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有问题?按这个穴位!中医称它为肝的“喇叭”,一按就痛快自查

张知识 2025-02-21 16:48: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最近总觉得累,睡得再多也没精神,脾气还特别大,动不动就想发火……”

“我也是,脸色发黄,眼睛干涩,头发掉得厉害,稍微喝点酒就难受得不行。”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觉,那可得警惕了!你可能是“肝”出问题了!

有人说肝不好的人,脸上都写着“疲惫”两个大字,眼神透着“没劲儿”,脾气还特别大,动不动就想发火。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肝脏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自测——按压一个关键穴位!

这个穴位被中医称为肝的“喇叭”,一按就痛的人,肝可能已经在“报警”!你是不是也想试试?别急,先来看看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透露你的肝脏健康状况?

这个穴位,一按就知道你的肝好不好!

这个神奇的“报警器”就叫太冲穴,它位于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是肝经的重要穴位。

为什么肝不好会影响到这里?

中医认为,肝经循行于脚背,太冲穴正好是肝经的“要塞”,如果你的肝脏负担过重,气血运行不畅,这个地方就会变得异常敏感,轻轻一按就痛。

不信?现在就脱下鞋袜,按一按看看!按下去如果没感觉,说明肝气通畅,肝脏基本健康。

但如果一按就痛,甚至痛得皱眉头,那你的肝可能已经有点“堵”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肝不好,真的会这么严重吗?”

当然!肝是人体的“化工厂”,掌管解毒、代谢、储存血液……如果它罢工了,全身都会出问题!

肝不好,身体会出现这些信号!

1. 睡觉留不住觉,半夜总是醒

有没有发现自己凌晨1-3点特别容易醒,或者睡眠浅,总是做梦?

这是因为凌晨1-3点是肝脏排毒的时间,如果肝火旺、肝血不足,就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睡不踏实、整夜翻来覆去、醒来感觉更累”的情况,这往往是肝气郁结、气血不足的表现。

如果你老是半夜醒,或者睡醒后还是很累,不妨去检查一下肝功能。

1. 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如果肝血不足,眼睛就容易干涩、发红,甚至视力模糊。

你是不是盯着手机、电脑一会儿,就觉得眼睛酸胀?这可能不是用眼过度,而是你的肝已经“供血不足”了!

长期肝血不足,不仅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还可能引发飞蚊症、夜盲症等问题。

1. 早上刷牙,牙龈容易出血

肝主藏血,如果肝血不足,牙龈、鼻腔等微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

很多人以为是上火,其实是肝在“求救”!

长期肝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贫血、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女性甚至月经不调。

1. 指甲凹凸不平,颜色暗淡

看指甲就能知道肝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指甲应该是粉色、有光泽、平滑的,但如果你的指甲凹凸不平、容易断裂,甚至有竖纹,那说明你的肝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

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指甲变薄、变脆,甚至甲床发白,这往往是肝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

1. 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有没有发现自己最近特别容易烦躁,动不动就想发脾气?

这可能不是性格问题,而是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绪,如果肝气不畅,人就容易焦虑、抑郁、爱生气。

长期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甚至影响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胃痛。

1. 脸色发黄,色斑增多

肝不好,体内的毒素排不出去,就会反映在脸上,让皮肤变得暗沉、长色斑,甚至容易长痘。

如果最近脸色蜡黄,化妆都遮不住,那真的要考虑是不是肝出了问题!

肝不好,都是“作”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熬夜、喝酒、暴饮暴食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些坏习惯正在一点点“掏空”你的肝!

熬夜是最伤肝的!

长期熬夜会让肝脏得不到充分修复,直接影响解毒功能,久而久之,肝脏负担加重,各种问题就来了。

酒精是肝脏的“毒药”!

酒精进入体内,90%都要靠肝脏代谢,长期喝酒的人,肝脏负担巨大,容易引发脂肪肝、酒精肝,甚至肝硬化!

暴饮暴食,肝脏压力倍增!

大鱼大肉吃得太多,肝脏要加班加点分解脂肪,长期下来,脂肪堆积,脂肪肝就找上门了。

养肝护肝,这几招一定要记住!

1. 按揉太冲穴,帮肝“通气”

每天按揉太冲穴1-2分钟,可以帮助疏肝理气,让肝气运行更顺畅。

2. 多吃绿色食物,肝最喜欢绿!

绿色食物入肝经,多吃菠菜、西兰花、芹菜、苦瓜,有助于养肝护肝。

3. 早睡早起,让肝好好休息!

晚上11点前一定要睡觉,让肝脏在凌晨1-3点顺利完成排毒修复。

4. 少喝酒,远离伤肝食物!

酒精、油炸食品、加工食品,都对肝脏有害,少吃才能让肝轻松点。

5. 调节情绪,别让肝“气”坏了!

少生气、多笑一笑,心情好,肝气就顺,身体自然更健康!

肝好,一切都好!如果你刚才按压太冲穴时发现疼痛,那就赶紧调整生活方式,别等肝脏“罢工”了才后悔!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实用中医经络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肝病学》,中华医学会

0 阅读:8
张知识

张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