时吃重食。

二是内容上,以易消化的蛋白质(如豆腐、鱼肉)、适量粗粮、绿叶蔬菜为主,减少油腻和高糖食品。

三是量上,不求饱,约占全天总能量的25%为宜。

四是形式上,尽量在家里吃现做饭,少点外卖、少吃加工类食品。

五是情绪上,晚餐最好在轻松环境中进行,避免边吃边吵或边看手机。

人常说:“三分靠吃,七分靠养。”晚餐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天情绪和能量的收尾战。吃得对,晚上睡得香,身体自然养得好。

长寿的秘诀,不在于极端的节制,而在于有节、有度、有爱惜自己每一顿饭的智慧。晚餐不是可有可无的“尾巴”,而是维系健康、调节情绪、连接家庭的“纽带”。

当年鲁迅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健康也是如此,有一顿饭,就吃一顿好饭。不是大鱼大肉的“好”,而是恰到好处、温润如常的“好”。吃得对,活得久,这不是玄学,而是医学。

参考文献:

[1]王子睿,李春华,赵春霞,等. 跳过晚餐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3):321-328.

[2]张晓红,刘慧敏. 不吃晚餐的代谢影响及健康风险评估[J]. 营养与健康,2022,14(5):45-50.

[3]高鹏,陈志宏. 生物钟与饮食节律的交互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28(6):347-352.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79 阅读:1770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4
2025-04-26 20:03

[鼓掌][鼓掌][鼓掌]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4
2025-04-26 21:49

你这种评论是晚饭什么都不吃的人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3
2025-04-26 21:49

什么都不吃,肯定对身体有害的。人体细胞需要营养。看怎么个吃法?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2
2025-04-26 20:03

说的太对了,不要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2
2025-04-26 21:49

我以为说的不对。不吃晚餐不代表不吃东西。牛奶呀,水果呀,蔬菜呀,零食呀,都可以算吃东西。不一定非要吃主食,面粉,大米鸡,鱼肉蛋。有些吃的东西可以代替代替这些东西。

韩玄来看趣事

韩玄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