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发生时,尽管卫青,霍去病已经去世,但卫青,霍去病两人曾经提拔了一大批的将校,这些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去帮助卫太子刘据呢?比如掌管北军的任安,就选择了闭门不出,他开了个两不相帮!那么其他跟随过卫青、霍去病,并且被封侯的人,都在干什么呢?真的是人走茶凉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巫蛊之祸发生的时间是在征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看在这一年,这些人里有哪些还健在,人都已经没了,你还让人家怎么帮助你呢?那就不是强人所难,而是痴人说梦了!
最重要的人物公孙贺,他是卫青、霍去病死后,卫氏最大的靠山,因为他是卫青的姐夫,还曾经担任过太仆,是汉武帝身边的近臣之一。汉武帝还任命他做丞相,但公孙贺当时很害怕,因为在汉武帝手下做丞相,可是个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有十三位丞相,能够善终的人只有三位,这里面可不包括他公孙贺!在巫蛊之祸发生前的征和一年的时候,他和儿子公孙敬声一起被杀,且全族被灭,不仅如此,汉武帝连和公孙敬声有关系的两个女儿,都没有放过!
接下来说说卫青的铁哥们公孙敖。这位老兄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初卫青随姐姐卫子夫入宫,被长公主刘嫖陷害,险些丢了性命,是公孙敖率领羽林军的将校,拼死将他救了出来,因此,公孙敖和卫青是铁哥们,这点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在太始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96年,公孙敖就死了,当然不是病逝的,因为牵连进了妻子的巫蛊案而被杀!在此之前的天汉四年,公孙敖曾经和贰师将军李广利一起出征匈奴,公孙敖因为损兵折将,被判处了死刑!史书上的记载是公孙敖乍称自己已死,这么做就叫做欺君,他知道汉武帝的脾气,欺君是什么样的罪他也很清楚,按照汉代的规矩,就算战败被判处死罪,也是可以用钱来免罪的,公孙敖不会拿不出这些钱来,至于后来因为妻子的巫蛊之事被杀,则更是牵强,在我看来无非是为了解除卫士羽翼的一种借口罢了,追背后主使之人是汉武帝本人还是李广利、刘屈髦就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说说李广、李蔡、李息。飞将军李广在漠北之战后自杀而死,因此他的儿子李敢责怪卫青见死不救,还差点杀了卫青,直接导致他被霍去病射杀。至于李蔡和李广不同,他非常聪慧,甚至做过丞相,但是因为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汉武帝问罪,李蔡选择了自杀!李息算是个牛人,但他很早就已离开朝堂,被外派任职,史书上之后便没有的记载,况且他是在汉景帝时就已经入仕的将军,按年纪推算已经相当大了,和卫氏并无太深的交情!
其他的一些人,大多数也在巫蛊之祸发生前便已去世,因此不是他们不想出头,而是根本没办法出头。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人是例外,他不仅参与了巫蛊之祸,还被卫太子刘据所杀,这个人就是汉武帝的近臣韩嫣的弟弟韩说。虽然说韩说也是跟随大将军卫青才得以封侯的,但是他的哥哥韩嫣是汉武帝最信任的近臣,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在卫氏与汉武帝之间,他必然会选择站在汉武帝的一边,这也是他积极参与巫蛊之祸,配合江充去构陷魏太子的原因,他并不是被江充所利用,而是他在执行汉武帝的命令,他参与巫蛊之祸,除了配合江充外,也有监督江充的职责,但事态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才导致他被卫太子刘据所杀,在我看来,他的是属于误杀,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和江充、苏文并不是一路人,而是效忠于汉武帝的!
接下来看看霍去病的旧部。主要有四个人,第一个就是李敢,李敢的父亲就是飞将军李广,他的父亲一辈子都没封侯,但李敢跟着霍去病,则被封为关内侯。不过李敢死在了霍去病的手上,这件事本身就十分的诡异,因为李广自杀,李敢迁怒于大将军卫青,便到卫青的府上大闹,并出手打伤了卫青!卫青是个低调能隐忍的人,他并没有和李敢一般见识,并嘱咐身边人,一定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可卫青可以忍,霍去病不能忍,你李敢作为我的手下,居然敢殴打我的舅舅,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将军?于是在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狩猎的时候,霍去病射杀了李敢,要知道李敢可不是个大头兵,而是堂堂的关内侯,还是李广的儿子,属于名门之后,这样一个人,霍去病都敢随意射杀!对于汉武帝而言,这意味着失控的权力,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刀子只要能用就行了,太锋利,反而容易伤到自己!”
