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大熊猫背后的中美熊猫外交

一界 2024-11-02 13:49:40

一架美国联邦快递货机搭载着3岁的大熊猫“宝力”和“青宝”抵达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在严密的安保和大量媒体报道下,两个大型金属箱被小心翼翼地放下并运送到航站楼。然后,两只大熊猫被卡车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们将在此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

图注:10月14日晚,大熊猫“宝力”的转运笼在装车。

01

什么是熊猫外交? 为什么要开展熊猫外交?

大熊猫“宝力”和“青宝”旅美再次吸引了海内外群众的关注。“熊猫旅外”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但中国的大熊猫为何要远渡重洋?背后的“熊猫外交”值得我们关注。

什么是熊猫外交?熊猫外交是指中国通过赠送或租借大熊猫给其他国家,以加强两国友谊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外交方式。

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既无法说话也无法处理对外事务,如何成为“外交使者”呢?这要从熊猫外交的独特性说起。

熊猫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外交不强调传统模式中派出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或人员以对外交往,而是打破了这层壁垒,通过一国政府组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方式,提高本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谋取本国国家利益。

公共外交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具有渐进性和间接性,能够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观念。熊猫作为象征中国和象征和平友善的中国文化的国宝,其文化价值通俗直白,可以广泛地被不同阶层理解,天然具有易被理解、可被宣传的广泛性,大熊猫就是由此成为“外交使者”的。

图注:熊猫外交

当聚焦目光于中美之间,熊猫外交发挥着不同于传统外交模式的独特作用,其发展历程是折射中美关系发展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一同走进建国几十年来的中美外交史,了解熊猫外交背后中美关系变化的政治和文化信息。

02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美的熊猫外交

建国初期,中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建交,形成了我国的第一次建交高峰。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则久久没有进展,中国民间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近乎停滞。

纵使如此,中美间的熊猫交流也并未消亡。1956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北京市动物园对此也一度抱有积极的态度,希望借由熊猫向美国方面传达出中国的善意。

然而,时值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压迫,此时中国答应美方的要求几乎不可能。但中方出于增进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考虑,数度斟酌后,通知对方“原则上可以交换”,但需要“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坚持直接交换而不通过第三方。

最终,美国国务院仍“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大熊猫最终没能在当时突破国家关系的藩篱走出去。

这一时期的中美熊猫外交展现出复杂的信息。一方面,中美处于互相仇视和对立的阶段当中,熊猫外交始终未能成行;但同时,在50年代中旬,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苏矛盾初现,中美之间的动物交换又似乎指日可待。由熊猫外交产生的双方和谐的交流,正一点点开始构建起连接两个国家民间社会的桥梁。

近代以来最著名的“熊猫外交”同样是政治的缩影。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以后,党中央对国际局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利用苏美矛盾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设想。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在数年的互相试探后,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破冰,我国与美国的熊猫外交重回正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予美国。当“玲玲”和“兴兴”乘坐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8000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连尼克松夫人都亲自出席了动物园大熊猫馆的揭幕仪式。

中国的大熊猫竟然被送给美国了??国宝大熊猫“玲玲”和“兴兴”穿越茫茫大海,以最直接、最响亮的方式向中美和世界的人民群众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开始了!”

由此开启的是一个时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以及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等其他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建立,由此出现了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第三次建交高峰。而放眼世界,为了对付苏联,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正缓缓形成。

图注:1972年,《纽约时报》刊登大熊猫“玲玲”和“兴      兴”来到美国的新闻。

步入80年代,里根政府企图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中美的双边关系濒临破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苏关系缓和成为新趋势,中国的对外政策再次发生转变,不再“以苏划线”,也“不以美划线”,而是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1982年后我国深刻意识到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而改用大熊猫转赠为租的方案。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举行,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和奥委会席位后首次参加的奥运会。为表示对洛杉矶奥运会的支持,我国将北京动物园两只大熊猫“永永”和“迎新”借给洛杉矶动物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展活动。此后,“迎新”和“永永”又相继赴加拿大、爱尔兰、瑞典、比利时等多国巡展。

“迎新”和“永永”依旧是宣传中国和平友善形象的“和平大使”。但不可否认的是,巡展模式相较向友好国家送熊猫的模式,显然多了一些商业意味,少了一些政治意味。“熊猫外交”卸下了纯粹的政治性,转向更为开放的新模式,这恰恰是在“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这一原则的指引下的新方案,本身就蕴含着不再片面发展于某几个国家,比如中美的友好关系的政治意义。

图注:当地时间1984年7月20日,美国洛杉矶,大熊猫    “永永”在洛杉矶动物园新建的熊猫馆与大家见面。

由于商业租借行为的利益十分可观,对于参展熊猫的客观需求助长了对于野外熊猫的过度捕猎行为,逆熊猫生长周期的短期巡展模式也广受质疑。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宣布停止商业目的的熊猫出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达成合作研究协议,其他国家可以租赁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进行为期十年的合作研究,期间繁殖的后代归中方所有。从此开启了合作研究保护的熊猫外交发展阶段,“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进一步减弱,重点逐渐向保护熊猫转移,但是熊猫外交的作用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与美国合作“建立“大熊猫长期国际合作繁殖计划“是代表性的中美熊猫外交策略。中国在涉及熊猫繁育与保护等问题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涉及熊猫保护这一领域,而且是中国科技力量的重要展示。同时,中国在动物保护上面的投入也与近些年来饱受关注的动保政治命题相契合,因此,在中美国内均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发展至今日,中美间的熊猫外交已然为树立我国正面的国家形象,构架两国间友好的民间关系做出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但前路并非一帆风顺,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藏在熊猫外交背后的有关动物保护的话语权的争夺,都是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汹涌。除此以外,有关“熊猫旅外”的谣言的泛滥,也是阻碍中美通过熊猫外交建立和谐民间关系的绊脚石。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关“旅美大熊猫受虐”的谣言从未停歇。譬如去年3月,一则有关“旅美大熊猫丫丫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受虐待”的新闻刷爆了互联网。尽管中国动物园协会多次辟谣,谣言仍然肆虐许久。

图注:中国动物园协会的相关辟谣

谣言背后是否有“操盘手”我们难以探索,但是这样的谣言裹挟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伤害了真心实意保护熊猫的研究人员是必然的。作为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宠爱。然而,谣言的肆虐中可见对于熊猫习性和生命周期的科普和能够切实地联系起中美关心大熊猫的群众的平台在我国仍然是缺位的。

随着中美关系逐渐紧绷,和美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渐趋尖锐,中美熊猫外交将会何去何从,我们难以预知。但是从小事做起主动了解和求证,不再去相信谣言,不再去传播谣言,就是我们能为一只只远渡重洋的旅外熊猫“外交官”们做出的最真诚和最切实的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7

一界

简介:国际瞭望塔,每日更新