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笑晚全家福
他是一个平凡伟大的父亲。
乡村的一名普通村医,他把6个孩子各个培养成才。
5个博士1个硕士。
网友们戏称他为人才“魔术师”,
崔永元向他请教“育子秘方”。
他们家被评为最美家庭。
他就是蔡笑晚,1941年出生于浙江瑞安,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知名医生。
蔡笑晚
他从小爱读书,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高考考上重点高中,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被学校除名。他靠自学,以三门科目满分成绩被杭州大学物理系录取,圆了自己的读书梦。
1962年,父亲病逝,家里陷入困境,作为长子,他只能从杭大退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他回到农村,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1967年,他的长子蔡天文出生了,从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之间,蔡笑晚和妻子共生5子1女。
他决定要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唯一的事业。6个孩子,5位成了博士,1位硕士,他真的做到了。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36岁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现在,蔡天文教授每年都会回国一两次,到国内的各大高校里讲学,同时和国内的统计学教授、学者交流学术经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术交流,把国际最前沿的统计学成果带回中国。
次子蔡天武,1988年考上李政道博士主办的CASPEA留学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得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为美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思,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美国圣约翰大学的博士生,如今国内开办实业;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博士生,如今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如今在中国建设银行绍兴分行担任副行长。
蔡笑晚夫妇与小女儿
六女蔡天西,14岁进少年班,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30多岁时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蔡笑晚和鲁豫
他的事迹在网上引起轰动,记者媒体全都跑来取经,就连著名主持人鲁豫也发出邀请,希望“博士老爹”可以传授传授经验。
他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关键词”、“四个要点”。
三个关键词是指早期教育、从小立志和培养自学。
早期教育:就是启蒙,越早学习越好,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孩子1岁多,就认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从小立志:立的是广阔的胸襟和气魄,他认为人若是想能成事,就要给自己“洗脑”:我能行,只有你自己相信你能做到,才能真的做下去。
蔡笑晚
为了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他自小就给孩子们讲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故事。
家里老旧的墙壁上贴着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的画像。
在他的鼓励下,小女儿从小就立志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并为此一生奋斗。
培养自学: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优秀的人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他说:“我不会一课一课地教他们,而是告诉他们哪些重要,要先学;哪些次要,可以晚些学。”
因此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具备自学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能力也会越来越明显。
四个要点指的便是先教做人、快乐教育以及爱和沟通。
四个要点注重的则是孩子的品性。不管智商高不高,学习好不好,第一步先教做人。
做一个道德高尚、心态良好、意志坚强、自强自立的人。
蔡笑晚带孩子走遍中国
快乐教育:学习不是死读书,要劳逸结合,寓教于乐。他把教育当成了艺术,他会在家里举行很多有趣味性的活动,家里的床板当乒乓球桌、举行学习竞赛、带孩子们出去旅游见识世界,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们在求知艰辛中尝到快乐。
爱和沟通:和睦的家庭氛围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爱和沟通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心理和性格。
在他看来,爱,是需要表达的,爱是需要平等沟通的。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
他把教育孩子当成了一生的事业,为了教育孩子,几乎牺牲自己所有的娱乐和人际交往。“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是蔡笑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6年,蔡笑晚在全国20多个城市做专场讲演100多场次,出资100万元,设立“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先后资助150多位贫困优秀学生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