第二个是赵破奴。这个人幼年时曾经在匈奴人的地盘流浪,因此对于匈奴人很了解,后来逃回大汉,跟随在霍去病身边多次立下大功。最值得一提的功绩,是他攻破了楼兰国,俘虏了楼兰王。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就是赵破奴!太初二年的时候,赵破奴带领两万人,和匈奴人左贤王交战,但被对方八万部队包围,陷入了苦战之中,最后全军覆没,自己和儿子赵安国都成了匈奴人的俘虏。本来赵破奴是去接应要投降的左大都尉,但左大都尉的行动被单于发觉而陷入重围!逃回大汉后的赵破奴,失去了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发生后,赵破奴和儿子赵安国全族被灭。至于他们有没有真的参与其中,这点没有具体记载,只说和卫霍有关的将校,基本上都被彻底清除了!
第三个人是路博德。他在太初三年的时候, 被汉武帝安排在居延泽修筑居延塞,此后的路博德长居于边塞之地,就没有踏入过中原之地。按照时间推算,巫蛊之祸发生时,路博德已经去世的可能性很大,否则估计他也躲不开一刀之祸!
接下来说说北军主将任安。如果这个人支持卫太子刘据,恐怕刘屈髦未必能对付得了支持刘据的部队。但当刘据到北军调兵的时候,任安的反应是两不相帮,自己来个坐观成败。任安是卫青一手提拔的,曾是卫青府上的舍人,后来被卫青推荐,做了汉武帝身边的郎官,之后又做了益州刺史。巫蛊之祸发生时,任安任北军使者护军,这个位置十分关键,他可以调动北军,而北军是京城中最精锐的部队。但当卫太子刘据让人来调兵时,任安的反应是不出兵,于是很多人就会说任安忘恩负义,辜负了卫青对他的知遇之恩!事实真是如此吗?
任安是大将军卫青一手提拔的将校,他身上自然有卫青低调隐忍的特点和个性,你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学什么样的人。也是很多领导身边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的原因所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而不喜欢和自己格格不入,针锋相对的类型。因此卫太子刘据来调任安的北军时,任安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北军的作用是皇帝宿卫,除了汉武帝之外,就算太子也无权调用!如果确实需要调用,必须有汉武帝亲授的虎符才行!任安是个讲规矩的人,这也是他既没有帮助刘据,也没有助纣为虐,去帮助刘屈髦进攻太子的原因所在。因为无论是太子调兵,还是刘屈髦的平叛,任安这里都没有得到汉武帝的明确指令。
尽管如此,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还是认为任安这个人坐观成败,属于见风使舵想从中渔利的人,因此将任安斩首!
最后说说霍光。提到霍光,也许有很多人会有疑问,他是霍去病的弟弟,为什么在巫蛊之祸中不声不响,似乎没有他存在一样,按道理他也是卫霍一族,没有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根本没有机会陪伴在汉武帝的身旁。站在卫霍的角度,他怎么可能见死不救,任由丞相刘屈髦去攻杀太子刘据呢?这正是霍光的厉害之处,霍光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处事谨慎,做事滴水不漏,当时的情况是事态失去控制,刘据着领着一批人马和刘屈髦进行了血战,双方胜负难料!汉武帝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其他人的建议,所有替太子说话的人全都身首异处,霍光不傻,他知道只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能有所作为!他当时唯一能做些事情,就是听从汉武帝的安排,不发表任何个人见解。
但从巫蛊之祸后,霍光的一些表现上可以看出,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偏袒卫霍一族的。霍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自己去替卫太子刘据申冤,因为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不能那么做。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吏田千秋上书说:“卫太子刘据不可能作乱的,他身居正位,本来就是皇帝的继承人,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恐怕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事端,在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话如果是霍光说出来的,汉武帝会认为霍光偏心,而这个小吏田千秋和卫霍没有任何联系,且身份地位很低,他的话倒是比较客观公允的。因为替太子申冤这件事,田千秋被汉武帝连续提拔,最后做到了大汉丞相的职位,但这位大汉丞相,却对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言听计从,你们说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霍光对无巫蛊之祸这件事看的很通透,但是当时却不能明说,因为汉武帝已经深陷其中,自己难以分辨是非,只有在事后才可能有回旋的余地。纠偏这件事,往往都是事后进行的,事中你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力而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霍光的亲信丙吉,就保护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卫氏一脉留下了独苗,也为后来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发现,往往那些十分厉害的人,平常看上去却是和蔼可亲、毫无威胁的,他们做事不喜欢张扬高调,而恰恰那些创造最大功业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说霍光厉害?因为他尽管没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没有搞出削藩策和推恩令这样的阳谋,但他是个懂政治,懂得怎么搞政治斗争的人,这也是他能击败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独享权力,成为大汉帝国实际最高权力的所有者的原因所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